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縷·家在錢塘江上住

司馬槱〔宋代〕〔〕

家在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年華度。燕子又將春色去,紗窗一陣黃昏雨。(家在 一作:妾本)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徹黃金縷。望斷云行無去處,夢回明月生春浦。 (春浦 一作:南浦)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的家就在繁華的錢塘江畔,花開花落,任憑歲月流逝。而今燕子又要把美好的春光帶走了,在這黃昏時節,紗窗外下起了一陣瀟瀟細雨。
我把犀梳斜插在頭上,讓頭發半垂鬢邊,敲響檀板,唱清麗的歌曲。抬眼望高空白云,不知它漂泊何處,夢醒后只見皎潔的明月從春江江畔冉冉升起。

注釋
黃金縷:又名蝶戀花,詞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分上下兩闋,共六十個字,一般用來填寫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的內容。
本:原,原本。
錢塘江:古稱浙,最早見名于《山海經》,因流經古錢塘縣(今杭州)而得名。
黃梅雨:長江中下游流域春末夏初黃梅季節下的雨,也叫“梅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這是一首記夢的詞,內容是寫男女戀情。詞人在夢中遇見一位家住錢塘的歌伎為他唱歌,他意有所戀,夢醒后寫了這首詞。

  關于這首詞的故事有兩則傳說。張耒的《柯山集》四十四:“司馬槱,陜人……,制舉中第,調關中第一幕官。行次里中,一日晝寐,恍惚間見一美婦人,衣裳甚古。入幌中執板歌曰:‘家在……黃昏雨。’歌闋而去。槱因續成一曲:‘斜插……生春浦。’后易杭州幕官。或云其官舍下乃蘇小墓,而槱竟卒于官。”

  又據何薳《春渚紀聞》卷七:“司馬才仲初在洛下,晝寢,夢一美姝牽帷而歌曰:‘妾本錢塘……黃昏雨。’才仲愛其詞,因詢曲名,云是《黃金縷》。且曰:‘后日相見于錢塘江上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這是一首記夢的詞,內容是寫男女戀情。詞人在夢中遇見一位家住錢塘的歌伎為他唱歌,他意有所戀,夢醒后寫了這首詞。

  關于這首詞的故事有兩則傳說。張耒的《柯山集》四十四:“司馬槱,陜人……,制舉中第,調關中第一幕官。行次里中,一日晝寐,恍惚間見一美婦人,衣裳甚古。入幌中執板歌曰:‘家在……黃昏雨。’歌闋而去。槱因續成一曲:‘斜插……生春浦。’后易杭州幕官。或云其官舍下乃蘇小墓,而槱竟卒于官。”

  又據何薳《春渚紀聞》卷七:“司馬才仲初在洛下,晝寢,夢一美姝牽帷而歌曰:‘妾本錢塘……黃昏雨。’才仲愛其詞,因詢曲名,云是《黃金縷》。且曰:‘后日相見于錢塘江上。’及才仲以東坡先生薦,應制舉中第,遂為錢塘幕官。其廨舍后,唐(按:應為南朝齊)蘇小墓在焉。時秦少章(秦觀)為錢塘尉,為續其詞后云:‘斜插……生春浦。’不逾年而才仲得疾,所乘畫水輿艤泊河塘。柁工遽見才仲攜一麗人登舟,即前聲喏,繼而火起舟尾。狼忙走報,家已慟哭矣。”

  兩則傳說情節雖有出入,但有一個共同點,即美女所唱乃這首詞上片,而這唱歌美女就是南齊名妓蘇小小的鬼魂。傳說雖然荒唐無稽,但事出有因。揆諸情理,司馬槱既在錢塘為官,或與歌伎相戀也是可能的。別后相思,形諸夢寐,乃托夢境以寄相思。而好事者附會其事,編造情節,也有可能。不論怎樣,這首詞當為司馬槱所作無疑。

  上片詞既是夢中女子所唱,故以女人口吻來寫。首句寫女人自報住址。錢塘在宋代已是“參差十萬人家”的繁華都會,“市列珠璣,戶盈羅綺”(柳永《望海潮》),歌樓舞榭,自不待言。接著這位女子介紹她的生活和心情。“花落花開,不管年華度。”一年一度,花開花落,年復一年,幾度春秋。花開花落,本自無情,而逝水年華,未免有恨。這已暗示了一位歌伎的心情。自嘆“今年歡笑忽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白居易《琵琶行》)怨花開落,實是自怨。“榮衰花是尋常事,轉為韶光恨不禁。”(袁枚《落花》)花“不管年華度”,女子自己卻不能不管。但要管卻又管不了。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最惱人的還是燕子。它在黃昏細雨中飛來飛去,將落花春泥一起銜上雕梁。就在燕子銜來銜去中,春天竟偷偷地溜走了,似乎是被燕子銜走了。更何況細雨迷朦,黃昏黯淡,這凄迷的景色,更加深了這位歌女凄清愁苦的情緒。上片以景結情,情境深化,刻畫了這位歌女“惆悵年華暗度”的微妙心理。

  下片作者以自己的口氣寫與這位女子的相見和別后相思。先寫女子美麗的形象,半月形的犀牛角梳斜插在烏黑如云的鬢邊,好象一鉤彎彎的明月從烏云中半吐出來一樣,美麗極了。詞人雖只寫了這女子的犀梳云鬢,沒有寫她的容貌,但部分可代整體,從犀梳鬢如云吐新月之美,通過讀者的審美聯想可以推想她的容貌之美。這女子不僅以她容貌之美使詞人憐愛,更以她動人的歌聲使人傾倒。“檀板清歌,唱徹黃金縷”,她輕敲檀板,緩轉珠喉,“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李煜《一斛珠》)她唱的曲名《黃金縷》。《黃金縷》,即《鵲踏枝》調的別名,又名《蝶戀花》、《鳳棲梧》。據《詞譜》:“唐教坊曲,本名鵲踏枝,……馮延巳詞有‘展盡黃金縷’句,名《黃金縷》。”可見《黃金縷》這個曲調本來自唐教坊,只不過當時名《鵲踏枝》,到南唐因馮延巳詞而得今名。女子的歌聲給詞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詞寫至此,一個色藝俱佳的歌妓形象已活生生地站在讀者面前了。正當詞人情緒達到高潮時,突然轉折:“望斷行云無去處,夢回明月生春浦。”女子的形象突然消失了。“行云”,用巫山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典故,再次點明她的歌妓身份。麗人芳蹤已杳,無處追尋。惟有一輪明月漸漸從春浦升起,一切都成夢幻,令人低回宛轉,不勝惆悵。據《云齋廣錄》卷七載:“司馬槱赴闕調官,得馀杭幕客,拏舟東下,及過錢塘,因憶曩昔夢中美人,自謂‘妾本錢塘江上住’。今至于此,何所問耗,君意凄惻,乃為詞以思之,調寄《河傳》。君謳之數四,意頗不懌。”詞中有“芳草夢驚,人憶高唐惆悵。感離索,甚情況。……人去雁回,千里風云相望。倚江樓,倍凄愴。”這首詞意可以與《黃金縷》互為補充。《黃金縷》的故事如果排除這些荒誕情節,還是有一定的事實根據的。并且這種戀情對詞人有長期的深遠的影響。▲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賞析二

  此詞以優美的意境和音韻,描寫錢塘江畔歌妓的生活。上片以女子口吻出之,寫夢中女子所歌,下片追憶夢中情景,抒寫對遠別情人刻骨的相思。

  上片是夢中女子所歌,故以女子口吻出之。首句“妾本錢塘江上住”,寫女子自道所居,看似平平,實在頗堪玩味。北宋時杭州已是繁華都會,多酒樓妓館,朝歌暮弦,搖蕩心目。句中已暗示這位女子的身份。緊接“花落”二語,已含深怨。歲歲芳春,花開花落,更惋傷那美好的華年如水般流逝。這本是舊詩詞中的常語,可是這里加上“不管”二字,所感尤大。等閑開落,何其無情,全不管人們的傷春心事,那就更加深了身世的悲感了。這位家在錢塘江上住的女郎,也許是司馬舊日的情侶,作者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記夢的詞,內容是寫男女戀情。詞人在夢中遇見一位家住錢塘的歌伎為他唱歌,他意有所戀,夢醒后寫了這首詞。
司馬槱

司馬槱字才仲,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司馬光從孫。元祐中以蘇軾薦,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賜同進士出身。累遷河中府司理參軍,終知杭州,卒于任。事跡見張耒《書司馬槱事》(《張右史集》卷四七)。《全宋詞》錄其詞二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