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

李商隱〔唐代〕〔〕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二月二日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風和暢陽光送暖樂曲悠揚。
花蕊如須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黃蜂盤旋飛舞情意更長。
客居萬里之外常思回歸故里,柳伶鄭處供職已有三年時光。
江上的新灘不理解我的心意,風吹雨打屋檐似的嘩嘩作響。

注釋
二月二日:蜀地風俗,二月二日為踏青節。
東風:春風。笙:一種管樂器。它是用若干根裝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氣管裝在一個鍋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花須:花蕊,因花蕊細長如須,所以稱為花須。柳眼:柳葉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稱為柳眼。無賴:本指人多詐狡獪,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長,從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詩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點明踏青節江上春游。次句“東風日暖聞吹笙 ”,寫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覺和印象。和煦的東風,溫暖的旭日,都散發著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聲,也似乎帶著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濕,天寒吹久則聲澀不揚,須以微火香料暖笙。東風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聲清了。“聞吹笙”和“東風日暖”分別從聽覺和感覺寫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處是暖洋洋的春意。

  頷聯“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寫江上春色。如果說首聯還是描寫剛接觸外界事物時一種自然的感受,這一聯則是有意尋春、賞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見的事物,是春天生命與活力的標志,紅(花)、綠(柳)、黃、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詩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點明踏青節江上春游。次句“東風日暖聞吹笙 ”,寫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覺和印象。和煦的東風,溫暖的旭日,都散發著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聲,也似乎帶著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濕,天寒吹久則聲澀不揚,須以微火香料暖笙。東風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聲清了。“聞吹笙”和“東風日暖”分別從聽覺和感覺寫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處是暖洋洋的春意。

  頷聯“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寫江上春色。如果說首聯還是描寫剛接觸外界事物時一種自然的感受,這一聯則是有意尋春、賞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見的事物,是春天生命與活力的標志,紅(花)、綠(柳)、黃、紫,更寫出了春天絢爛色彩。但這一聯不僅抒寫詩人對美麗春色的流連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觸動的傷感。“無賴”即“ 無心”,與“有情”相對。花、柳是沒有人的感覺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規律行事,春天來了,便吐蕊、長葉,在東風旭日中顯示出生命的活力,散發著春天的氣息,而不顧人的悲歡哀樂,故源“無賴 ”。蜂、蝶是有生命的動物,春到人間,穿花繞柳,翩翩飛舞,像是滿懷喜悅宣告著春天的來臨,故說“有情 ”。然而,不管是無心的花柳,還是有情的蜂蝶,它們作為春色的標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詩人形成鮮明對照。細味“各”字、“俱”字,不難發覺其中透露出的隱痛。詩人寫江間春色,寫物遂其情,正是為了要反襯出自己的沉淪身世與凄苦心境。何焯說:“前半逼出憶歸,如此濃至,卻使人不覺 ”。這“不覺”正是詩的蘊藉處。

  頸聯“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轉寫長期寄幕思歸。元亮井,用陶淵明(字元亮 )《歸園田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亞夫營,用周亞夫屯兵細柳營事,暗寓幕主的柳姓。雖用典,卻像隨手拈來,信口道出。他曾說自己“無文通半頃之田,乏元亮數間之屋”,可見詩人連歸隱躬耕的起碼物質條件也沒有。“萬里”、“三年”,表面上是寫空間的懸隔,時間的漫長,實際上正是抒寫欲歸不能的苦悶和無奈。對照著“三年已制思鄉淚,更入新年恐不禁”(《寫意》)、“三年苦霧巴江水,不為離人照屋梁”(《初起》)等詩句,不難感到“三年從事亞夫營”之中所蘊含的羈泊天涯的痛苦。

  末聯“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寫新灘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漲,新灘流水在一般游春者聽來,自然是歡暢悅耳的春之歌;但在思歸不得的天涯羈旅的作者耳中,卻像是午夜檐間風雨的凄涼之聲,不斷撩動著自己的羈愁,所以發出“新灘莫悟游人意”的嗟嘆。本是作者主觀感情作怪,卻說“新灘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隱許多抒寫身世之悲的詩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筆調,綺麗精工的語言,著意渲染出一種迷蒙悲凄的環境氣氛。這首詩卻以樂境寫哀思,以美麗的春色反襯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輕快流走的筆調抒發抑塞不舒的情懷,以清空如話的語言表現宛轉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藝術效果。▲

,

參考資料:完善

1、 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1155-1156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詩譯釋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7 :76-78 . 3、 劉學鍇 李翰 .李商隱詩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41-143 .
創作背景
詩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點明踏青節江上春游。次句“東風日暖聞吹笙 ”,寫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覺和印象。和煦的東風,溫暖的旭日,都散發著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聲,也似乎帶著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濕,天寒吹久則聲澀不揚,須以微火香料暖笙。東風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聲清了。“聞吹笙”和“東風日暖”分別從聽覺和感覺寫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處是暖洋洋的春意。
李商隱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出身于沒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歲時就受到牛僧孺黨令孤楚的賞識,被任為幕府巡官。二十五歲時,受到令孤楚的兒子令孤绹的贊譽,中進士。次年受到李德裕黨人河陽節度使王茂元的寵愛,任為書記,并娶他女兒為妻。唐朝中葉后期,朝政腐敗,宦官弄權,朋黨斗爭十分激烈。李商隱和牛李兩派的人都有交往,但不因某一方得勢而趨附。所以他常常遭到攻擊,一生不得......[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