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微風輕拂著湖水,更覺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時候,紅花葉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與人親近,唉!我也說不清這無比的美好。
蓮子已經成熟,蓮葉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滌著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灘的水鳥也不回頭,似乎怨恨人們歸去的太早。
注釋
雙調憶王孫:詞牌名。憶王孫,原為單調三十一字,此擴充為雙調。此詞詞牌原為“怨王孫”,有誤。
浩渺:形容湖面空闊無邊。
秋已暮:秋時已盡。
紅、香:以顏色、氣味指代花。
蘋:亦稱田字草,多年生淺水草本蕨類植物。汀:水邊平地。
眠沙鷗鷺:眠伏在沙灘上的水鳥。
這是一首秋景詞,詞人以其獨特的方式,細膩委婉又具體形象地傳達出一種特色鮮明的陰柔之美。 這首詞當寫于詞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常常是蕭瑟冷落的感覺,自宋玉“悲秋”以來,文人筆下的秋景,總呈現出一種悲涼蕭瑟之色。然而李清照這首《怨王孫》中的秋景,展現的是一幅清新廣闊的畫圖,詞人不僅賦予大自然以靜態的美,更賦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見出詞人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
“湖上風來”句起語不俗,避開俗套。秋高氣爽,常見風平波靜,而一旦朔風初起,便會吹起悠遠的水波,宣告著深秋到了,所以說“秋己暮”。而一句“紅稀香少”,更通過自然界色彩和氣味的變化,進一步點染了深秋的景觀。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是一首秋景詞,詞人以其獨特的方式,細膩委婉又具體形象地傳達出一種特色鮮明的陰柔之美。 這首詞當寫于詞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常常是蕭瑟冷落的感覺,自宋玉“悲秋”以來,文人筆下的秋景,總呈現出一種悲涼蕭瑟之色。然而李清照這首《怨王孫》中的秋景,展現的是一幅清新廣闊的畫圖,詞人不僅賦予大自然以靜態的美,更賦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見出詞人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
“湖上風來”句起語不俗,避開俗套。秋高氣爽,常見風平波靜,而一旦朔風初起,便會吹起悠遠的水波,宣告著深秋到了,所以說“秋己暮”。而一句“紅稀香少”,更通過自然界色彩和氣味的變化,進一步點染了深秋的景觀。大自然總是宜人的,深秋季節卻別有滋味,這里,作者不說人們如何的喜愛山水,倒說“水光山色與人親”,將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這“與人親”,方換得人與景親,也才能真的領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說的“說不盡、無窮好”言之有根,是從心田深處發出的真誠的贊頌之語。
下片雖然仍是對秋景色的繼續描繪,但卻不是簡單的重復。蓮實葉老、露洗蘋草,都標示著深秋的時令,人所共見,卻易于忽略,一經作者點染,便覺秋意襲人。而沙灘上勾頭縮頸睡眠的鷗鷺等水鳥,對于早早歸去的人們頭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們的不滿。這里,鷗鷺也人格化了,與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樣手法,但卻一反上片的山水“與人親”,而為鷗鷺對人恨,這一親一恨之間就帶給讀者以清新多樣之感,且通過人們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層地透露出深秋的到來。
這首詞造景清新別致,描寫細密傳神,巧妙地運用擬人化手法,寫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尋味。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鑒賞詞的上片寫初到湖上的感受,下片寫歸時的心情。
起句寫湖。從語氣上看,初去時真是秋高氣爽,日麗晴和,那遼闊的湖面上,水波不興,平如明鏡,湖光澈能,景色觸和。忽然風起,吹皺湖水,層層漣漪,蕩漾開來,激起浪花。因此說“湖上風來波浩渺”。“風來,”是事物變讓的起因,對游人的印象較深,所以特地拈出。
次句寫荷。“秋已暮”,就是“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王勃《滕王閣序》中語),用以點明節候。這時湖中荷花已經葵謝,枝葉開始凋零,只有殘存著的紅花點點,不時散發出斷續余香,整個湖面上呈現出一派秋日蕭瑟的氣象。
但,這無損于湖上的秀麗風光,它仍然
展開閱讀全文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