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怪事那有此,四十萬人同日死。
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飛迸作汾流紫。
銳頭豎子何足云,汝曹自死平原君。
烏鴉飽宿鬼車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耕農往往夸遺跡,戰鏃千年土花碧。
即令方朔澆豈散,總有巫咸招不得。
君不見,新安一夜秦人愁,二十萬鬼聲啾啾。
郭開賣趙趙高出,秦璽也送東諸侯。
譯文
世間哪有如此的怪事,四十萬人同一天去死。
堆積的白骨比長年積雪的太行山還要高,鮮血飛迸勝似汾水的濺激。
那白起算得了什么,你們這四十萬人為平原君賣命,甘愿找死。
只是至今這里仍陰云密布,夜夜聽得到烏鴉和鬼車的哭聲。
東方朔也驅不散這里的晦氣,巫咸也招不完這里的冤魂。
耕田的農夫常常發現遺跡,那是千年前的武器上了苔痕。
新安演出了同樣的悲劇,厲鬼一夜叫去了二十萬秦軍。
就這樣郭開出賣趙國趙高出賣秦國,國家總被奸臣連累到獻璽投降而滅亡。
注釋
長平:戰國時趙邑,在今山西高平西北。趙
詩中詩人將秦軍制造的長平之坑與項羽制造的新安之坑這兩件驚心動魄、慘不忍睹的歷史事件加以精心的綰合,以涵蓄亭泳、開闔流宕的筆觸巧妙地點明秦的暴虐殘酷是自取滅亡的根本原因,揭露了統治階級之間進行的兼并戰爭給勞動人民帶來駭人聽聞的深重災難。全詩構思佳妙、文筆流麗、反思深刻、感嘆沉雄。
這首詩的第一部分是前十二句,是回憶長平慘案。詩的頭兩句如石破天驚,突兀而來?!肮帧弊?,在此是令人驚駭之意?!鞍坠歉哂谔醒?,血飛迸作汾流紫”兩句,則是用夸張的筆法,極力渲染當時的慘狀,因而有驚心動魄之效?!颁J頭豎子”兩句,是詩人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評價。這兩句似乎天外飛來,一反上面慘烈凝重的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詩中詩人將秦軍制造的長平之坑與項羽制造的新安之坑這兩件驚心動魄、慘不忍睹的歷史事件加以精心的綰合,以涵蓄亭泳、開闔流宕的筆觸巧妙地點明秦的暴虐殘酷是自取滅亡的根本原因,揭露了統治階級之間進行的兼并戰爭給勞動人民帶來駭人聽聞的深重災難。全詩構思佳妙、文筆流麗、反思深刻、感嘆沉雄。
這首詩的第一部分是前十二句,是回憶長平慘案。詩的頭兩句如石破天驚,突兀而來。“怪”字,在此是令人驚駭之意。“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飛迸作汾流紫”兩句,則是用夸張的筆法,極力渲染當時的慘狀,因而有驚心動魄之效?!颁J頭豎子”兩句,是詩人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評價。這兩句似乎天外飛來,一反上面慘烈凝重的氣氛。詩人似乎從對當時血肉橫飛、鬼哭神嚎場面的回想中突然醒悟,以異常輕松的口吻說道:“那白起算得了什么,你們這四十萬人為平原君賣命,甘愿找死。”顯然是正話反說,孔衍《春秋后語》:“平原君對趙王曰:澠池之會,臣察武安君(白起)為人也,小頭而銳,敢斷行也?!惫试娭幸浴颁J頭豎子”呼白起。
以下兩句又回到慘烈的氣氛中?!盀貘f飽宿鬼車哭”一句是寫當時深夜,專啄腐肉的烏鴉食飽尸肉,心滿意足地縮頭棲息枝頭;月明星稀,那傳說中專收人魂的九頭惡鳥(鬼車)發出一聲聲凄厲的叫聲。這是何等陰森恐怖的場景。“至今此地多愁云”一句是寫現在。那四十萬鬼魂不散,使近兩千年后的此地,仍時時籠罩在鬼魂組成的陰云之下。此句承上啟下,由歷史過渡到現實。接下來的四句,又是一組輕松與凝重的對比。當地農夫們并不以為歷史上的大悲劇有值得悲痛之處,而相反,以此為談資?!凹戳罘剿贰眱删洌諔按说囟喑钤啤?。
第二部分是十三、四句,寫新安慘案。詩人忽然宕開筆墨,記述了另一起慘絕人寰的大悲?。汗?06年,楚霸王項羽將秦將章邯部下的降卒二十余萬人在新安(屬今河南?。┏悄先空D殺。詩人顯然認為,這是長平慘案的再現。兩事相隔僅僅半個世紀。
第三部分是十五、六句,寫了趙國與秦國的滅亡的相似。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伐趙國,秦國私下買通郭開,讓他在趙王面前散布謠言,趙王聽信讒言,殺害忠臣,此后僅三個月,秦國大破趙軍,趙國滅亡。趙高在秦始皇死后,指鹿為馬,專權跋扈,使秦朝迅速滅亡,所以詩人認為,因“趙高出”而使“秦璽”易手。
整首詩運用對比手法揭露了歷史事件的驚人相似之處,發人深省。敘事詳略得當,詳寫長平慘案而略寫新安慘案,蓋二事略類,不必重筆?!肮_賣趙趙高出”句巧妙運用頂針格,寫出趙、秦痛史悲恨相續的意味,亦見意匠經營。▲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嘯天主編.元明清名詩鑒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397-398頁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長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語不才,則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稱,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長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語不才,則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稱,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