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真宗幸澶淵

李綱〔宋代〕〔〕

邊城寒早。恣驕虜、遠牧甘泉豐草。鐵馬嘶風,氈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擾。廟堂折沖無策,欲幸坤維江表。叱群議,賴寇公力挽,親行天討。
縹緲。鑾輅動,霓旌龍旆,遙指澶淵道。日照金戈,云隨黃傘,徑渡大河清曉。六軍萬姓呼舞,箭發狄酋難保。虜情懾,誓書來,從此年年修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北方的邊塞,寒冬來得早。橫行的遼兵,入境侵擾。披著鐵甲的戰馬在寒風中嘶吼,紛飛的大雪中到處是遼軍的鐵蹄氈袍,使我北國一片紛紛擾擾。朝廷無計退敵,欲逃往南方。多虧寇相國力排眾議,使皇上御駕親征把遼兵征討。
好一派雄偉氣象!皇上的車駕迤邐上路,霓旌龍旗像云一樣把我皇圍繞在中央,大軍直指澶淵城。旭日把禁軍的金戈襯得寒光閃閃,彩云把皇帝的黃傘映得富麗堂皇,清冷的拂曉,大軍渡過黃河??吹骄躐{到,軍民喜上眉梢,一箭射死敵將,大軍喜氣洋洋。敵人心懷恐懼,來書請求講和,雙方訂立盟約,從此保我邊疆。

注釋
喜遷鶯:詞牌名。有小令、長調兩體。小令起于唐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澶淵之盟距李綱時期有一百多年,已成為歷史。但歷史往往有某些相似之處。宋欽宗時金國對大宋的侵略無異于當年遼對宋的侵略,且又過之。李綱在詞中敘述史事,目的是以古喻今,對當朝皇帝進行諷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也。”他希望皇帝能從真宗幸澶淵的史實得到啟示,振作起來,抗金衛國,不要一味怯懦逃跑。

  首句“邊城寒早”。從邊境自然氣候的早寒,烘托戰爭威脅之嚴重。驕橫恣肆的胡虜,竟敢遠來侵占中國甘美的泉水,豐茂的草原,“鐵馬嘶風,氈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擾”。敵人的鐵騎縱橫,他們披著氈裘,冒著大雪,使一方國土受到嚴重的騷擾。在強敵壓境的情況下,“廟堂折沖無策,欲幸坤維江表”。廟堂,指朝廷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澶淵之盟距李綱時期有一百多年,已成為歷史。但歷史往往有某些相似之處。宋欽宗時金國對大宋的侵略無異于當年遼對宋的侵略,且又過之。李綱在詞中敘述史事,目的是以古喻今,對當朝皇帝進行諷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也?!彼M实勰軓恼孀谛义Y的史實得到啟示,振作起來,抗金衛國,不要一味怯懦逃跑。

  首句“邊城寒早”。從邊境自然氣候的早寒,烘托戰爭威脅之嚴重。驕橫恣肆的胡虜,竟敢遠來侵占中國甘美的泉水,豐茂的草原,“鐵馬嘶風,氈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擾”。敵人的鐵騎縱橫,他們披著氈裘,冒著大雪,使一方國土受到嚴重的騷擾。在強敵壓境的情況下,“廟堂折沖無策,欲幸坤維江表”。廟堂,指朝廷。折沖,指抗擊敵人。坤維,地的四角。江表,指長江以南地區。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兵大舉入侵,“急書一夕凡五至”,真宗驚慌失措,無計抗擊遼兵,召群臣商議對策。宰相寇凖力主真宗御駕親征,真宗感到很為難。參知政事江南人王欽若主張駕幸金陵;四川人陳堯叟主張駕幸成都。成都遠離汴京,故說“坤維”,即地角之意。不論南逃或西逃,都是主張放棄中原,包括汴京在內。把遼兵在戰場上得不到的土地,拱手送出去。真宗問寇凖:到底怎么辦?寇凖答道:“誰為陛下畫此策者,罪可誅也。今陛下大駕親征,賊自當遁去。奈何……欲幸楚蜀遠地?所在人心崩潰,賊勢深入,天下可復保耶?”(《宋史·寇凖傳》)真宗不得已,勉強同意親征。真宗到澶淵南城,群臣畏敵,又請求圣駕就此駐扎,不再前進。又是寇凖力排眾議,據理力爭。真宗乃渡澶淵河(即“徑渡大河清曉”),直達前軍。所以李綱滿懷熱情地寫道:“叱群議,賴寇公力挽,親行天討?!薄坝H行天討”就是天子代表上天親自討伐有罪的人。此指抗擊遼軍?!拌庉`動,霓旌龍旆,遙指澶淵道。日照金戈,云隨黃傘,徑渡大河清曉?!睂φ孀谟H征澶淵,李綱在詞中極力夸張、鋪敘,熱情地、形象地描繪了天子御駕親征的儀仗之盛,威儀之大,恰與欽宗、高宗的畏縮逃跑構成鮮明對比,一揚一抑,從側面對當朝皇帝作了委婉的批評?!傲娙f姓呼舞,箭發狄酋難保?!被实塾H征,大大鼓舞了宋軍的士氣,大大振奮了民心,宋遼兩軍在澶州對峙,當遼國統軍撻覽出來督戰時,被宋軍用弩箭射死,挫敗遼軍。于是,“虜情懾,誓書來,從此年年修好。”宋遼議和,互立誓書,訂立“澶淵之盟?!?/p>

  作者對寇凖功績的贊揚,是希望能有像寇凖這樣的忠臣力挽狂瀾,也寄托著他的自勉和身世之感。他對真宗的歌頌,也是對當朝皇帝的激勵,因為曾御駕親征的真宗,比起一味逃跑的皇帝畢竟大不相同,結果也不一樣。▲

,

參考資料:完善

1、 王宏斌 孫克強.詩說中國五千年(宋遼金元卷).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119-120 2、 夏承燾.宋詞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206-207
創作背景
澶淵之盟距李綱時期有一百多年,已成為歷史。但歷史往往有某些相似之處。宋欽宗時金國對大宋的侵略無異于當年遼對宋的侵略,且又過之。李綱在詞中敘述史事,目的是以古喻今,對當朝皇帝進行諷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也?!彼M实勰軓恼孀谛义Y的史實得到啟示,振作起來,抗金衛國,不要一味怯懦逃跑。
李綱

李綱(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紀,江蘇無錫人,祖籍邵武(今屬福建),自祖父一輩起遷居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因無錫有河,名曰梁溪,故號稱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士。歷官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