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荷花底下,忽聽到雙槳擊水的聲響,不一會,一群女友來把我尋訪。摘下荷花當酒杯,采蓮船在荷花池中蕩漾。粉紅色的荷花映酒中,杯里時時翻紅浪。
清新的荷香、醇美的酒味,攪在一起;粉紅的荷花、粉紅的臉蛋,同映酒缸。綠色的荷葉叢中,醉了正好躺一躺。一覺醒來抬頭望,船頭擱淺在沙灘上。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此調原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于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 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南北曲均有。
逡(qūn)巡:宋元俗語,猶頃刻,一會兒。指時間極短。
此詞以清新可愛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描寫一群采蓮姑娘蕩舟采蓮時喝酒逗樂的情景,塑造出活潑、大膽、清純的水鄉姑娘形象,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藝術享受。
首句“花底忽聞敲兩槳”,“聞”字、“敲”字,不寫人而人自現,“槳”字不寫舟而舟自在,用“花底”二字映襯出了敲槳之人,是一種烘托的手法,著墨不多而蘊藉有味。第二句“逡巡女伴來尋訪”,方才點明了人和人的性別。“逡巡”,頃刻,顯示水鄉女子蕩舟技巧的熟練與急欲并船相見的心情,人物出場寫得頗有聲勢。“酒盞”句,是對姑娘們喝酒逗樂的描寫,是一個倒裝句,即“旋將荷葉當酒盞”的意思,倒文是為了協調平仄和押韻。這個“旋”二字,與上面的“忽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此詞以清新可愛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描寫一群采蓮姑娘蕩舟采蓮時喝酒逗樂的情景,塑造出活潑、大膽、清純的水鄉姑娘形象,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藝術享受。
首句“花底忽聞敲兩槳”,“聞”字、“敲”字,不寫人而人自現,“槳”字不寫舟而舟自在,用“花底”二字映襯出了敲槳之人,是一種烘托的手法,著墨不多而蘊藉有味。第二句“逡巡女伴來尋訪”,方才點明了人和人的性別。“逡巡”,頃刻,顯示水鄉女子蕩舟技巧的熟練與急欲并船相見的心情,人物出場寫得頗有聲勢。“酒盞”句,是對姑娘們喝酒逗樂的描寫,是一個倒裝句,即“旋將荷葉當酒盞”的意思,倒文是為了協調平仄和押韻。這個“旋”二字,與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匯成一連串快速的行動節奏,表現了姑娘們青春活潑、動作麻利的情態,惹人喜愛。
“酒盞”句寫荷葉作杯。據說是把荷葉連莖摘下,在葉心凹處,用針刺破,一手捧荷葉注酒凹處以當酒杯,于莖端吸飲之。隋殷英童《采蓮曲》云“荷葉捧成杯”,唐戴叔倫《南野》云“酒吸荷杯綠”,白居易《酒熟憶皇甫十》云“寂寞荷葉杯”等,都是指此。在荷香萬柄、輕舟蕩漾中間,幾個天真爛漫的姑娘,用荷葉作杯,大家爭著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一幅生動而富有鄉士氣息的女兒行樂圖!接著輕蕩蓮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搖動起來,映入了荷花的紅臉,也映入了姑娘們腮邊的酒紅,一似紅浪時生。
下片第一、二兩句“花氣酒香清廝釀,花腮酒面紅相向”,是從花、酒與人三方面作交錯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紅暈和臉的紅暈相互輝映。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一片“香”與“紅”之中了。這就把熱鬧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然而第三句“醉倚綠陰眠一餉”筆鋒一轉,熱鬧轉為靜止。又拈出一個“綠陰”的“綠”字來,使人在視覺和聽覺上產生一種強烈的色彩和音響的對比,從而構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兩句筆鋒又作一層轉折,從“眠”到“醒”;由“靜”再到“動”,用“驚起”二字作為轉折的紐帶。特別是這個“驚”字,則又是過渡到下文的紐帶。姑娘們喝醉了酒,在荷葉的綠陰中睡著了,而船因無人打槳隨風飄流起來,結果在沙灘上擱淺了。“驚起”是言醒來看到了這個令人尷尬的場面,這樣既坐實一個“醉”字,又暗藏一個“醒”字。
這首詞妙在起、承、轉、合脈絡清晰;更妙在其風格清新、言語含蓄而又設境秾艷,詞風健康明朗、生動活潑,是少有的佳作。▲
,參考資料:完善
1、 江辛眉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475-476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