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

蘇舜欽〔宋代〕〔〕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幽深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渾身清涼;穿透簾子看見那石榴花開得正艷。
中午時分濃密的樹陰隔斷了暑氣,午睡醒來,耳邊傳來一陣陣黃鶯的啼叫聲。

注釋
別院:正院旁側的小院。
夏簟(diàn):夏天的竹席。清:清涼。
透簾:穿透簾子。
覺(jué):睡醒。

賞析
點評

  此詩無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著清爽之意,讀之似有微風拂面之感。

  詩的表現手法尚有三點可注意:

  筆致輕巧空靈:寫庭院,落墨在深深別院;寫榴花,則施以帷簾;寫綠樹,從清陰看出;寫黃鶯,從啼聲聽得,句句從空際著筆,遂構成與晝寢相應的明麗而縹緲的意境。

  結構自然工巧:詩寫晝寢,前三句實際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夢覺”字挑明,并續寫覺后之情景。看似不續,其實前三句清幽朦朧的氣氛句句都是鋪墊,而“日當午”一語更先埋下晝寢的伏線,待末句挑明,便覺悄然入夢,驟然而醒,風調活潑可喜,避免了質直之病。

  風格清而不

展開閱讀全文 ∨,點評

  此詩無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著清爽之意,讀之似有微風拂面之感。

  詩的表現手法尚有三點可注意:

  筆致輕巧空靈:寫庭院,落墨在深深別院;寫榴花,則施以帷簾;寫綠樹,從清陰看出;寫黃鶯,從啼聲聽得,句句從空際著筆,遂構成與晝寢相應的明麗而縹緲的意境。

  結構自然工巧:詩寫晝寢,前三句實際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夢覺”字挑明,并續寫覺后之情景。看似不續,其實前三句清幽朦朧的氣氛句句都是鋪墊,而“日當午”一語更先埋下晝寢的伏線,待末句挑明,便覺悄然入夢,驟然而醒,風調活潑可喜,避免了質直之病。

  風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破山寺后院》云:“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形象與此詩一二句相似,但常詩寫出世之想,寂滅之感,而此詩給人的印象是灑脫不羈。歐陽修稱舜欽“雄豪放肆”(《祭蘇子美文》),故雖同寫清景,卻能寓流麗俊爽于清邃幽遠之中,清而不弱,逸氣流轉,于王、孟家數外別樹一格。▲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鑒賞

  詩中雖寫炎熱盛夏,卻句句顯清涼靜謐、清幽朦朧的氣氛,表現了詩人悠閑曠達,虛懷若谷的心境。

  詩的前三句著力在炎熱的夏天描繪出一派清幽的世界,以襯托午睡的舒適。

  第一句寫午睡的場所,“深深”說明別院深幽寂靜,因為寂靜,而感到了“清”,體現出物我之間的通感,使人直觀地感覺到在這里午睡的宜人。

  第二句寫院外的環境。院內屋中是一味清涼,窗外榴花盛開,透過窗簾,仍能感覺到它艷麗的色彩。可以想象,詩人躺在席子上,榴花映照屋內,顏色柔和,帶有催眠的作用。

  第三句把上兩句所說加以綜合,點出中午這個時間,說庭院深深,午時也綠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蘇舜欽這首《夏意》詩,能于盛夏炎熱之時寫出一種清幽之境,悠曠之情。

  “別院深深夏席清”:“夏”字點明節令,而“別院”、“深深”、“清”三詞卻層層深入,一開始即構成清幽的氣氛。別院即正院旁側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處,小院深深,曲徑通幽,在這極清極靜的環境中有小軒一座,竹席一領。韓愈《鄭群贈簟》詩曾以“卷送八尺含風漪”、“肅肅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謂雖當盛夏,而小院深處,竹席清涼。深深是疊詞,深深與清,韻母又相近,音質均清亮平遠。這樣不僅從文字形象上,更從音樂形象上給人以涼爽幽深之感。

  “石榴開遍透簾明”:“簾”字點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慶歷四年或之后。詩人被革職削籍為民后,于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夏意》作于蘇州隱居之時。
蘇舜欽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人。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22歲時因父親「門蔭」得補太廟齋郎。景祐元年(1034)進士。歷任蒙城、長垣縣令。政治上傾向于以范仲淹為首的改革派。由范仲淹推薦,為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岳父是「慶歷新政」主要人物之一、宰相杜衍。御史中丞王拱辰為了打擊范、杜,抵制政治改革,借口蘇舜欽用公款召妓樂宴飲而進行彈劾。蘇舜欽以「監主自盜」的罪名被削籍為民,退......[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