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飲茶風氣日熾,上自權貴,下至百姓,皆崇尚茶當酒。茶宴的正式記載見于中唐,大歷十才子之一的錢起,曾與趙莒一塊辦茶宴,地點選在竹林,但不像“竹林七賢”那樣狂飲,而是以茶代酒,所以能聚首暢談,洗凈塵心,在蟬鳴聲中談到夕陽西下。錢起為記此盛事,寫下這一首《與趙莒茶宴》詩。
全詩采用白描的手法,寫作者與趙莒在翠竹下之下舉行茶宴,一道飲紫筍茶,并一致認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還好。飲過之后,已渾然忘我,自我感覺脫離塵世,紅塵雜念全無,一心清靜了無痕。俗念雖全消,茶興卻更濃,直到夕陽西下才盡興而散。
詩里描繪的是一幅雅境啜茗圖,除了令人神往的竹林外,
唐代飲茶風氣日熾,上自權貴,下至百姓,皆崇尚茶當酒。茶宴的正式記載見于中唐,大歷十才子之一的錢起,曾與趙莒一塊辦茶宴,地點選在竹林,但不像“竹林七賢”那樣狂飲,而是以茶代酒,所以能聚首暢談,洗凈塵心,在蟬鳴聲中談到夕陽西下。錢起為記此盛事,寫下這一首《與趙莒茶宴》詩。
全詩采用白描的手法,寫作者與趙莒在翠竹下之下舉行茶宴,一道飲紫筍茶,并一致認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還好。飲過之后,已渾然忘我,自我感覺脫離塵世,紅塵雜念全無,一心清靜了無痕。俗念雖全消,茶興卻更濃,直到夕陽西下才盡興而散。
詩里描繪的是一幅雅境啜茗圖,除了令人神往的竹林外,詩人還以蟬為意象,使全詩所烘托的閑雅志趣愈加強烈。蟬與竹一樣是古人用以象征峻潔高志的意象之一,蟬與竹、松等自然之物構成的自然意境是許多文人窮其一生追求的目標,人們試圖在自然山水的幽靜清雅中拂去心靈的塵土,舍棄一切塵世的浮華,與清風明月、浮云流水、靜野幽林相伴,求得心靈的凈化與升華。▲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