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fēng),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fēng)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動(dòng)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譯文
江上萬頃波濤一個(gè)接一個(gè)涌來,戴斗笠披蓑衣的漁翁在江邊垂釣。魚兒正在水中深處,即使是深藏千尺也要釣上來。
魚兒吞下了魚餌又吐了出來,將信將疑遲遲不肯上鉤。漁翁歸來的時(shí)候已是水寒江靜,只見滿目青山明月當(dāng)空。
注釋
訴衷情:詞牌名,唐教坊曲。
金華道人:即唐代詞人張志和。自號煙波釣徒,東陽金華(今屬浙江)人。曾寫有《漁歌子》五首。
蓑笠(suō lì):指披蓑衣、戴斗笠的漁翁。
金鱗(lín):指鱗光閃閃的魚。
遲:慢。
題序“歌漁父家風(fēng),以謝江山”,表明了寫作的真正動(dòng)機(jī),乃于表明自己面對江山勝景,幡然悔悟的解脫心理,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說明現(xiàn)實(shí)對他的真實(shí)束縛。
詞的上片,“一波才動(dòng)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這是幅寒江獨(dú)鉤圖,一碧萬頃,波光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間,垂釣于重淵深處,鉤入水動(dòng),波紋四起,環(huán)環(huán)相隨。這樣空靈灑脫的境界令人逸懷浩氣。“金鱗”二句寫垂釣之興:魚翔深底,沉淪不起,為取水下金鱗,漁翁不惜垂絲千尺。此時(shí)此刻,漁父專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魚盤旋于釣鉤左右的情態(tài)。
詞的下片,“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這一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題序“歌漁父家風(fēng),以謝江山”,表明了寫作的真正動(dòng)機(jī),乃于表明自己面對江山勝景,幡然悔悟的解脫心理,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說明現(xiàn)實(shí)對他的真實(shí)束縛。
詞的上片,“一波才動(dòng)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這是幅寒江獨(dú)鉤圖,一碧萬頃,波光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間,垂釣于重淵深處,鉤入水動(dòng),波紋四起,環(huán)環(huán)相隨。這樣空靈灑脫的境界令人逸懷浩氣。“金鱗”二句寫垂釣之興:魚翔深底,沉淪不起,為取水下金鱗,漁翁不惜垂絲千尺。此時(shí)此刻,漁父專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魚盤旋于釣鉤左右的情態(tài)。
詞的下片,“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這一虛設(shè)之筆描繪了漁翁閉目凝神,心與魚游的垂鉤之樂,這種快樂中,漁父舉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魚。末三句渲染出一幅空靈澄澈的江漁歸晚圖:“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透射出一種置身江天、脫落塵滓的逍遙追求,突出漁父這樣一種澄靜澹遠(yuǎn)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問其所至,也正是自張志和至黃庭堅(jiān)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該詞構(gòu)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語,將張志和那種志不渝、逍遙自由的漁父家風(fēng),又升華為一種擺脫世網(wǎng),頓悟入圣的精神境界,借此表明詞人當(dāng)時(shí)遭貶后的心胸抱負(fù)和向往獨(dú)釣江天、泛跡五湖的自由生活。取景設(shè)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于形象后面的暗示。特別是最后“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三句,直以詩家之化境寫禪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詞人覺悟解脫,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懷。▲
,參考資料:完善
1、 文學(xué)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著.《黃庭堅(jiān)詩文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05:第195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xì)。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