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春天陰晴多變,此時突然放晴,陽光下的池塘里流出一股股清涼的泉水。
濟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稱。春雪過后城南千佛山的山影映入城中,無處不賞心悅目。
注釋
山郡:指濟南府。其城南多山,故稱。
陂塘:池塘,此處特指濟南城中的大明湖。
郭邊:即城下。詞句謂城下人家臨泉而居。
半入城:濟南城中有大明湖,千佛山在城南郊,山色倒映湖中,故稱半入城。
前兩句寫濟南初春雪后乍晴以及泉眼之多。“山郡逢春復乍晴”句,緊扣詩題,“山郡”點明濟南是一座群山環繞的城市;“逢春”和“乍晴”是交待詩的具體形象所賴以產生的節候。續句“陂塘分出幾泉清”,表現號稱“泉城”的濟南最典型的景色。濟南城區,有七十二泉分布各處,春來冰雪消融,地下有充沛水源,于是處處泉眼都有清流汩汩涌出,泉水分流匯合城內城外,碧波蕩漾,隨地皆成陂塘。此句煉在“分”字,分而知泉眼之多,泉多水豐,故能形成陂塘池沼,這才成其為泉城。
后兩句寫大明湖清麗純凈的奇偉景象。“郭邊萬戶皆臨水”,是描寫大明湖及趵突泉一帶城區的特殊景觀。在濟南舊城的四沿(即詩所說的“郭邊”)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前兩句寫濟南初春雪后乍晴以及泉眼之多。“山郡逢春復乍晴”句,緊扣詩題,“山郡”點明濟南是一座群山環繞的城市;“逢春”和“乍晴”是交待詩的具體形象所賴以產生的節候。續句“陂塘分出幾泉清”,表現號稱“泉城”的濟南最典型的景色。濟南城區,有七十二泉分布各處,春來冰雪消融,地下有充沛水源,于是處處泉眼都有清流汩汩涌出,泉水分流匯合城內城外,碧波蕩漾,隨地皆成陂塘。此句煉在“分”字,分而知泉眼之多,泉多水豐,故能形成陂塘池沼,這才成其為泉城。
后兩句寫大明湖清麗純凈的奇偉景象。“郭邊萬戶皆臨水”,是描寫大明湖及趵突泉一帶城區的特殊景觀。在濟南舊城的四沿(即詩所說的“郭邊”)環繞著由珍珠泉、美蓉泉、王府池、趵突泉等七十二泉涌水所匯成的河流水域,其中北部的大明湖水域尤擅景觀之勝,民戶鱗次櫛比,傍水而居,清流逶迤。房舍掩映,這是濟南勝致。此句“臨”字比較關鍵,它體現了泉水和居人自然地交織匯合的關系,以及這種關系所形成的美感。最后“雪后千峰半入城”句,是渲染春天乍降時,山郡濟南所見。濟南群山環繞,南有千佛山、四里山,北有臥牛山、華不注、鵲山等等,群山巍峙,層巒疊嶂,林木蒼翠,鐘靈毓秀。環城四顧,山色青冥,美不勝收。清人劉風誥有一聯曾曰:“一城山色半城湖”,群山本不“入城”,因“雪后”看上去特別近,故有“千峰半入城”的錯覺。比“一城山色”的寫法,更有別趣。
這首七絕四句純然寫景,不露聲色,景中飽含深情,情景交融,極富情致。無論是“逢春復乍晴”的好天氣,還是潺潺而流的清泉,以及湖水中倒映的“雪后千峰”等,都包蘊著詩人對濟南初春的審美喜悅,流蕩著一種迷戀的情韻。▲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嘯天.元明清名詩鑒賞.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791 2、 熊依洪.中國歷代文學大觀·明清文學大觀.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305 3、 李子光.旅游交通與旅游文學.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1:636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