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
韓偓〔唐代〕〔〕
故都遙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宮鴉猶戀女墻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強魂必噬臍。
掩鼻計成終不覺,馮驩無路學鳴雞。
譯文及注釋
譯文想起長安處處草萋萋,上天對此也迷惘懷疑。野外塞雁偷入宮中宿,宮院烏鴉留戀矮墻啼。天涯壯士白白空流淚,無辜死者飲恨悔沒及。陰謀讓成大權已旁落,可嘆自己不會學啼雞。
注釋故都:指長安,原是唐的都城,朱溫時遷都洛陽,所以詩人稱長安為故都。想:一作“望”。萋萋:草茂盛的樣子。深疑:深深的懷疑。侵:進入。池籞(yù):指宮庭中的池塘。原來宮庭中的池塘上面編扎竹條,用繩結成網狀,使池中的水禽不能飛出,外面的野鳥也不能飛入,這叫池籞。宮鴉:原來宮中的烏鴉。女墻:宮庭中矮短的墻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韓偓用七律寫過不少感時的篇章,大多直敘其事而結合述懷。這首詩卻憑借想象中的景物描寫來暗示政局的變化,情景交融,虛實相成,在作者的感時詩中別具一格。
詩篇開首即從朝廷搬遷后長安城的荒涼破敗景象落筆。“草萋萋”,雖只寥寥三個字,卻點明了物態人事的巨大變化。往昔繁榮熱鬧的都城,而此時滿是廢臺荒草,叫人觸目驚心。長安城的衰敗是唐王朝走向滅亡的先兆,詩人對此懷有極深的感慨。這里雖沒明說,但領頭的“遙想”一語,傾注著無限眷戀關注之情,弦外之音不難聽出。下句是說連高居天宮的天帝見此情景也會深感迷惑,這固然是為了突出都城景物變異之大,同時也烘托出詩人內心的迷惘不安。整首詩一上來就
展開閱讀全文 ∨,韓偓用七律寫過不少感時的篇章,大多直敘其事而結合述懷。這首詩卻憑借想象中的景物描寫來暗示政局的變化,情景交融,虛實相成,在作者的感時詩中別具一格。
詩篇開首即從朝廷搬遷后長安城的荒涼破敗景象落筆。“草萋萋”,雖只寥寥三個字,卻點明了物態人事的巨大變化。往昔繁榮熱鬧的都城,而此時滿是廢臺荒草,叫人觸目驚心。長安城的衰敗是唐王朝走向滅亡的先兆,詩人對此懷有極深的感慨。這里雖沒明說,但領頭的“遙想”一語,傾注著無限眷戀關注之情,弦外之音不難聽出。下句是說連高居天宮的天帝見此情景也會深感迷惑,這固然是為了突出都城景物變異之大,同時也烘托出詩人內心的迷惘不安。整首詩一上來就籠罩了一層凄迷悲涼的氣氛。
次聯承接首句,進一步展開故都冷落的畫面。池籞,平時上面網以繩索,禽鳥無法進出。塞外飛來的大雁已侵入池籞住宿,這就意味著宮殿殘破,無人管理;而園中烏鴉猶自傍著女墻啞啞啼鳴,更給人以物情依舊、人事全非的強烈印象。前聯總寫長安城的衰敗,取景渾融概括;此聯集中描繪宮苑廢蕪,筆觸細致傳神。這樣將全景與特寫剪接在一起,點面結合,深切地反映了作者想象中的故都近貌。
第三聯開始,轉入正面抒情。烈士,是詩人自稱。當時詩人盡管流寓在外,心仍縈注國事,面臨朝政的巨大變故,痛感自身無能為力,其衷懷的悲憤可想而知。“垂涕”而又加上一個“空”字,就把這種心理表達得十分真切。下句的“地下強魂”,指昭宗時宰相崔胤。他為鏟除宦官勢力,引進朱溫的兵力,結果使唐王朝陷入朱溫掌握之中,自己也遭殺戮。此句是說崔胤泉下有知,定將悔恨莫及。韓偓與崔胤原來關系密切,這里插敘崔胤被害的事實,是為了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憤慨之情。整個這一聯抒情激切,筆力勁拔,接續前面的寥落景象,猶如奇峰突起,巨波掀瀾,讀來氣勢一振。
尾聯歸結于深沉的感喟。“掩鼻計成”,用的是《韓非子》里的故事,這里借指朱溫偽裝效忠唐室,用陰謀奪取天下。末句詩人以馮驩自況,慨嘆自己沒有像孟嘗君的門客那樣設計解救君主脫離困境的辦法。這一聯用典較多,但用而能化,不嫌堆砌。敘述中,像“終不覺”、“無路”等字眼下得沉重,蘊含強烈的感情色彩,也是引證古事而能具有活生生感染力量的重要原因。
詩的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前半凄惋,后半激越,哀感沉綿之中自有一股抑塞不平之氣,跌宕起伏,撼人心魄。前人常說,韓偓的感時詩繼承了杜甫、李商隱的傳統,沉郁頓挫,律對精切,這是不錯的。但韓偓尤善于將感慨蒼涼的意境融入芊麗清新的詞章里,悲而能婉,柔中帶剛,又有他個人的特色。此篇似亦可以見出其風格的一斑。▲,參考資料:完善
1、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15-216
2、
尚作恩 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237-241
3、
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24-1325
創作背景
韓偓用七律寫過不少感時的篇章,大多直敘其事而結合述懷。這首詩卻憑借想象中的景物描寫來暗示政局的變化,情景交融,虛實相成,在作者的感時詩中別具一格。
韓偓
韓偓(844─914以后),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市東南)人。十歲能詩,曾得其姨夫李商隱贊許,稱其「皺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遷左諫議大夫。天復元年(901),為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黃巢起義軍入長安,從昭宗至鳳翔,升任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深得昭宗信任,屢欲擢為宰相,均辭謝不受。偓為人正直,后因不阿附朱溫,受排斥貶官。天祐......[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