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望水詩

何遜〔南北朝〕〔〕

旅人嗟倦游,結纜坐春洲。日暮江風靜,中川聞棹謳。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單艫時向浦,獨楫乍乘流。孌童泣垂釣,妖姬哭蕩舟。客心自有緒,對此空復愁。
譯文及注釋
譯文頻繁往來江上的旅行已生厭倦,早早泊船靠岸,依春洲以望遠,聊解憂煩。暮色黃昏之時,江風停息。一曲悠揚的船歌不知從江中何處傳來。舉目遙看,只見一片瑩瑩草色與天光水色融為了一體;偶爾有幾朵彩云飄來,霞光倒映在水中,隨著水波起伏。寂靜的江上,時而一只小船從天邊駛來,映著天上的霞光,滑過水中的云影,緩緩搖近岸邊。坐于江畔,看江水長流,夕陽西沉,孤舟飄泊,恨諂臣阻扼賢路,憂國家隱患重重。外仕宦人的心中縱有無限愁緒,也只有一聲嘆息無可奈何。 注釋嗟(jiē):嘆息;感嘆。結纜:系舟,停舟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何遜的詩在梁代頗有影響,沈約曾盛譽其作,謂“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此詩的藝術水準,也當得起這番贊譽。題中的劉諮議,即劉孝綽,曾任諮議參軍之職。他是與何遜齊名的詩人,當世有“何劉”之稱,二人之間經常有唱和之作。   “旅人嗟倦游,結纜坐春洲。”詩的起首兩句交代了作者之所以在行程中要“早泊”,并不是春江夕陽的美麗景色激發了他的觀賞興趣,而是對官事繁復和往來江上的旅行已經厭倦了,才寧愿早早泊船岸邊,依春洲以望遠,聊解憂煩。何遜的這種心情,在其詩作中多有反映,如“游宦疲年事,來往厭江濱”;“我本倦游客,心念似懸旌”等。詩一開始就表現出作者的憂愁煩惱,為下面的寫景與聯 展開閱讀全文 ∨,何遜的詩在梁代頗有影響,沈約曾盛譽其作,謂“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此詩的藝術水準,也當得起這番贊譽。題中的劉諮議,即劉孝綽,曾任諮議參軍之職。他是與何遜齊名的詩人,當世有“何劉”之稱,二人之間經常有唱和之作。   “旅人嗟倦游,結纜坐春洲。”詩的起首兩句交代了作者之所以在行程中要“早泊”,并不是春江夕陽的美麗景色激發了他的觀賞興趣,而是對官事繁復和往來江上的旅行已經厭倦了,才寧愿早早泊船岸邊,依春洲以望遠,聊解憂煩。何遜的這種心情,在其詩作中多有反映,如“游宦疲年事,來往厭江濱”;“我本倦游客,心念似懸旌”等。詩一開始就表現出作者的憂愁煩惱,為下面的寫景與聯想做了鋪墊。   接下來六句描寫了春晚夕陽中的江上景色。暮色黃昏之時,江風停息。渙渙春水,猶如一匹長長的白練,無聲地流動著,一直流向遠方。江中不知何處,傳來一曲悠揚的船歌。這是打魚歸來的船家在搖櫓歌唱。在一片靜謐之中,這歌聲顯得既清亮而又陶然自得,使疲于奔波的旅人聞之,更加感慨萬端。舉目遙看大江兩岸,但見春草茵茵。這如翠的綠色綿綿不斷,伸展向前,直連著天邊。近處的草芽綠得可愛,遠處的草卻漸漸地映出傍晚天際的清光,越向遠方,這清光越亮,草色也越淡。遙望所及,只見一片瑩瑩,草色與天光水色融為了一體。偶爾有幾朵彩云飄來,霞光倒映在水中,水波起伏,宛如云影飄浮在江面。寂靜的江上,時而一只小船從天邊駛來,映著天上的霞光,滑過水中的云影,緩緩搖近岸邊。寧靜的江流,悠揚的漁歌,天邊的余暉,綿綿的春草,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在這畫面中,有聲,有光,有色,有近處的清晰,有遠方的迷濛,有靜止的水天背景,有動態的孤舟輕漾。一切都呈現出素雅的色調,透出一股憂郁的情思。   詩的后四句抒發了作者由江景而生發的聯想和感慨。“孌童泣垂釣”用“龍陽君泣魚”之典。《戰國策·魏策》記魏王的男寵龍陽君釣魚而泣,魏王問其故,龍陽君答曰,前得之魚小,后得之魚大,故棄前者而藏后者;因想天下之美人多矣,王將惑于新人而棄故。魏王遂布令于四境之內:“有敢言美人者族。”后以此事喻近幸之臣蔽君主得賢之路。“妖姬哭蕩舟”,事見于《左傳·僖公三年》。齊桓公與蔡姬泛舟水上,蔡姬搖蕩舟身,桓公恐,禁之不可,怒而遣蔡姬。桓公打發蔡姬回娘家只是一種懲罰,不曾想蔡人竟嫁女于他人。桓公大怒,舉兵攻破蔡國,并乘勢進軍楚國。《淮南子·人間訓》稱:“蔡女蕩舟,齊師大侵楚。”以喻禍之起于微小之間。這兩個典故都與水有關。何遜關心國事,有志向,但因出身寒微,不善奉迎,故仕途多蹇,胸中常郁郁。他坐于江畔,看江水長流,夕陽西沉,孤舟飄泊,恨諂臣阻扼賢路,憂國家隱患重重,心情格外沉重。他的憤恨憂慮不可以直接表達,遂由水而生發聯想,借“泣魚”、“蕩舟”的典故婉轉隱晦地表現出來。這應當就是“客心自有緒”的內涵。《南史·何遜傳》記載,梁武帝蕭衍因何遜在詩中用曹操故事而頗為不滿,稱“何遜不遜,未若吾有朱異”。何遜“自是疏隔,希復得見”。(朱異是梁代以阿諛奉迎皇帝而著稱的近臣,后侯景起兵亂梁,就借討朱異為名)此事或許能幫助讀者理解何遜用這兩個典故時的心理背景。   然而,“旅客長憔悴,春物自芳菲”,“客子行行倦,年光處處華”(何遜)。大自然既不因人的悒郁不樂而失去其美之魅力,也不因人之喜悅贊賞而增加其美的色彩。自然的生命就是這樣健壯、堅強、蓬勃旺盛。相比之下,人的生命是多么短促、軟弱,人的作用又是多么微薄、無力。江水靜靜,日夜不停;春光流轉,年年不息;太陽落下,第二天照樣升起;可江邊之人,明日不知身在何處,憤恨憂慮,亦復徒然。“對此空復愁”,正是詩人對于人生、社會的無可奈何之嘆。▲,參考資料:完善 1、 《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58-1059頁
創作背景
何遜的詩在梁代頗有影響,沈約曾盛譽其作,謂“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此詩的藝術水準,也當得起這番贊譽。題中的劉諮議,即劉孝綽,曾任諮議參軍之職。他是與何遜齊名的詩人,當世有“何劉”之稱,二人之間經常有唱和之作。
何遜

何遜(?-518?)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郯城縣西)人。史稱八歲就能賦詩,二十歲舉秀才。范云見到他的對策后,大加賞識,和他結為忘年之友。沈約也很欣賞他的詩,曾對他說:「吾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何遜曾任尚書水部郎、廬陵王記事等官職。梁天監年間,與吳均同受武帝信任,但后來又被疏遠,不再任用。何遜的詩寫得不多,梁元帝說:「詩多而能者沈約,少而能者謝朓、何遜。」顏之推說:「何遜詩實為精巧,多形......[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登池上樓

謝靈運〔南北朝〕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

擬行路難·其一

鮑照〔南北朝〕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抵節行路吟。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與顧章書

吳均〔南北朝〕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行舟值早霧

伏挺〔南北朝〕

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聽猿方忖岫,聞瀨始知川。漁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日中氛靄盡,空水共澄鮮。......

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望水詩

何遜〔南北朝〕

旅人嗟倦游,結纜坐春洲。日暮江風靜,中川聞棹謳。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單艫時向浦,獨楫乍乘流。孌童泣垂釣,妖姬哭蕩舟。客心自有緒,對此空復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