一叢花·溪堂玩月作

陳亮〔宋代〕〔〕

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危闌醉倚人如畫,隔煙村、何處鳴榔?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斗掛垂楊。
蘆花千頃水微茫,秋色滿江鄉。樓臺恍似游仙夢,又疑是、洛浦瀟湘。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凄涼。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夜空圓月斜轉,月下的溪水波明如鏡,映入長天,仿佛被輾成一匹白練,隱映著一片寒光。酒醉的我倚在高樓的欄桿旁,欣賞這如畫般的風景。隔著水霧的漁村,不知什么時候傳來漁舟捕魚時木板敲擊船舷發出的根根聲。烏鵲倦而棲息于林木,魚兒驚而從水中躍起,唯見滿天的繁星靜靜無聲地掛在柳樹梢頭。
廣闊的水面迷茫一片,隱約可見水邊蘆葦的灰白花序,秋色籠罩著渺無涯際的江南水鄉。在樓臺上欣賞著這秋江月夜的清麗景象,恍若夢游仙境,還像是置身于洛水之濱、湘江之畔。夜風清露廣大壯闊,山河的空間隨著月影推移的時間而變化。明月普照下,想到古往今來世事滄桑,聯想到南北分疆,江山易主,心境感到無比悲愴凄涼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但由于融進了感嘆國家興亡的內容,從而使它的認識意義和審美意義驟然加重。全詞景象大開大變,但由于描寫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貫穿其間,加上詞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提綱挈領,所以,全詞結構仍顯得很嚴謹。

  全詞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兩句為第一部分,先總寫月照澄江、水映長空的雄偉景觀。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輝映的壯麗圖景。用“輾”字而不用“照”字,是因為“輾”字有轉動的意思,用在這里,不僅與“冰輪”搭襯得當,而且,還給人以運動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輪,正隨著江水的流動而緩緩移動。“隱”字可謂一字傳神,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但由于融進了感嘆國家興亡的內容,從而使它的認識意義和審美意義驟然加重。全詞景象大開大變,但由于描寫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貫穿其間,加上詞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提綱挈領,所以,全詞結構仍顯得很嚴謹。

  全詞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兩句為第一部分,先總寫月照澄江、水映長空的雄偉景觀。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輝映的壯麗圖景。用“輾”字而不用“照”字,是因為“輾”字有轉動的意思,用在這里,不僅與“冰輪”搭襯得當,而且,還給人以運動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輪,正隨著江水的流動而緩緩移動。“隱”字可謂一字傳神,寫出了月光無聲地射照江水的韻致。而“寒”字,既與上句的“冰輪”相綰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這兩句的江月傳神寫照,境界闊大,景象宛然。

  從“危闌”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寫秋月照耀下的江鄉景色。“危闌”句承上啟下,順筆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詞人完全陶醉在這畫圖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闌”,照應了題面中的“溪堂”二字,說明“玩月”的所在是臨江的樓臺。“醉倚”,寫出了作者憑欄玩月賞景的情態,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詞人彼時的心態也寫出來了。詞人自我形象的出現,不僅豐富了這幅秋江月夜圖的內容,也使它顯得更有情趣。接下來“隔煙村”數句,便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對“人如畫”的“畫”作了具體的描繪。“隔煙村”句從聽覺的角度寫漁舟夜歸。詞人只是憑欄所聞,而且又因隔著煙靄迷蒙的江村,不辨漁舟從何而來,歸向何處,故云“何處鳴榔”。“烏鵲”三句從視覺的角度著墨,寫了三種事物的三種表現:烏鵲倦于棲息,魚龍驚而躍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掛在垂楊梢頭。至于烏鵲何以“倦棲”,魚龍又何以“驚起”,是因為月光明亮,還是因為漁舟鳴桹,詞人沒說,也不必說,何況“倦”、“驚”云云,本來就包含著想象的成分,帶上了詞人的主觀感覺。這三句雖然都從局部著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層次,而且靜中有動,使這幅“畫”顯得更有生意。

  過片繼續寫景。換頭兩句又從整體上勾勒一筆,為上片所寫之景描繪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使整個畫面顯得更加瑰偉壯麗:蘆花千頃,江水迷茫,渺無天際的秋色籠罩著整個江鄉。蘆花是江鄉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寫蘆花便突出了江鄉的特點。而云“千頃”,則極言遼闊無垠,并非確指。至于“水微茫”,這一則是月光水色交相輝映,二則也因為蘆花紛紛揚揚,所以遠遠看去,便有了朦朦朧朧的感覺。

  下片“樓臺”兩句與上片“危闌”句遙相呼應,把鏡頭拉到自己的身邊來,進一步抒寫憑欄“玩月”的感受。詞人佇立江樓,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麗景象,恍若夢游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濱,湘水之畔。這里“洛浦瀟湘”合而用之,不僅突出了江鄉之美,給詞人描繪的這幅秋江月夜圖涂上了一層神奇色彩,同時也強化了詞人的覽物之情,流露出詞人對江鄉的熱愛之忱。

  結拍三句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變,情調轉入悲涼,寄寓了詞人的國家興亡之感。“風露”句極寫寒氣濃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輪斜輾”遙相呼應,顯示出時間的推移、景象的變化和詞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云“山河影轉”,境界就更為開闊,整個空間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著,而不僅僅局限于“溪堂”和“江鄉”,它分明織進了詞人的想象。這兩句全為結拍一句蓄勢。“今古”句是全詞的結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后感觸所在。從古到今,明月無殊,普照人間。詞人這種“今古照凄涼”的感受首先是從嚴酷的現實而來。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僅不思恢復,還對主張和堅持抗金的人進行壓制迫害,使他們“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隴頭水》)。詞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納、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時,詞人登上江樓,看到雄偉壯麗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無限感慨。詞人還想到了“古”,想到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凄涼”。“山河影轉”句已自隱寓著江山易主之感,最后再以“今古”句一結,就和盤托出了作者感時傷景的悲涼情懷,使全詞意韻和格調為之一變,帶上一層濃重的悲古傷今、感嘆興亡的色彩。這樣就使詞從詞人賞玩風景的情事范圍開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內容,提高了詞的境界,豐富了詞的內涵。總觀結拍三句,氣象恢宏,意境雄渾,聲情悲壯,含義深遠。

  陳亮所作的詞的風格并非單一,于豪邁奔放之外還有幽雅秀麗的一面,而這首詞則又另具風韻,遠非豪邁奔放和幽雅秀麗所能概括。這首詞的內容如題,通篇描繪秋江月夜的瑰麗景象,只在詞的結尾處才透露出作者感時傷懷的悲涼情懷。▲

,

參考資料:完善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655-1658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但由于融進了感嘆國家興亡的內容,從而使它的認識意義和審美意義驟然加重。全詞景象大開大變,但由于描寫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貫穿其間,加上詞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提綱挈領,所以,全詞結構仍顯得很嚴謹。
陳亮

陳亮(1143─1194)字同甫,號龍川。初名汝能,二十六歲時改名亮。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才氣超邁,喜談兵。乾道五年(1169)試吏部,被黜。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退而杜門力學近十年。淳熙五年(1178)改名同,詣闕上書,十日內凡三上,言恢復之大計,不為當政所用,憤恨而歸。爾后遭人嫉恨,二度被誣入獄,備受折磨。淳熙十五年(1188),親赴金陵、京口觀察山川形勢,賦《念奴嬌》二詞言志。至臨安......[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