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兒慢·春日

黃景仁〔清代〕〔〕

日日登樓,一日換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誰道遲遲?一片野風吹草,草背白煙飛。頹墻左側,小桃放了,沒個人知。
徘徊花下,分明記得,三五年時。是何人。挑將竹淚,黏上空枝。請試低頭,影兒憔悴浸春池。此間深處,是伊歸路,莫惹相思。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日日登樓,一天更換一番風景。這似卷如云般流逝的春色,怎當得起“遲遲”二字。一陣風來吹起蔓蔓荒草,草背上拂過一股慘白的寒煙。在廢墻左側有小桃開了,卻無人來欣賞。
我徘徊在小桃樹下,想起十五六歲時的往事,一件件歷歷在目。是誰將斑斑竹淚,黏上那花朵零落的空枝?如果低頭近看,她憔悴的身影,浸透了春日的池塘。這是一個幽深的所在,是她的歸路,不要學人家相思。

注釋
者:代詞,這。
誰道遲遲:意謂誰說春天是舒緩閑適的。典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毛傳:“遲遲,舒緩也。”
三五年時:十五歲左右。黃景仁《綺懷》(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丑奴兒慢·春日》是黃景仁 的名作,被選入代表“常州詞派”風格的《詞選·附錄》,并列于卷首。但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里卻持異議:“冠以仲則一首,殊可不必。……此一詞不過偶有所合耳,亦非超絕之作。”倒是譚獻在《復堂詞話》中對此詞頗為贊賞:“春光漸老,誦黃仲則詞‘日日登樓,一換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誰道遲遲?’不禁黯然!初月侵簾,逡巡徐步,遂出南門曠野舒眺;安得拉竹林諸人,作幕天席地之游。”譚獻是主張對于詞“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的,因此,他主要引此詞開頭幾句,體會其惜春之情,聯(lián)想到要與古人“把臂入林”……至于對這首詞究應如何理解、鑒賞,我們不妨作進一步探討。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丑奴兒慢·春日》是黃景仁 的名作,被選入代表“常州詞派”風格的《詞選·附錄》,并列于卷首。但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里卻持異議:“冠以仲則一首,殊可不必。……此一詞不過偶有所合耳,亦非超絕之作。”倒是譚獻在《復堂詞話》中對此詞頗為贊賞:“春光漸老,誦黃仲則詞‘日日登樓,一換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誰道遲遲?’不禁黯然!初月侵簾,逡巡徐步,遂出南門曠野舒眺;安得拉竹林諸人,作幕天席地之游。”譚獻是主張對于詞“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的,因此,他主要引此詞開頭幾句,體會其惜春之情,聯(lián)想到要與古人“把臂入林”……至于對這首詞究應如何理解、鑒賞,我們不妨作進一步探討。

  詞題是“春日”,因此斷為“惋惜春光迅速流逝之作”(見《金元明清詞選》)當然未始不可。但反復吟味,似乎于一般的“惜春”之外,還含有獨特的意蘊,不如說是借春色、寫小桃,來惜往日、抒愛情的。

  上片開頭寫春日登樓,目的顯然是要觀賞春色。正因為是“日日”登臨,這才能夠觀察到、感知到“一換一番”景色。惜春之意,已在其中。“者(這)似卷如流春日,誰道遲遲?”這是反用《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作翻案文章。“似卷如流”是承上句“一換一番”,極言其快——誰說是“遲遲”呢?這就滿含傷春之情了。接著具體描寫:“一片野風吹草,草背白煙飛。”把江南的春天的田野風光,點染得十分真切、生動,表現(xiàn)新穎、獨特。再下來就象是電影的特寫鏡頭轉移到“頹墻左側”的一樹小桃。她開了,開得美,開得寂寞,“沒個人知”。知道的,只有那“日日登樓”的多情的詞人。以上一路寫來,景中有情,景中有事,比起一般傷春之作更富藝術魅力。

  下片是寫花?是寫人?是寫春?有點難以分解。也許是見花思人、借花惜春。詞人在沉思,在回憶。他撫今追昔,象是幻覺,又象是“意識流”。他“徘徊花下”,這“花”顯然就是那株“小桃”;“分明記得”就是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三五年時”,就是十五歲的時候(辛棄疾《粉蝶兒》:“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這里把春比作十五歲的女孩子也是可以的)。那時,她(詞人所熱戀的一個姑娘)和他(詞人)曾一起在花下徘徊。這是“有詩為證”的。詞人曾在他的《綺懷》詩中寫道:“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三五年時三五夜,可憐杯酒不曾消。”這是他的一次初戀,也是一場不幸的、難忘的愛情悲劇。“是何人、挑將竹淚,粘上空枝?”這是虛寫,用象征手法。“竹淚”象征生死不渝的、深沉而痛苦的愛情(李白詩《遠別離》:“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空枝”則暗示那小桃開了又謝了。這里不用“淚灑空枝”,而用一個“挑”字,一個“粘”字,極為新警,富有想象力和暗示性,就是說取來一掬千秋不滅的竹上之淚,滴上而且緊貼在那花朵凋零的小桃枝上。足見悲痛之深,相思之永。“何人”是誰?不言自喻。痛苦之極,不禁產生幻覺:低頭一看,在那清瑩的春池中不是映著——“浸”著她(那小桃,那姑娘,一而二,二而一)憔悴的影兒嗎?這種描寫,有些近于現(xiàn)代的電影手法,可稱新穎、巧妙。最后三句,寫春也歸了,花也謝了,人也去了,別再勾起無窮無盡的相思了!這是異常沉痛的話,余味極為深長。“此間深處”是水中?是花外?是天上?是人間?可以不必深究。“伊”字指人,也指花,也指春。“莫惹相思”,一本作“莫學相思”,但以“惹”字為好。因為詞人的相思之情,正是由登樓覽景而被春色惹起的。這樣就首尾呼應,一氣呵成了。說不要相思,而相思之意倒更是綿綿無絕,感人至深。

  黃景仁詞集中有詞二百余闋,風格比較多樣。有伉爽悲涼的,也有俊秀婉麗的。《丑奴兒慢·春日》近于后一類。盧前借“咽露秋蟲,舞風病鶴”這兩句形容黃景仁 詩風的話來評論他的“詞才”,這還只是一個方面。如若要形容《春日》這一類的詞,則似可用他的名句“晚霞一抹影池塘,那有者般顏色作衣裳”,略改說是“晚霞一抹,影照春池”,其詞境仿佛似之。▲

,

本節(jié)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chuàng)作背景
《丑奴兒慢·春日》是黃景仁 的名作,被選入代表“常州詞派”風格的《詞選·附錄》,并列于卷首。但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里卻持異議:“冠以仲則一首,殊可不必。……此一詞不過偶有所合耳,亦非超絕之作。”倒是譚獻在《復堂詞話》中對此詞頗為贊賞:“春光漸老,誦黃仲則詞‘日日登樓,一換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誰道遲遲?’不禁黯然!初月侵簾,逡巡徐步,遂出南門曠野舒眺;安得拉竹林諸人,作幕天席地之游。”譚獻是主張對于詞“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的,因此,他主要引此詞開頭幾句,體會其惜春之情,聯(lián)想到要與古人“把臂入林”……至于對這首詞究應如何理解、鑒賞,我們不妨作進一步探討。
黃景仁

黃景仁(1749-1783),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江蘇武進人。家境貧窮,曾奔走各地謀生,所以他的詩,多抒寫他的窮愁和凄涼的心情。......[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出關

徐蘭〔清代〕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

納蘭性德〔清代〕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青衫濕·悼亡

納蘭性德〔清代〕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減字木蘭花·從教鐵石

納蘭性德〔清代〕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huán)佩歸來月上時。......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納蘭性德〔清代〕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