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擔子雖小卻挑著無限風光,白白紅紅的花朵,每樣花都很好。賣花人每日穿街過巷,巷東家、巷西家四處吆喝。簾外一聲聲高叫,簾內丫鬟進去稟報。詢問著女主人:買梅花還是買桃花好?
注釋
昭君怨:本調四十字,前后闋相同。第一、二、三句,正與﹝如夢令﹞句法相同;惟﹝如夢令﹞第三句不用韻,此則換用平韻。第四句三字,即協平韻,句法為仄平平,不可移易。
鴉鬟:丫環。
上片以“擔子挑春雖小“起筆,花擔雖小.怕挑起的卻是整個春天。接下來筆鋒一轉.不寫春天.而把目光投向擔子里的花兒,那白白紅紅的花就是春天的象征。第二句“賣過巷東家,巷西家”以不免重復的方式寫出了賣花人走街串巷的情形,通過文字,我們仿佛聽到了賣花人那熟悉而又悠長的叫賣聲在曲折而深幽的老巷里回蕩。
下片緊接著寫這叫賣聲穿簾入戶’被簾里的丫環聽到,問道小姐"買梅花?買桃花?”
在春雨過后的早提,俏麗的小丫環倚在窗邊等待著這賣花的一聲聲吆喝。此刻地正迫不及待的回報著主人:賣花的已在門外了。她們等的豈只是那些花,儼然是春天的到來。最后以"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上片以“擔子挑春雖小“起筆,花擔雖小.怕挑起的卻是整個春天。接下來筆鋒一轉.不寫春天.而把目光投向擔子里的花兒,那白白紅紅的花就是春天的象征。第二句“賣過巷東家,巷西家”以不免重復的方式寫出了賣花人走街串巷的情形,通過文字,我們仿佛聽到了賣花人那熟悉而又悠長的叫賣聲在曲折而深幽的老巷里回蕩。
下片緊接著寫這叫賣聲穿簾入戶’被簾里的丫環聽到,問道小姐"買梅花?買桃花?”
在春雨過后的早提,俏麗的小丫環倚在窗邊等待著這賣花的一聲聲吆喝。此刻地正迫不及待的回報著主人:賣花的已在門外了。她們等的豈只是那些花,儼然是春天的到來。最后以"買梅花?買桃花?"這樣一個菏單的問句收尾.既讓我們再次回詠起擔花郎擔子中的白白紅紅的花,又讓我們不禁去猜想,主人家到底是想要悔花還是桃花呢?沒等揭曉答案.整首詞就戛然而止了,留下一絲回味。
整首詞作并不長,卻為我們描繪 了一個鮮活的情景劇:在一個春雨后的早晨,賣花郎挑著紅紅白白的一擔花,就象挑起了按個春天一樣.走街串巷。他悠長的叫賣聲在深幽的空巷中起伏。然后鏡頭一轉,一個俏麗活潑的丫環出現了,她迫不及待的問主人要梅花還是要桃花?還沒等主人回答.幕布便拉上了。這其中有人物、有聲音、有色彩、有對話,讓人過目難忘。此外,全詞最大的特色在于以平實的生活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生活中最常見、最生動、最真實的一幕,因而顯得明具一格。▲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