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亭長載著駿馬急忙劃槳橫渡烏江,神馬烏騅在向著寒風悲泣。
王啊今天已經解劍自刎身死,我到哪里再去尋找蓋世英雄!
注釋
榜:船槳。
烏江:在今安徽和縣東北。項羽自刎于此。一作“江東”。
神騅(zhuī):神騎的烏騅馬,項羽的坐騎。騅,毛色黑白相雜的馬。
君王:一作“吾王”。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這兩句,寫的是兵敗后的項羽把烏騅送與他人,而烏騅馬卻依戀故主,故而“泣向風。”這兩句給全詩籠上了一層悲涼的色彩。自古以來,一直是駿馬配英雄,但項羽此時已經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將烏騅馬送人。這就說明了英雄與駿馬也始終不能長久相伴。“泣向風”既寫出了烏騅馬對故主的眷戀,也寫出了對項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憐。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這兩句表達了對烏騅馬今后狀況的同情。是作者代替馬說出辛酸的話,充滿著無限悲情。英雄已逝,烏騅馬失去了知己,充滿無處依托的迷茫。而這又何嘗不是作者自身的寫照呢。李賀一直自詡為“唐諸王孫”,覺得自己應當擔當起護國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這兩句,寫的是兵敗后的項羽把烏騅送與他人,而烏騅馬卻依戀故主,故而“泣向風。”這兩句給全詩籠上了一層悲涼的色彩。自古以來,一直是駿馬配英雄,但項羽此時已經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將烏騅馬送人。這就說明了英雄與駿馬也始終不能長久相伴。“泣向風”既寫出了烏騅馬對故主的眷戀,也寫出了對項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憐。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這兩句表達了對烏騅馬今后狀況的同情。是作者代替馬說出辛酸的話,充滿著無限悲情。英雄已逝,烏騅馬失去了知己,充滿無處依托的迷茫。而這又何嘗不是作者自身的寫照呢。李賀一直自詡為“唐諸王孫”,覺得自己應當擔當起護國安民的重任,而且,他十分聰慧,少年得志,自負甚高,但科舉和仕途卻十分坎坷,得不到重用。這是用擬物的手法寫人,實際也是寫他自己。作者有如烏騅馬的才華,但卻苦于沒有像項羽這樣的英雄來發現自己,重用自己。作者是英雄,卻找不到能重用自己的明主,表達了李賀自身懷才不遇的悲憤感。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