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蓮近拍·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

周邦彥〔宋代〕〔〕

新篁搖動翠葆,曲徑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驚飛鳥。濃靄迷岸草。蛙聲鬧,驟雨鳴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處,簾花檐影顛倒。綸巾羽扇,困臥北窗清曉。屏里吳山夢自到。驚覺,依然身在江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新竹搖動著它是枝葉,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往園林的深幽處。去收取果香四溢的新鮮脆嫩的果實(shí)了,金黃色的果實(shí)下落,驚起飛鳥。濃厚的霧氣,岸邊的青草,池中的青蛙。池塘蛙聲的喧鬧,和夏季常見的驟雨連在一起,令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
水亭很小,浮萍破損的地方,門前簾花,屋檐檐影顛倒了過來。他也和古代許多士大夫文人一樣,在仕途不得意時(shí),總是想歸故鄉(xiāng)。他因屏上所畫吳山而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山水,不覺在“困臥”中夢游故鄉(xiāng)。只有在夢游中才“夢里不知身是客。”可以獲得夢幻中的暫時(shí)慰藉。但夢是虛幻的,一覺來,依然面對令人厭倦的現(xiàn)實(shí)。

注釋
隔浦蓮近拍:詞牌名。唐《白居易集》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詞通過描寫園圃中優(yōu)美的夏景來寄寓思鄉(xiāng)之情,寫景極為細(xì)膩生動,抒情自然而深摯,章法也很絕妙。

  上片通過由遠(yuǎn)及近,由邊緣漸至中心的方式描摹盛夏景色,勾勒出中山縣圃姑射亭的環(huán)境。作者采用綠色作為主要的基調(diào),然后在用暖色加以點(diǎn)綴,使用視覺和聽覺,大大增強(qiáng)了對景色的主題感受。

  “新篁搖動翠葆,曲徑通深窈。”碧色的竹葉和幽徑蜿蜒的小徑,給人清爽舒適的感覺。夏日微風(fēng)吹來,新篁搖曳,翠蓋亦隨之晃動,似覺涼生幾席。作者善于觀察,此處選擇了一些最能反映夏季生活特點(diǎn)的典型景物,如新篁,只有夏季才有,秋冬的竹子不能叫新篁。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詞通過描寫園圃中優(yōu)美的夏景來寄寓思鄉(xiāng)之情,寫景極為細(xì)膩生動,抒情自然而深摯,章法也很絕妙。

  上片通過由遠(yuǎn)及近,由邊緣漸至中心的方式描摹盛夏景色,勾勒出中山縣圃姑射亭的環(huán)境。作者采用綠色作為主要的基調(diào),然后在用暖色加以點(diǎn)綴,使用視覺和聽覺,大大增強(qiáng)了對景色的主題感受。

  “新篁搖動翠葆,曲徑通深窈。”碧色的竹葉和幽徑蜿蜒的小徑,給人清爽舒適的感覺。夏日微風(fēng)吹來,新篁搖曳,翠蓋亦隨之晃動,似覺涼生幾席。作者善于觀察,此處選擇了一些最能反映夏季生活特點(diǎn)的典型景物,如新篁,只有夏季才有,秋冬的竹子不能叫新篁。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驚飛鳥。”夏季果實(shí)豐收,“新脆”二字最富妙用,一個(gè)“脆”字,概括了脆豐碩果實(shí)的贊嘆,好像嘗到了新鮮脆嫩的果實(shí),似覺果香四溢,齒頰留芳。“金丸落,驚飛鳥”,化用了李白詩句“金丸落飛鳥”(《少年子》),運(yùn)用如“金丸”色彩斑斕的詞,令人目不暇接,此處金丸比喻夏果。

  “濃翠迷岸草。”接著,作者目光轉(zhuǎn)移到池塘。作者運(yùn)用了最能喚起讀者審美情趣的色彩美。夏季草木繁茂,江南大地成了綠色的海洋,眼前夏景,色彩斑斕,更富于迷人的魅力,令人神往。

  “蛙聲鬧,驟雨鳴池沼。”郁郁蔥蔥的岸草,喧鬧的蛙聲,這些夏日里才有的典型事物被集中在一起來表現(xiàn)田園的生活,別有一番情趣。濃翠,形容岸草,比直接寫青草富于美感。著一“迷”字,就涂上了詞人的主觀感情色彩,賦予了青草以迷人的吸引力。尤其是對池蛙的生動描繪,驟雨前那種濕潤的、帶著泥土芳香的氣味。如見其景,如聞其聲。作者通過繪畫布局手法,使盛夏景色的安排各得其所,形成了一個(gè)完整的美的境界。

  下片由寫景到抒景。“水亭小。”周圍環(huán)境描寫縮小到詞人具體住處,一座小小的臨水亭院,水亭,亦即姑射亭。為本篇的主景。

  “浮萍破處,簾花檐影顛倒”,這句化用杜甫詩“燈前細(xì)雨檐花落”。其實(shí)在杜甫之前,還有人用過“檐花”。丘遲詩“共取落檐花”,何遜詩“檐花落枕前”,李白詩“檐花落酒中”,李暇詩“檐花照月鶯對棲”,都用了“檐花”,各人所寫自不相同,不能盡合。周邦彥用“檐花”加上“簾影”只是化用前人詩句描寫他所居亭院的幽美、閑靜。與前所寫環(huán)境之幽美互相組合,協(xié)調(diào)一致,更增進(jìn)了環(huán)境的整體美。沒有必要和杜甫所寫的“檐花”用意相合。所以《野客叢書》不同意《苕溪漁隱叢話》的意見:“詳味周用‘檐花’二字,于理無礙,漁隱謂與少陵出處不合,殆膠于所見乎!大抵詞人用事圓轉(zhuǎn),不在深泥出處,其組合之工,出于一時(shí)自然之趣。”

  “綸巾羽扇,困臥北窗清曉”,由周圍環(huán)境寫到住所,由住所寫到住所中的主人。從遠(yuǎn)到近,由大到小,范圍逐步收縮,最后集中到人,足見其層次結(jié)構(gòu)之謹(jǐn)嚴(yán)。“困臥”二字正與“水亭小”相呼應(yīng),表示他此時(shí)雖在避暑,但心情并不愉快。他有一首《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下片云:“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枕簟,容我醉時(shí)眠。”這與《隔浦蓮近拍》是同在溧水夏天寫的。可見他在溧水任上心情苦悶,情緒消沉,有如社燕飄流之感。因此,他也和古代許多士大夫文人一樣,在仕途不得意時(shí),總是想歸故鄉(xiāng)。

  “屏里吳山夢自到。驚覺,依然身在江表。”作者從“臥”字起筆因屏上所畫吳山而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山水,不覺在“困臥”中夢游故鄉(xiāng)。直到寫到夢醒后,“依然身在江表。”一筆剎住不再往下說,他那失望、惆悵的心情,可以思而得之了。▲

,

參考資料:完善

1、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003-1004 2、 劉揚(yáng)忠.周邦彥詞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6-78 3、 葉嘉瑩 王強(qiáng).周邦彥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6:121-127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通過描寫園圃中優(yōu)美的夏景來寄寓思鄉(xiāng)之情,寫景極為細(xì)膩生動,抒情自然而深摯,章法也很絕妙。
周邦彥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自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元豐初,「游太學(xué),有俊聲」。神宗時(shí)擢為試太學(xué)正。元四年(1089)出為廬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紹圣四年(1097)還朝,任國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書郎,歷考功員外郎,衛(wèi)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長治)。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寧波)任入秘書監(jiān)......[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xì)。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jiān)?/a>〔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