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十日荷塘小隱賞桂呈朔翁

吳文英〔宋代〕〔〕

西風來晚桂開遲。月宮移。到東籬。簌簌驚塵,吹下半冰規。擬喚阿嬌來小隱,金屋底,亂香飛。
重陽還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吳水吳煙,愁里更多詩。一夜看承應未別,秋好處,雁來時。
譯文及注釋
譯文這一年西風來晚,桂花開得遲。一陣風吹來,花粉簌簌飄飛,半個月亮差點被處下來。這個時候,想喚來紅顏知己,再加上那脂粉香氣,豈不滿軒子亂香飄飛了,那意境多美呀。想再過重陽,就又是明年了。蝴蝶翩然飛舞,當知我客居此地的情懷。“吳水吳煙,愁里更多詩。”那吳地煙水,常常勾引起我的愁緒和詩情。這一夜,我似乎和故人都沒有分別。你看,秋天的好處,是大雁飛來了,它應該給我帶來了遠方的消息吧。 注釋詞牌名,即“江城子”,又名“村意遠”“水晶簾”。原為唐詞單調,始見于《花間集》。十日:重九次日。荷塘小隱:為毛荷塘家宅名。吳文英詞友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上片,發端“西風來晚桂開遲”一句,扣題“賞桂”。言重陽過后詞人去賞桂,此時西風姍姍來遲,桂花正在盛開。“桂開遲”是對中秋節而言的,一般桂花盛開時多在中秋之日,因“西風來晚”,天氣未寒,故桂花推遲了開花時間。“月宮移”二韻,講月下賞桂。詞人追隨月光的移動,漫步在植菊的東籬下欣賞桂花的盛景。“東籬”二字,既寫出詞人賞桂時的悠然心境,又暗示了桂花與菊花一樣均富有高潔的品質。李清照《鷓鴣天》:“何須淺碧深紅色,泊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簌簌驚塵”一韻,化用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吳剛伐桂不止的傳說。宋之問《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白居易《廬山桂》:“偃 展開閱讀全文 ∨,上片,發端“西風來晚桂開遲”一句,扣題“賞桂”。言重陽過后詞人去賞桂,此時西風姍姍來遲,桂花正在盛開。“桂開遲”是對中秋節而言的,一般桂花盛開時多在中秋之日,因“西風來晚”,天氣未寒,故桂花推遲了開花時間。“月宮移”二韻,講月下賞桂。詞人追隨月光的移動,漫步在植菊的東籬下欣賞桂花的盛景。“東籬”二字,既寫出詞人賞桂時的悠然心境,又暗示了桂花與菊花一樣均富有高潔的品質。李清照《鷓鴣天》:“何須淺碧深紅色,泊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簌簌驚塵”一韻,化用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吳剛伐桂不止的傳說。宋之問《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白居易《廬山桂》:“偃蹇月中桂,結根依青天。天風繞月起,吹子下人間。”詞中言從半輪的明月中,飄下桂花,簌簌作響,這里勾出一幅云外飄香,月輪飛花的優美境界,其形象不僅有視覺、嗅覺,還有聽覺。“簌簌”一詞,是視覺、聽覺兼而有之。“吹下半冰規”是“半冰規吹下”的倒文,“冰”不僅點明是秋月,而且將月之皎潔勾出,有一種玉潔冰清的意境。“擬喚阿嬌來小隱”一韻,承上,因這境界太優美了,于是詞人又產生了一個優美的想像:想請像阿嬌那樣的美女到此處小隱,那么會引來更多的桂花飛飚,天外飄香。“阿嬌”“金屋”化用漢武帝幼時對其姑母說: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的典故。這里將桂花與阿嬌并提,將美的人與美的花互相襯托、比擬,起了很好的映襯作用,更突出了“賞桂”之情。“小隱”,化用王康琚《反招魂》“小隱隱山林,大隱隱朝市”的語典,寫荷塘隱居之處。夢窗在《大酶》中曾描繪荷塘隱居處:有青山隱隱、碧水如鏡,桃紅柳綠,漁樵為伴,極為清幽美好。   下片,過拍“重陽還是隔年期”一句,扣題中的“十日”,言重陽節已過,再逢重陽只有又過一年為期。“還是”一詞,表達了久等重陽的遺憾。“蝶相思。客情知”二韻,以蝴蝶相思的擬人手法,表達了詞人與友人的相遇相知,盼望再次聚首賞桂之情。詞人與荷塘的相識相知之情,在夢窗《醉桃源》中寫道:“飛醉筆,駐吟車”(醉時飛筆行文,駐時行吟車畔)是十分愜意的事。“吳水,吳煙,愁里更多詩。”言在荷塘小隱的山林告別時,那煙水凄迷之處引發出愁情,而這愁情又釀出更多的詩意。此韻頗多畫境與情趣,勾出詞人多愁善感的心靈。最后一韻“一夜看承應未別”以設想之景作結,言在月光下賞桂雖只一夜,但格外引人重視,應看作我們永不相別的印記。前面言“愁”,至此筆端一轉,言大雁飛來之時,將是秋空萬里最美好的時光。古人有“鴻雁傳書”之說,所以“雁來時”,應理解為有遠方親人寄來了書信,使詞人有似雖已別離“應未別”之感。這雖然是詞人的單相思,但也是他的一種熱切盼望。結句另開一境,彈出亮色。   全詞風格疏陰明快,語語可歌,與其他詞作不同。▲,參考資料:完善 1、 趙慧文,徐育民編著.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上冊):中國書店,2007.1:第494頁-第496頁,這首詩通篇寫景,無一抒情議論詞句,但秋深日暮異鄉作客的孤寂惆悵之情、思鄉盼歸之意,都已流溢于字里行間。詩中意象,既是作者耳聞目見,又敲化了《詩經》的“雞棲于樹,日之夕矣,牛羊下來”和唐宋詩中表現鄉思旅愁的傳統意象與意境,用得不露痕跡,誘人想象、尋味。   這首題壁詩通篇寫景,無一抒情議論詞句,但詩人在秋深日暮異地作客的孤寂惆悵之情、思鄉盼歸之意,都已流溢在字里行間。首句寫黃葉紛紛飄墜,西陂河水漫流,表現出蕭瑟的秋意,也透露家在徐州而宦游江南的詩人鄉思撩亂、飄零寂寞的心緒:次句寫秋風正急,粗席作的船帆嘩嘩作響,沒法卷收,阻滯了旅人乘坐的扁舟:可以想象,渴盼歸鄉的詩人看到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上片,發端“西風來晚桂開遲”一句,扣題“賞桂”。言重陽過后詞人去賞桂,此時西風姍姍來遲,桂花正在盛開。“桂開遲”是對中秋節而言的,一般桂花盛開時多在中秋之日,因“西風來晚”,天氣未寒,故桂花推遲了開花時間。“月宮移”二韻,講月下賞桂。詞人追隨月光的移動,漫步在植菊的東籬下欣賞桂花的盛景。“東籬”二字,既寫出詞人賞桂時的悠然心境,又暗示了桂花與菊花一樣均富有高潔的品質。李清照《鷓鴣天》:“何須淺碧深紅色,泊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簌簌驚塵”一韻,化用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吳剛伐桂不止的傳說。宋之問《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白居易《廬山桂》:“偃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