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怨·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

屈大均〔清代〕〔〕

記燒燭、雁門高處。積雪封城,凍云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苦寒如許。難和爾、凄涼句。一片望鄉愁,飲不醉、壚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并州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還記得,當初你我于冬日在雁門關中夜宿。那時候,大雪飛舞,厚厚的積雪將全城都給封住,天上是厚厚的陰云,讓人辨不清方面,使人迷路。在火爐中添上滿滿的煤炭,你我穿著貂皮大衣圍著火爐在深夜里談話。環境已經如此艱苦,你又作了那樣凄涼哀傷的詩句,實在是讓我難以相和。遠望故鄉,滿懷愁緒,苦悶地飲著駝奶酒,想要以醉解憂,卻又偏偏久喝不醉。
長城故主已經無處可尋,所見的只有擊破戎狄的趙武靈王的墳墓。沙石飛走,如同亂箭一樣射向了草叢中的狐貍和野兔。如何能讓這口北關南之地重新成為故土邊防的門戶呢?暫且不要空自哀吊沙場,拿起秦弓再次出征,將故土收復。

注釋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上片寫眼前事。“記燒燭、雁門高處”,起頭的“記”字,點明該詞為追憶所作。“燒燭”拍響詞題里頭的“夜宿”。“高”極寫雁門的地勢,為以下描寫冬夜高原奇寒作勢。“燒”、“高”二字不僅情趣豪邁,而且音節嘹亮,造成一種粗獷豪爽的氣氛。“積雪封城,凍云迷路”,極寫高原奇寒:近處堆集的積雪封鎖了古城;遠處寒冬的云影彌漫了路途,從而為全詞設下了嚴酷的氛圍。“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描畫與李天生圍爐火擁紫貂冬夜長談的情事,其中蘊蓄著二人志趣相投的情誼。“苦寒如許”,既似夜語的對話,又結括了上述的種種寒況。“寒”飾以“苦”,極富感情色彩,委婉地傳達出詞人悼念故明的悲哀。“難和爾、凄涼句”,使“苦寒”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上片寫眼前事。“記燒燭、雁門高處”,起頭的“記”字,點明該詞為追憶所作。“燒燭”拍響詞題里頭的“夜宿”。“高”極寫雁門的地勢,為以下描寫冬夜高原奇寒作勢。“燒”、“高”二字不僅情趣豪邁,而且音節嘹亮,造成一種粗獷豪爽的氣氛。“積雪封城,凍云迷路”,極寫高原奇寒:近處堆集的積雪封鎖了古城;遠處寒冬的云影彌漫了路途,從而為全詞設下了嚴酷的氛圍。“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描畫與李天生圍爐火擁紫貂冬夜長談的情事,其中蘊蓄著二人志趣相投的情誼。“苦寒如許”,既似夜語的對話,又結括了上述的種種寒況。“寒”飾以“苦”,極富感情色彩,委婉地傳達出詞人悼念故明的悲哀。“難和爾、凄涼句”,使“苦寒”更深一層。“一片望鄉愁,飲不醉、壚頭駝乳”,詞人與朋友借酒澆愁、痛飲劇談的情景宛然可見。

  下片寫心中事。雁門關本是長城一關,宿雁門而懷古適情順理。“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懷古傷今,感慨殊深。‘‘長城舊主”,江山易主,像趙武靈王那樣的代代英杰早已化為泥土,復國無望的愁恨溢于言表。趙武靈王在位之時,令國人改著胡服,學騎射,國勢大增。如今清人入主,竟令漢民著胡服,作順民。歷史與現實構成極大的反差,包育著極為沉痛的喟嘆。晉北多沙,冬季北風呼嘯之時沙粒揚空,故有“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孤兔”之韻。這一韻極形象、極巧妙,使讀者如見風起沙飛之狀,這自無須贅語。“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并州門戶”這一韻隱蔽地表示詞人不甘亡國、圖謀恢復的心機。結尾“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更是表達了詞人矢志愛國之情。

  這首詞由詞人與朋友的燈前夜話寫到吊古傷今,抒滄桑之變與家國之恨,結構散而不亂。其中由鄉愁而到國恨,感情的脈絡清晰可辨。詞風極沉郁頓挫,既凄惋感傷,也不失志士百折不撓的精神。其遣詞造句也表現了詞人邁往不羈的性格。總之,該詞格調悲涼,氣勢縱橫,表現了詞人不滅的希望,富有浪漫主義的精神。▲

,

參考資料:完善

1、 賀新輝主編.全清詞鑒賞辭典:中國婦女出版社,1996.12 第1版:第391頁 2、 唐圭璋.金元明清詞鑒賞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808頁
創作背景
上片寫眼前事。“記燒燭、雁門高處”,起頭的“記”字,點明該詞為追憶所作。“燒燭”拍響詞題里頭的“夜宿”。“高”極寫雁門的地勢,為以下描寫冬夜高原奇寒作勢。“燒”、“高”二字不僅情趣豪邁,而且音節嘹亮,造成一種粗獷豪爽的氣氛。“積雪封城,凍云迷路”,極寫高原奇寒:近處堆集的積雪封鎖了古城;遠處寒冬的云影彌漫了路途,從而為全詞設下了嚴酷的氛圍。“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描畫與李天生圍爐火擁紫貂冬夜長談的情事,其中蘊蓄著二人志趣相投的情誼。“苦寒如許”,既似夜語的對話,又結括了上述的種種寒況。“寒”飾以“苦”,極富感情色彩,委婉地傳達出詞人悼念故明的悲哀。“難和爾、凄涼句”,使“苦寒”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詩人。初名紹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屬廣東)人。順治三年(1646)清軍陷廣州,次年,屈大均參加反清斗爭,同年失敗。順治七年清兵再圍廣州,屈大均在番禺縣雷峰海云寺削發為僧,名其所居為「死庵」,以示誓不為清廷所用之意。順治十三年開始北游,志圖恢復。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鄭成功的孫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攜家歸番禺,終不復出。屈大均具有多方面......[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出關

徐蘭〔清代〕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

納蘭性德〔清代〕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青衫濕·悼亡

納蘭性德〔清代〕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減字木蘭花·從教鐵石

納蘭性德〔清代〕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納蘭性德〔清代〕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