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有感

蘇軾〔宋代〕〔〕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錦江頭新樣錦,非宜。故著尋常淡薄衣。
暖日下重幃。春睡香凝索起遲。曼倩風流緣底事,當時。愛被西真喚作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香的皮肉透出冰雪晶瑩之色,就是藐姑射山的仙人也不如她美麗。成都出的新花樣的蜀錦,不適合她。特地穿上日家常樸素衣服。
溫暖的日子放下層層帳幕。她睡著了,室內焚的香,煙氣不散,叫她起來,她很遲才起來。東方朔風格不同凡俗,為什么當時常被西真喚作“兒”呢?

注釋
⑴南鄉子: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⑵冰雪二句:典出《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這里在形容繼室王閏之的肌體外貌,有如住在遙遠的射姑神山上的仙子,她的肌膚有如冰雪一般潔白散發香氣,容態有如處女一般柔美輕盈可愛。不似伊:還趕不上你。伊,你。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上片以姑射山上的仙子相比擬,“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在詞人眼中,愛妻閏之的肌膚像冰雪一般潔白細嫩,而且隨時散發著微微香氣,有如神話中姑射山中的神女,但是神女似乎還趕不上閏之的美貌。“不似伊”三字,傾盡了詞人對閏之的鐘愛之情。下文則從內在品格上著力渲染閏之的勤儉質樸,但卻不直接說出,而是從她穿著打扮的外表上落筆,顯得句法生新:“濯錦江頭新樣錦,非宜。故著尋常淡薄衣。”在濯錦江邊生產著各種花樣翻新的錦緞,但是,這對閏之是不適宜的,她平時所穿的都是些尋常的淡薄衣衫。詞人在后來寫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曾這樣高度評價閏之的品德道:“婦職既修,母儀甚敦。”可見,閏之是一位具有傳統美德的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上片以姑射山上的仙子相比擬,“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在詞人眼中,愛妻閏之的肌膚像冰雪一般潔白細嫩,而且隨時散發著微微香氣,有如神話中姑射山中的神女,但是神女似乎還趕不上閏之的美貌。“不似伊”三字,傾盡了詞人對閏之的鐘愛之情。下文則從內在品格上著力渲染閏之的勤儉質樸,但卻不直接說出,而是從她穿著打扮的外表上落筆,顯得句法生新:“濯錦江頭新樣錦,非宜。故著尋常淡薄衣。”在濯錦江邊生產著各種花樣翻新的錦緞,但是,這對閏之是不適宜的,她平時所穿的都是些尋常的淡薄衣衫。詞人在后來寫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曾這樣高度評價閏之的品德道:“婦職既修,母儀甚敦。”可見,閏之是一位具有傳統美德的婦女典型,也正是在這一點上,使詞人對閏之的感情愈加篤厚。

  下片進一步描繪王閏之的清心寡欲和雍容睡態,愈加令人惜愛。“暖日下重幃。春睡香凝索起遲。”而下文“曼倩風流緣底事,當時。愛被西真喚作兒。”則轉向了詞人自己,他以西漢風流才子東方朔自喻,說他當時熱戀著王閏之。末句是用《漢武內傳》典,以此末句之“愛被西真喚作兒”,顯得極其生動親切。“兒”字是一種親昵之稱,從西王母神仙口中喚出,不僅活靈活現,猶如目前,而且抬高了詞人存在的現實價值,頗有自許傲世的味道。再從《漢武內傳》敘述東方朔的畢生才干和曲折遭際來看,似蘊含了詞人的身世之感,正影射出曾在朝中反對新法而屢遭貶謫和“補外”的坎坷經歷。由于他的反變法是光明磊落的,是“此心耿耿,歸于憂國”的,故他有著自信、自傲的心態。這也符合詞人“外遷”任杭州太守時的心緒。

  這首詞淋漓盡致地刻畫了繼妻王閏之的外貌形體美和內秀品格美的形象。全詞清新婉麗,明凈流美,用典寓意,自然高邁。▲

,

參考資料:完善

1、 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第1115-1118頁
創作背景
上片以姑射山上的仙子相比擬,“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在詞人眼中,愛妻閏之的肌膚像冰雪一般潔白細嫩,而且隨時散發著微微香氣,有如神話中姑射山中的神女,但是神女似乎還趕不上閏之的美貌。“不似伊”三字,傾盡了詞人對閏之的鐘愛之情。下文則從內在品格上著力渲染閏之的勤儉質樸,但卻不直接說出,而是從她穿著打扮的外表上落筆,顯得句法生新:“濯錦江頭新樣錦,非宜。故著尋常淡薄衣。”在濯錦江邊生產著各種花樣翻新的錦緞,但是,這對閏之是不適宜的,她平時所穿的都是些尋常的淡薄衣衫。詞人在后來寫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曾這樣高度評價閏之的品德道:“婦職既修,母儀甚敦。”可見,閏之是一位具有傳統美德的婦女典型,也正是在這一點上,使詞人對閏之的感情愈加篤厚。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