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離恨

蘇軾〔宋代〕〔〕

月轉(zhuǎn)烏啼,畫堂宮徵生離恨。美人愁悶。不管羅衣褪。
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嗔人問。背燈偷揾,拭盡殘妝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月轉(zhuǎn)換下沉了,烏鴉啼叫起來,華麗的堂室里響起了傳遞離情別恨的音樂。美女們愁苦煩悶,竟然顧不上羅衣被脫下來。
清亮的斑斑淚,揮灑后而柔腸寸斷。憎惡人們發(fā)問,只好背著燈光暗暗地把淚水擦掉,連同臉上的化妝粉揩干凈了。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出自南朝梁江淹《詠美人春游》: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又名《點櫻桃》,雙調(diào),有41字、42字、43字諸體。
月轉(zhuǎn)烏啼:表明夜深。
畫堂:古代宮中彩繪的殿堂。
宮徵:這里泛指音樂。宮: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一音級。徵(zhǐ):古代五聲音階的第四音級。
羅衣:輕軟絲織品制成的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上片,寫歌女們在夜深人靜時的遭遇。第一、二句點明時間“月轉(zhuǎn)烏啼”,更暗示了此時是歌女們的凄涼酸楚的生活時刻。在一種正常人休息的正常時刻,卻從“畫堂”里傳來了離情別恨的音樂聲,可以窺見歌女們懷念家人的傷心碎腑之苦痛。第三、四句進一層寫美人“愁悶”。不僅僅在于娛樂皇公貴族,而且還在于歌女顧不上去脫“羅衣”,早已被皇帝皇后脫下了,自然人格上受到侮辱。“畫堂”,腐朽淫威的殿堂,哪能容得下纖弱“美人”。蘇軾憤然而訴:“畫堂”里充滿了音樂傳遞的“離恨”和“愁悶”。

  下片,特寫歌女們的淚斑與殘粉。第一、二句“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寫斑斑血淚變“清淚”,淚向肚里流,這種“離恨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上片,寫歌女們在夜深人靜時的遭遇。第一、二句點明時間“月轉(zhuǎn)烏啼”,更暗示了此時是歌女們的凄涼酸楚的生活時刻。在一種正常人休息的正常時刻,卻從“畫堂”里傳來了離情別恨的音樂聲,可以窺見歌女們懷念家人的傷心碎腑之苦痛。第三、四句進一層寫美人“愁悶”。不僅僅在于娛樂皇公貴族,而且還在于歌女顧不上去脫“羅衣”,早已被皇帝皇后脫下了,自然人格上受到侮辱。“畫堂”,腐朽淫威的殿堂,哪能容得下纖弱“美人”。蘇軾憤然而訴:“畫堂”里充滿了音樂傳遞的“離恨”和“愁悶”。

  下片,特寫歌女們的淚斑與殘粉。第一、二句“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寫斑斑血淚變“清淚”,淚向肚里流,這種“離恨”的表現(xiàn)。揮淚痛斷柔腸,痛向心里藏,這種“愁悶”的心情。最后三句更進一層,突出兩個典型細節(jié):一是不愿旁人細問,二是背著燈暗暗地揩拭淚水,直至揩盡被皇公貴族們所侵染過的殘妝和脂粉。從清淚、柔腸、嗔人、偷搵、拭殘妝這些行為的表現(xiàn),將被壓迫、被侮辱的歌女形象活脫脫地推向世人面前,不得不為歌女感到同情和愛憐。

  該詞的藝術(shù)貢獻,在于塑造了一位成功的“淚美人”形象,并為婉約詞提供一種經(jīng)過“雅化”的新風貌。蘇軾寫歌女不同于其他詞家,重在寫“神”和內(nèi)心的“涼”,具有超脫塵俗、高潔晶瑩的美感,是尋常的“宮體詞”不能比的。▲

,

參考資料:完善

1、 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77-79
創(chuàng)作背景
上片,寫歌女們在夜深人靜時的遭遇。第一、二句點明時間“月轉(zhuǎn)烏啼”,更暗示了此時是歌女們的凄涼酸楚的生活時刻。在一種正常人休息的正常時刻,卻從“畫堂”里傳來了離情別恨的音樂聲,可以窺見歌女們懷念家人的傷心碎腑之苦痛。第三、四句進一層寫美人“愁悶”。不僅僅在于娛樂皇公貴族,而且還在于歌女顧不上去脫“羅衣”,早已被皇帝皇后脫下了,自然人格上受到侮辱。“畫堂”,腐朽淫威的殿堂,哪能容得下纖弱“美人”。蘇軾憤然而訴:“畫堂”里充滿了音樂傳遞的“離恨”和“愁悶”。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yǎng)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jīng)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