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晚眺

秦觀〔宋代〕〔〕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西津江口,一鉤初月天上懸;江中水氣,迷迷蒙蒙上接天。
清江水,白沙灘,模糊一片難分辨,只有點點燈火,分明是漁船。

注釋
金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西北,原在長江之中,后因砂土堆積,清末已與長江南岸相連。宋盧憲《嘉定鎮(zhèn)江志》卷六:“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今地處江蘇鎮(zhèn)江西北。
西津:指西津渡,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市)西面之渡口,在今鎮(zhèn)江西北九里,與金山隔水相望,是當時南北交通要道。渚:水邊的小塊陸地,此處指水。沙:指沙灘。

賞析
賞析

  金山是江南名勝,地處今江蘇鎮(zhèn)江西北。原在長江中,后因砂土堆積,到清末便與長江南岸相連。據(jù)宋人周必大說,此山大江環(huán)繞,每風起浪涌時,其勢欲飛動,故南朝時人稱“浮玉山”(見《雜志》)。唐時有裴姓頭陀于江邊拾得黃金數(shù)鎰,因改名金山。

  此詩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優(yōu)美圖景,十分清麗。前半部分是并列的兩句,分寫江上的明月和蒙蒙的水氣。西津在鎮(zhèn)江西北九里,與金山隔水相望,是當時南北交通要道。詩人站于金山之顛,西向遙望,只見一輪新月,懸于西津渡口之上;江上水氣,非煙非霧,正冉冉升起,幾與天接。煙水迷蒙,使皎皎明月也蒙上了-層淡淡的云翳。這兩句明暗交錯,上下相對,不僅使畫面具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金山是江南名勝,地處今江蘇鎮(zhèn)江西北。原在長江中,后因砂土堆積,到清末便與長江南岸相連。據(jù)宋人周必大說,此山大江環(huán)繞,每風起浪涌時,其勢欲飛動,故南朝時人稱“浮玉山”(見《雜志》)。唐時有裴姓頭陀于江邊拾得黃金數(shù)鎰,因改名金山。

  此詩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優(yōu)美圖景,十分清麗。前半部分是并列的兩句,分寫江上的明月和蒙蒙的水氣。西津在鎮(zhèn)江西北九里,與金山隔水相望,是當時南北交通要道。詩人站于金山之顛,西向遙望,只見一輪新月,懸于西津渡口之上;江上水氣,非煙非霧,正冉冉升起,幾與天接。煙水迷蒙,使皎皎明月也蒙上了-層淡淡的云翳。這兩句明暗交錯,上下相對,不僅使畫面具有明顯的層次,而且避免了色調上的不和諧。“西津江口”四字,既點明“晚眺”方向,又劃定了所見景色的區(qū)域。“月初弦”三字也有雙重功用,既是寫景,又是記時這種借星月在天空中位置移動和形狀變化來點明時間的手法,古人詩中常用,遠如曹植的《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近如唐代劉方平的《夜月》:“北斗闌干南斗斜。”機杼正自相同。

  詩的后半部分是相對的兩句。“清渚”、“白沙”,則寫出了月下之景。“清渚白沙茫不辨”是承前一句“水氣昏昏上接天”而來。白天從金山眺望西津渡,對岸景物是可以看清的,唐代詩人張祜有“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題金山寺》)之句;但此時既已入夜,又有水氣,詩人眺望的結果只能是“茫不辨”了。“只應燈火是漁船”作一轉折:盡管對岸清渚、白沙,望去茫茫一片,但透過水氣,還能看到江上燈火,隱現(xiàn)明滅,詩人因此判斷道:那一定是對岸的漁船了。詩人在這兩句中運用了反接法,便使詩句顯得搖曳生姿,別具風調,比前兩句的平敘景色更引人入勝。元人劉壎在《隱居通議》中說:“作絕句,當如顧愷之啖蔗法,又當如飲建溪龍焙。”也就是說,絕句不能“虎頭蛇尾”,而要“漸入佳境”。這首《金山晚眺》正體現(xiàn)了這一要求。

  此詩脫胎于張祜的七絕《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只要稍加比較,就能看出秦觀詩至少在三個方面與張祜詩相同:一,時間和地點相同,都是寫鎮(zhèn)江江面的夜間景色;二,描寫手法相同,一用“潮落”、“斜月”來暗示時間的推移,一用“月初弦”來點明時間;三,境界相似,秦觀詩中的“只應燈火是漁船”是化用了張祜詩的“兩三星火是瓜洲”以及張繼《楓橋夜泊》中的“江楓漁火對愁眠”。由此可見秦觀這首詩的出處。但張祜詩明寫了詩人的羈旅之愁,屬觸景生情,形象地表達出詩人夜不成寐的情形,而秦觀詩沒有直接抒寫詩人的情感,而是將情感蘊涵在所描寫景物之中,景中含情。這又是二者的同中之異。▲

,

參考資料:完善

1、 王興康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615-616 2、 陶文鵬.宋詩精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395-435
創(chuàng)作背景
金山是江南名勝,地處今江蘇鎮(zhèn)江西北。原在長江中,后因砂土堆積,到清末便與長江南岸相連。據(jù)宋人周必大說,此山大江環(huán)繞,每風起浪涌時,其勢欲飛動,故南朝時人稱“浮玉山”(見《雜志》)。唐時有裴姓頭陀于江邊拾得黃金數(shù)鎰,因改名金山。
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少有才名,研習經史,喜讀兵書。熙寧十年(1077),往謁蘇軾于徐州,次年作《黃樓賦》,蘇軾以為「有屈、宋姿」。元豐八年進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調蔡州教授。元祐三年(1088),應制科,進策論,除宣教郎、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六年,遷秘書省正字。預修《神宗實錄》。時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亦在京師,觀與同游蘇軾之門,人稱「蘇門四......[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