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子·楓林凋晚葉

周邦彥〔宋代〕〔〕

楓林凋晚葉,關河迥,楚客慘將歸。望一川暝靄,雁聲哀怨;半規涼月,人影參差。酒醒后,淚花銷鳳蠟,風幕卷金泥。砧杵韻高,喚回殘夢;綺羅香減,牽起馀悲。
亭皋分襟地,難拚處,偏是掩面牽衣。何況怨懷長結,重見無期。想寄恨書中,銀鉤空滿;斷腸聲里,玉筯還垂。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秋的傍晚,楓樹林里的葉子在凋落。山川的路途是那樣遙遠。我懷著凄慘的心情,即將離別這客居的異地,回去了。舉目遠望,但見江面上籠罩著濃重的暮靄,宿雁的叫聲是那樣哀怨。在半規涼月的微光里,送行人們的參差身影,還依稀可辨卷。當一覺醒來,酒意消退了。陪伴我的只有半截殘燭,一攤蠟淚。燙金的簾幕正在隨風舒卷。戶外,很響的搗衣聲驅散了我最后一絲幻覺。我忽然發覺她那熟悉的衣香已經消失了,禁不住又悲從中來。
啊,水邊的那塊平地,我們最后分手的地方。還記得,當時我已是難舍難分,偏偏她還要牽著我的衣服,哀哀掩泣。更何況,此后我們只能永遠懷著滿腔的哀怨,卻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可以預想,我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開篇即從首途前夕餞宴之后寫起。起筆即打破了一般送別詩詞從長亭餞別到別后相思的模式,而是用倒敘法先從餞別之后的心情、感受寫到分襟時的難舍難分情景的追憶。在追憶中層層推進,深化離情,而省略餞別宴會的場面。

  接著寫春色情景,“望一川暝藹,雁聲哀怨”,亦在烘托離別憂傷的情緒,連雁的鳴聲都顯得有些悲傷。再由景寫至人本身。“半規涼月”,半月意謂著無法圓滿,恰應了離人心中的真切感受。離別的人在月下話別,離情依依的感覺亦隨著文字的鋪陳而散發出來。

  “酒醒后”以下幾句當是寫“楚客”在離開送別者以后獨居旅舍的所見、所聞、所感。所處的時間、空間都來了個大轉換。“淚花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開篇即從首途前夕餞宴之后寫起。起筆即打破了一般送別詩詞從長亭餞別到別后相思的模式,而是用倒敘法先從餞別之后的心情、感受寫到分襟時的難舍難分情景的追憶。在追憶中層層推進,深化離情,而省略餞別宴會的場面。

  接著寫春色情景,“望一川暝藹,雁聲哀怨”,亦在烘托離別憂傷的情緒,連雁的鳴聲都顯得有些悲傷。再由景寫至人本身。“半規涼月”,半月意謂著無法圓滿,恰應了離人心中的真切感受。離別的人在月下話別,離情依依的感覺亦隨著文字的鋪陳而散發出來。

  “酒醒后”以下幾句當是寫“楚客”在離開送別者以后獨居旅舍的所見、所聞、所感。所處的時間、空間都來了個大轉換。“淚花銷鳳蠟,風幕卷金泥”燭淚都快銷盡了,印有金泥圖案的簾幕,隨風舒卷,飄曳不定,在攪動“楚客”的情懷。好不容易才進入夢境,和“她”相逢,正欲互訴離情,偏偏又被響亮的砧杵搗衣聲驚醒。“她”的綺羅香澤聞不到了,“她”的形象消失了,只留下夢回之后的“馀悲”。“馀悲”照應前文,可想到他的餞別之前、送別之后,夢境之中的深切悲苦。同時還能引起下片的追憶與推想,乃上串下連,前后呼應的關鍵詞語。這段由不寐到入夢,由夢境到夢回,層層鋪敘,有實有虛,深情婉轉,從而更強化了“楚客”旅夜獨居的孤寂感。

  下片用倒敘法追憶昨宵餞別、分襟時,難分難舍的情景。亭皋指水邊平地,即“楚客”與戀人分襟地。分襟與分袂同義,表示離別。在他們分手時,“難拚處,偏是掩面牽衣”,這情景已足使人禁受不了,這是第一層悲愁。如果這次分襟只是暫別,后會有期,那也可于悲愁中聊以自慰。然而這次分別是“怨懷長結,重見無期”,生離等于死別,這悲愁非比一般,這是第二層悲愁,較前推進了一層。

  “想寄恨書中,銀鉤空滿”,“想”字領起,用自己的推想使詞境展開到一個新境界。雖然后會無期,如果能時通魚雁,以寄相思,那也可略慰離懷,但這毫無用處。銀鉤,指小字,即使將銀鉤小字寫滿信箋,也是空寫,終難解相思之苦。

  “斷鴻聲里,玉筯還垂”想到戀人也在斷鴻聲里至今還流著傷心的眼淚,這里第三層悲愁。結構層層推進,抒情步步轉進,愈轉愈深,“楚客”的感情也推向了最高點。層層轉進,曲折回環,亦“頓挫之致”也。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彼此心中有多少深愁或多少情意,老天都知道。頗有此情可鑒日月的味道,而詞人寫至此,也顯出自己的情深意濃,多說無益,就交予蒼天吧。

  這首詞表情達意,除借景言情外,結構上的騰挪跳蕩也使別情的表達在曲折中愈處渾厚凝重。詩詞典故的靈活運用、語言的富艷精工又為本詞增添了一分絢麗和醇雅。▲

,

參考資料:完善

1、 邑心文編著.酒的故事 圖文共賞 品味中國酒的曼妙傳奇:岳麓書社,2005.02:第172頁 2、 周嘯天.中國歷代詩詞精品鑒賞辭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04月:第837頁
創作背景
開篇即從首途前夕餞宴之后寫起。起筆即打破了一般送別詩詞從長亭餞別到別后相思的模式,而是用倒敘法先從餞別之后的心情、感受寫到分襟時的難舍難分情景的追憶。在追憶中層層推進,深化離情,而省略餞別宴會的場面。
周邦彥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自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元豐初,「游太學,有俊聲」。神宗時擢為試太學正。元四年(1089)出為廬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紹圣四年(1097)還朝,任國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書郎,歷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長治)。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寧波)任入秘書監......[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