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

杜審言〔唐代〕〔〕

毗陵震澤九州通,士女歡娛萬國同。
伐鼓撞鐘驚海上,新妝袨服照江東。
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fēng)。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長日久屬年豐。
譯文及注釋
注釋

大酺:聚飲。封建帝王為表示歡慶,帝賜大酺,特許民間舉行大聚飲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規(guī)模慶賀。

賞析
鑒賞

  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飲宴。古時國家有“吉慶”事,允許百姓聚飲。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因武則天選擇正月慶祝自己加尊號“圣母神皇”,“親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舊唐書·則天皇后紀(jì)》)杜審言的詩從正面贊頌武則天的功德。

  而這首《大酺》詩,大概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則天改唐為周之后,因此詩里有“火德云官”之稱。因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這首《大酺》詩寫得別開生面,突出表現(xiàn)民間的歡娛,那熱鬧的場面如同慶豐收或過傳統(tǒng)的盛大節(jié)日一樣,傳達(dá)了詩人與民同樂的情緒。我國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飲的,漢律規(guī)定,三人以上,無故群飲,罰金四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飲宴。古時國家有“吉慶”事,允許百姓聚飲。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因武則天選擇正月慶祝自己加尊號“圣母神皇”,“親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保ā杜f唐書·則天皇后紀(jì)》)杜審言的詩從正面贊頌武則天的功德。

  而這首《大酺》詩,大概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則天改唐為周之后,因此詩里有“火德云官”之稱。因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這首《大酺》詩寫得別開生面,突出表現(xiàn)民間的歡娛,那熱鬧的場面如同慶豐收或過傳統(tǒng)的盛大節(jié)日一樣,傳達(dá)了詩人與民同樂的情緒。我國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飲的,漢律規(guī)定,三人以上,無故群飲,罰金四兩。唐亦有類似規(guī)定。百姓平時難得有歡聚開懷暢飲的機會,所以“大酺”時民情振奮,鐘鼓齊鳴,歡聲雷動。從詩中表現(xiàn)出百姓的物資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也反映了當(dāng)時國力的強盛,經(jīng)濟的繁榮,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這首詩發(fā)端別致,起句七個字連舉三個地名,毗陵、震澤、九州,而最后以一“通”字,把它們的關(guān)系明確固定下來,構(gòu)成一個恢宏遼闊的意境。毗陵代指詩人當(dāng)時任職的江陰縣,江陰為晉陵郡所屬,毗陵為晉陵古名。詩歌常用古名,以求典雅不俗。同理用震澤不用太湖?!芭辍?、“震澤”除聲音響亮、聲調(diào)和諧外,還給人以豐富的意象。這句詩,從內(nèi)容上看就是江陰通太湖達(dá)全國,但這句詩還為全詩布置一個曠大的背景,以利于感情的鋪陳。詩題為“大酺”,不便從小縣寫起,因此詩人從大處落筆,以毗陵、震澤通天下包舉全國。次句接以“士女歡娛萬國同”,指男男女女飲酒作樂,歡度這普天同慶的日子。

  頷聯(lián)具體敘述“士女歡娛”的景象。詩中只選擇了“伐鼓撞鐘”的場面,并以“驚海上”的夸張表現(xiàn)了慶?;顒勇晞莸暮拼蟆S忠浴靶聤y袨服”光彩“照江東”來渲染慶祝場面的熱烈壯觀。清《石園詩話》認(rèn)為這聯(lián)詩與“啼鳥驚殘夢,飛花攪獨愁”,“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等均為審言名句。

  頸聯(lián)“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fēng)”,寫景兼抒情。梅花飄落,柳葉新發(fā),正是乍暖還寒的初春季節(jié)。皚皚“白雪”,陣陣?yán)湎?,青青柔條,絲絲暖馨,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即使萬象更新又給人以希望。柳遇好風(fēng),比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蕩如春風(fēng)。

  尾聯(lián)以贊頌和祈愿作結(jié)。“火德云官逢道泰”,是寫武則天順民意得大道,文武群臣時運亨通?!疤扉L日久屬年豐”,承上句意,為百姓祈福,但愿國家長存,年年歲歲五谷豐登。詩以民情開始,又以寫民愿作結(jié)。首尾相應(yīng),自然渾成。

  杜審言這首《大酺》正如胡應(yīng)麟所評說的“極高華雄整”。若就其所要表現(xiàn)的《大酺》主題來說,其形式是精美得當(dāng)?shù)模覂?nèi)容和形式也達(dá)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首詩的突出特點是氣象博大,給讀者以高華雄整的美感。這雖然與造意取詞、取象設(shè)色有關(guān),但更主要的在于詩人的心胸和氣質(zhì)以及藝術(shù)修養(yǎng)等。▲

,

本節(jié)內(nèi)容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wù)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前后,杜審言在晉陵郡江陰縣(今江蘇江陰縣)任縣丞、縣尉等地方小官時,寫下不少詩,流傳至今的以《大酺》為題的就有兩篇。
杜審言

杜審言(約645─708),唐著名詩人。字必簡,祖籍襄陽,其父位終鞏縣令,遂定居鞏縣(今河南鞏縣)。高宗咸亨元年(670)進士,先后任隰城(今山西汾西縣)尉、洛陽丞等小官。后因?qū)ι涎允虏划?dāng)貶吉州(今江西吉安縣)司戶參軍,不久免官回洛陽。武則天時召見,因賦《歡喜詩》受到賞識,授著作郎,遷膳部員外郎。中宗神龍初(705),因受武后寵臣張易之案件牽連,流放峰州。不久又起用為國子監(jiān)主簿、修文館直學(xué)士。病卒......[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fēng)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fēng)。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