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墻欲高行
曹植〔兩漢〕〔〕
龍欲升天須浮云,人之仕進待中人。眾口可以鑠金,讒言三至,慈母不親。憒憒俗間,不辨偽真。愿欲披心自說陳,君門以九重,道遠河無津。
譯文及注釋
譯文龍想要飛天要憑借浮云,人入仕做官得君王左右貴幸之人指引。眾人動嘴能把金熔化,讒言太多,就算是最親的母親也會懷疑。挑撥離間昏亂又庸俗,足以使人不辨假和真。我想敞心扉表達真意,可惜君門九重相隔太遙遠,且橫一條河渡口難尋。
注釋須:憑借。仕進:入仕做官。中人:君王左右貴幸之人。鑠(shuò):銷融。《楚辭·九章·惜誦》:“故眾口其鑠金兮。”慈母不親:借用曾參的典故。《史記·甘茂列傳》:“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詩一開篇,用對仗形式以自然現象興起社會現象:“龍欲升天須浮云,人之仕進待中人。”作者雖是平平道來,不置褒貶,提出的問題卻是引人深思。試想,人的仕進本該靠才德出眾,這里卻說要依托皇帝的幸臣——中人,豈非咄咄怪事!作者正是通過這有悖常理的現象,開揭露朝廷問題,使詩一開始就揭出主旨。
“眾口可以鑠金,讒言三至,慈母不親。”化用“眾口鑠金”的典故和曾參的故事。前者是說眾人的話的話就連黃金也可以熔化,更不必說讒毀一個人了。后者見于《史記.甘茂傳》,說魯國有一個與孔子弟子曾參同姓名的人犯了罪,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她不相信。不久,又有一人來報告,她仍然不信,照樣坐在那里織布。但
展開閱讀全文 ∨,詩一開篇,用對仗形式以自然現象興起社會現象:“龍欲升天須浮云,人之仕進待中人。”作者雖是平平道來,不置褒貶,提出的問題卻是引人深思。試想,人的仕進本該靠才德出眾,這里卻說要依托皇帝的幸臣——中人,豈非咄咄怪事!作者正是通過這有悖常理的現象,開揭露朝廷問題,使詩一開始就揭出主旨。
“眾口可以鑠金,讒言三至,慈母不親。”化用“眾口鑠金”的典故和曾參的故事。前者是說眾人的話的話就連黃金也可以熔化,更不必說讒毀一個人了。后者見于《史記.甘茂傳》,說魯國有一個與孔子弟子曾參同姓名的人犯了罪,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她不相信。不久,又有一人來報告,她仍然不信,照樣坐在那里織布。但等到第三個人來報告,她也慌了,投杼下機,逾墻逃跑了。坐在在這里是借古語和古事感諷現實,說明讒言可畏。
正因為如此,所以作者接下來說“憒憒俗間,不辨偽真”,便不是泛泛地空發議論,而是對當時現實的針貶,是發自內心的呼喊。因此,激憤之情溢于言表。
胸懷大志、欲有所為的作者,不甘心就此被小人的讒言所毀滅,他要向皇帝披露真心,陳述衷情。“愿欲披心自說陳”一句情詞懇切,忠心可鑒.然而就連這樣一點可憐的愿望,都成了難以實現的幻想,因為“君門以九重,道遠河無津”。全詩就在這沉痛悲愴的慨嘆之間,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無盡的余味。
這首小詩以議論為主,卻不令人乏味,除了因為作者不是蒼白空洞的說理、字里行間包含著真情外,形式上也很有特色。例如字數參差錯落,句式長短不齊,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兼用,或駢或散,富于變化,而又一韻到底,一氣呵成。不僅避免了這類詩易于呆板的弊病,而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憤激不平的感情。
清人朱乾解此詩云:“《春秋》傳:‘人之有墻,以蔽惡也’今以蔽明,喻君門九重,不得自由也。”所言極是。《三國志-魏書-明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是時偽言,云帝已崩,從駕群臣迎立雍丘王植。京師自卞太后群公皆懼。及帝還,皆私查顏色。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將何所推?’”詩道出了“眾口鑠金”、謠言殺人的感慨。三至五句用典,言讒言可畏。末三句寫詩人遭讒而不能辯白的無奈與憤懣。全詩將憤激難平而又無奈的情緒表現得極為真實。▲,參考資料:完善
1、
曹操、曹丕、曹植.三曹詩集:三晉出版社,2008年10月
創作背景
詩一開篇,用對仗形式以自然現象興起社會現象:“龍欲升天須浮云,人之仕進待中人。”作者雖是平平道來,不置褒貶,提出的問題卻是引人深思。試想,人的仕進本該靠才德出眾,這里卻說要依托皇帝的幸臣——中人,豈非咄咄怪事!作者正是通過這有悖常理的現象,開揭露朝廷問題,使詩一開始就揭出主旨。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兒子,曹丕的弟弟,是建安時期最有才華的詩人。早期很受其父的寵愛,幾乎被立為太子,因而受到其兄曹丕的嫉恨。曹丕即位后,曹植遭到了嚴重的打擊與迫害,幾次被貶爵移封。曹丕死,曹叡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書,希望能有報效國家的機會,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在困頓苦悶中死去,年僅四十一歲。曹植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即位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作品表現了他的政治抱負和對于建功立業的熱烈......[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司馬相如〔兩漢〕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盡為難矣。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
佚名〔兩漢〕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鴻鵠 一作:鳴鶴)......
劉楨〔兩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劉向〔兩漢〕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
佚名〔兩漢〕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