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四鎮薛侍御東歸
岑參〔唐代〕〔〕
相送淚沾衣,天涯獨未歸。將軍初得罪,門客復何依?夢去湖山闊,書停隴雁稀。園林幸接近,一為到柴扉。
譯文及注釋
譯文我送你東歸,相別之時,淚水沾濕了衣襟戍守天涯的人只我一個沒有回歸。封將軍兵敗被削官,我又將依靠誰呢?夢里來到一片湖水山光十分開闊之處,家書寫好了,卻難覓憑寄的大雁。幸好你我兩家庭院鄰近,你如今回去正好順路幫我捎份家書。
注釋四鎮:即安西四鎮:龜茲、焉耆、于闐、疏勒。薛侍御:生平不詳。門客:僚屬,此處為詩人自指。書:書信。隴雁:飛越隴山傳遞家書的大雁。相傳大雁善傳書信。典出《漢書·蘇武傳》。柴扉:柴門,這是岑參自指己家。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這首詩作于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或756年(天寶十五年),封常清兵敗削官之后,詩人感到更加孤單,無所依靠,因而詩中多漂泊之意。
當時,安史之亂初起,天下為之騷動,邊塞也不得安寧。在此人心惶惶之際,久居塞外的詩人自然黯然神傷,更兼送友東歸,孑然自處,因此說“相送淚沾衣,天涯獨未歸”。詩人供職封常清幕府頗見任用,可是如今封常清兵敗洛陽,被削去官職,詩人不由有物傷其類、痛失知己之感,故曰“將軍初得罪,門客復何依”,覺得無所依傍,孤單伶仃。“夢去湖山闊,書停隴雁稀。”意即路途遙遠,信息難通,愁郁之情無可排遣。“園林幸接近,一為到柴扉”兩句是詩人強自安慰之語,實則是心傷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這首詩作于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或756年(天寶十五年),封常清兵敗削官之后,詩人感到更加孤單,無所依靠,因而詩中多漂泊之意。
當時,安史之亂初起,天下為之騷動,邊塞也不得安寧。在此人心惶惶之際,久居塞外的詩人自然黯然神傷,更兼送友東歸,孑然自處,因此說“相送淚沾衣,天涯獨未歸”。詩人供職封常清幕府頗見任用,可是如今封常清兵敗洛陽,被削去官職,詩人不由有物傷其類、痛失知己之感,故曰“將軍初得罪,門客復何依”,覺得無所依傍,孤單伶仃。“夢去湖山闊,書停隴雁稀。”意即路途遙遠,信息難通,愁郁之情無可排遣。“園林幸接近,一為到柴扉”兩句是詩人強自安慰之語,實則是心傷故人遠去后,自己將更加孤獨,思鄉之情將更加濃烈。全詩言辭凝滯,愁腸百結。讀來感人肺腑,令人滿目凄然。▲,參考資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1-202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或756年(天寶十五年),封常清兵敗削官之后,詩人感到更加孤單,無所依靠,因而詩中多漂泊之意。
岑參
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來于北庭、輪臺間。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長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