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乙巳中秋風(fēng)雨

吳文英〔宋代〕〔〕

風(fēng)拂塵徽,雨侵涼榻,才動秋思。緩酒銷更,移燈傍影,凈洗芭蕉耳。銅華滄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算陰晴,渾似幾番,渭城故人離會。
青樓舊日,高歌取醉,喚出玉人梳洗。紅葉流光,蘋花兩鬢,心事成秋水。白凝虛曉,香吹輕燼,倚窗小瓶疏桂。問深宮,姮娥正在,妒云第幾。
譯文及注釋
注釋 ①秋思:一作“幽思”。
②喚出玉人:一作“玉妃□□”。
③燼:一作“爐”。
賞析
鑒賞

  《永遇樂》,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仄韻始自柳永,見于《樂章集》,入“歇指調(diào)”。平韻始見于陳允平《日湖漁唱》,自注:“舊上聲韻,今移入平聲。”此為仄韻,雙調(diào),一百零四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四仄韻。 

  “乙巳”,即1245年(淳祐五年),詞人四十六歲。  

  “風(fēng)拂”三句。“塵徽”,“徽”,即琴徽,為系琴之繩,這里借代瑤琴。“塵徽”,指沾上灰塵的琴。詞人說:秋風(fēng)吹拂著瑤琴上的灰塵,秋雨打濕了擺在走廊上的涼床,面對著這秋風(fēng)秋雨我不覺啟動了心中的愁思。“緩酒”三句。此言詞人在中秋之夜因為風(fēng)雨而困居在室中,只得移孤燈,照獨飲,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度此佳節(jié)。雖能對影成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永遇樂》,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仄韻始自柳永,見于《樂章集》,入“歇指調(diào)”。平韻始見于陳允平《日湖漁唱》,自注:“舊上聲韻,今移入平聲。”此為仄韻,雙調(diào),一百零四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四仄韻。 

  “乙巳”,即1245年(淳祐五年),詞人四十六歲。  

  “風(fēng)拂”三句。“塵徽”,“徽”,即琴徽,為系琴之繩,這里借代瑤琴。“塵徽”,指沾上灰塵的琴。詞人說:秋風(fēng)吹拂著瑤琴上的灰塵,秋雨打濕了擺在走廊上的涼床,面對著這秋風(fēng)秋雨我不覺啟動了心中的愁思。“緩酒”三句。此言詞人在中秋之夜因為風(fēng)雨而困居在室中,只得移孤燈,照獨飲,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度此佳節(jié)。雖能對影成雙,終是孤獨一人在慢慢地飲酒銷磨殘更罷了。何況耳中又聽到室外秋雨擊打芭蕉的滴答聲,更增添了自己一份孤寂之感。“銅華”三句。此言詞人移鏡自照,只見鏡中之人滿臉愁云密布,這是因為自己孤旅在外,與親人南北天涯的緣故啊。“算陰晴”兩句。言詞人心中細(xì)算:這種風(fēng)風(fēng)雨雨,陰陰晴晴之中與親人分別的時刻不知已經(jīng)有過多少次了?“渭城”句,用王維《渭城曲》詩“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意境。  

  “青樓”三句,追憶舊日。此言其年輕之時,曾在青樓中高歌暢飲,并與所愛的女子同歡共樂。“青樓”,妓院也。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可證之。又周密《玉漏遲·題吳夢窗詞集》有“閑自笑,與君共是,承平年少”,也可為此作解。“紅葉”三句。“紅葉”句用“紅葉題詩”典故。據(jù)《太平廣記》載:“唐禧宗時,宮女韓氏以紅葉題詩,自御溝中流出,為于佑所得;佑亦題一葉,投溝上流,韓氏亦得而藏之。后帝放宮女三千,佑適娶韓,既成禮,各于笱中取紅葉相示,乃開宴曰:‘予二人可謝媒人’。韓氏又題一絕曰:‘一聯(lián)佳句隨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此言詞人年青時候以紅葉傳情的這類趣事,如今已是似水東流一去不返。現(xiàn)在他已兩鬢染霜,心中惟有“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也。“白凝”三句,寫室內(nèi)外的實景。此言自己在中秋之夜獨飲達(dá)旦,只見室外已籠起了一片灰白色的朝霧;室中熏香雖熄,但是爐中尚有余煙繚繞,窗口茶幾上的小花瓶中還插了幾枝桂枝應(yīng)景,惟有這桂枝夾雜在熏香煙中散發(fā)出陣陣花香來。“問深宮”兩句作結(jié),照應(yīng)題旨“中秋風(fēng)雨” 。此言天上的重重層云,似在妒嫉那廣寒仙子的美貌,所以不知道把這廣寒宮(姮娥)遮掩到什么地方去了。▲

,

本節(jié)內(nèi)容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wù)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chuàng)作背景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xì)。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