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駝悲

李賀〔唐代〕〔〕

落魄三月罷,尋花去東家。
誰作送春曲,洛岸悲銅駝。
橋南多馬客,北山饒古人。
客飲杯中酒,駝悲千萬春。
生世莫徒勞,風吹盤上燭。
厭見桃株笑,銅駝夜來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失意漂泊,正是三月春盡時,看花遣悶,漫步去東家。
誰來作一首送春的歌曲?讓我把洛水岸邊銅駝之悲寫一下。
橋南邊盡是騎馬游樂的人,北山上有很多古人的墳園。
游客暢飲著杯中的美酒,銅駝卻悲嘆千年來的變遷。
生活在世上不必為名利徒然操勞,人生短暫就像風吹盤上蠟燭。
銅駝無心欣賞盛開的桃花,夜里它在為人世短促而啼哭。

注釋
銅駝:據陸機《洛陽記》載:“銅駝街有漢鑄銅駝二枚,在宮之南四會道。頭高九尺,頭似羊,頸似馬,有肉鞍。夾道相對。”王琪注引俗語云:“金馬門外聚群賢,銅駝陌上集少年。”曰:“言人物之盛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五言古詩共一十二句,四句一段,可分三段。詩中,藉個人升沉,體察世態炎涼,且以感物感時為體己的詩人李賀,特別以“銅駝悲”為塑造、為象征,來詠人物之衰、盛世盛時不在,以為世人處世處事之警策也。

  詩中第一段四句所記,乃詩人以落魄者的身份與心情即為悲劇主角亦為精神主觀,一方面企圖藉赴洛陽牡丹花會賞花送春以為傷痛不平之聊慰,另一方面再藉“悲銅駝”為感時思物,并擬人體己作《銅駝悲》以為郁悶心情之排遣,合而旨在可藉相應符號個涵歷史意蘊地形象展示來收達觀人生、達觀自然、達觀歷史、超越自我之效也。姚文燮注曰:“落魄尋花,無聊情緒,作曲送春,時去不復,致來銅駝之悲也。”是說不免有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五言古詩共一十二句,四句一段,可分三段。詩中,藉個人升沉,體察世態炎涼,且以感物感時為體己的詩人李賀,特別以“銅駝悲”為塑造、為象征,來詠人物之衰、盛世盛時不在,以為世人處世處事之警策也。

  詩中第一段四句所記,乃詩人以落魄者的身份與心情即為悲劇主角亦為精神主觀,一方面企圖藉赴洛陽牡丹花會賞花送春以為傷痛不平之聊慰,另一方面再藉“悲銅駝”為感時思物,并擬人體己作《銅駝悲》以為郁悶心情之排遣,合而旨在可藉相應符號個涵歷史意蘊地形象展示來收達觀人生、達觀自然、達觀歷史、超越自我之效也。姚文燮注曰:“落魄尋花,無聊情緒,作曲送春,時去不復,致來銅駝之悲也。”是說不免有曲解詩人所懷的“悲劇情結”,及其相應的“感傷主義”,在藝術審美上所深層具有積極性的精神本質,其實絕不可能出于“無聊心情”之嫌。或者換言之,詩人屆時所以特別能以漢鑄銅駝為藝術觀照與塑造對象,但藉“悲銅駝”再作《銅駝悲》,好拿自己的主觀精神來把本來無生命、無感情、無精神的古物銅駝,當做時代更迭之鑒證,一并擬人賦予它之形象與符號以相應的意義。

  詩中第二段四句,詩人稟其獨有的人生苦短之感與歷史蒼涼之慨,先拿橋南紫陌驊騮驕騁繁華之地,與北邙前賢亡靈歸葬陵墓蒿荒之地為對照,復拿四會道街之畔貴客正豪飲高會,與所立銅駝因閱歷已多而不勝變遷之感為景致觀照,以作承轉,共同來射人生生與死之短暫,并射歷史繁榮與衰敗之輪回,好發人為之深思深醒也。

  詩中第三段四句,合而來說人生在世,生命的脆弱無助,命運的多踹多難,誠然一如燭光臨風,隨時有可能或因燈油熬盡而自行熄滅,或因風而被猛然吹滅,但是人生自我設計、自我奮斗、自我實現的要義,卻總是應在要以“生世莫徒勞”為志向,但為認識真理與堅持真理,一并引堅韌不拔、百折不回的道德修養為不離。離此者,必不能真正體驗個涵在“厭見桃株笑,銅駝夜來哭”這一不失“悲觀主義”精神色彩之詩句中,自被大理想、大失望、大破滅、大悲哀、大寂寞所嚼爛了的詩心,及其悲劇人生的積極精神意義。▲

,

參考資料:完善

1、 馮浩非 徐傳武.李賀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64-165 2、 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39-41
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詩共一十二句,四句一段,可分三段。詩中,藉個人升沉,體察世態炎涼,且以感物感時為體己的詩人李賀,特別以“銅駝悲”為塑造、為象征,來詠人物之衰、盛世盛時不在,以為世人處世處事之警策也。
李賀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陽縣)人。唐皇室遠支。因父親名晉肅,「晉」、「進」同音,不得參加進士科考試,堵塞了仕進之路,僅作過幾年奉禮郎(管宗廟祭祀司儀一類事務的從九品小官)。他對這種低微的職務很不滿,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詩,損害了身體,年僅二十七歲就逝世了。李賀早年即工詩,很有才名,受知于韓愈、皇甫湜。他繼承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又從漢魏六朝樂府及蕭梁艷體......[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