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柳宗元〔唐代〕〔〕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于永貞元年九月詩人被貶永州,如今北歸走了四千里,從永州回到了長安。
朝廷下詔許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兩旁處處開放了新花。

注釋
灞(ba壩)亭:灞水邊上的驛亭。灞水在長安城東二十里,驛亭是古代供行旅途中休息的地方。
十一年前:指公元八前。五年詩人被貶離開長安的時間。南渡:指被貶到永州。
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長安約四千里。四千里:《舊唐書·地理志》:“江南西道永州,在京師南三千二百七十心里。”這里說“四千”,是舉其成數。
許:許可。
逐:跟隨。
陽和:暖和的春天。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頭兩句是說,11年前被貶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時終于回來了,語含喜悅,也有感慨。后兩句借用景物來描寫回京路上的歡快心情。春光,鮮花,是實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狀態的反映。這樣借景抒情比直接敘述更加生動,真切。末句“處處新”三字用得精當,值得好好體味。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這里看來是對事實的描述,其實精煉地概括了詩人復雜和激動的情感。其中包含著他對當年遭受貶斥的憤懣,對長期放逐生活的回憶,以及重回長安時的激動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詩句的樸素描繪之中,增強了抒情力量。

  “詔書”使他伴隨著溫暖的春天一同回到長安來,路上的景物明媚喜人。“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頭兩句是說,11年前被貶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時終于回來了,語含喜悅,也有感慨。后兩句借用景物來描寫回京路上的歡快心情。春光,鮮花,是實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狀態的反映。這樣借景抒情比直接敘述更加生動,真切。末句“處處新”三字用得精當,值得好好體味。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這里看來是對事實的描述,其實精煉地概括了詩人復雜和激動的情感。其中包含著他對當年遭受貶斥的憤懣,對長期放逐生活的回憶,以及重回長安時的激動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詩句的樸素描繪之中,增強了抒情力量。

  “詔書”使他伴隨著溫暖的春天一同回到長安來,路上的景物明媚喜人。“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朝廷詔返京城,又是紅這陽春季節,驛路上花開簇簇,既清新又溫暖,此時面對此景,再有一步就可邁入長安東城門的詩人不能不深感激動、喜悅,激動、喜悅而不明說,僅用“處處新”三字來見意,便勝過了萬語千言。因此“驛路開花處處新”,這是詩人自己精神狀態的寫照,反映出詩人的愉快心情和愿望。這是寫花,更是寫人,是將人的情意寄托于花,又由花來表人之情意,含蓄蘊藉而不失自然流轉,堪稱得體。

  然而儒法兩條路線的斗爭是不可調和的,事實上,頑固保守勢力并沒有放松對他的打擊,他回到長安后所得到的卻是再一次貶逐。所以,詩篇在抒發他的戰斗理想的同時,也表現出他對大地主頑固派的反動本質缺乏認識,對頑固派頭子唐憲宗始終存有幻想,反映出詩人自己的階級局限性。▲

,

參考資料:完善

1、 中國人民解放軍五二九六一部隊 河北師范學院中文系.法家詩歌選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年04月 2、 姚立巖 王少閣 劉金城.歷代絕句選讀: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08月 3、 尚永亮.柳宗元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創作背景
頭兩句是說,11年前被貶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時終于回來了,語含喜悅,也有感慨。后兩句借用景物來描寫回京路上的歡快心情。春光,鮮花,是實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狀態的反映。這樣借景抒情比直接敘述更加生動,真切。末句“處處新”三字用得精當,值得好好體味。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貞元九年(793)進士,曾為監察御史。唐順宗時為禮部員外郎,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集團。這個政治改革集團,反對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推行免除部分苛捐雜稅等具有進步意義的政策。因為改革觸犯了宦官權豪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憲宗李純繼位后,改變遂告失敗,王叔文被殺,柳宗元等人被貶到邊遠的地區。柳宗元先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縣)司......[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