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麓翁園堂宴客
吳文英〔宋代〕〔〕
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東。轆轤聽帶秋聲轉,早涼生、傍井梧桐。歡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風。 臨池飛閣乍青紅。移酒小垂虹。貞元供奉梨園曲,稱十香、深蘸瓊鐘。醉夢孤云曉色,笙歌一派秋空。
譯文及注釋
譯文夏天過去,秋涼已生,雨打荷池,洗凈一池艷紅。聽著單調乏味的轆轤聲,看著井臺四周鋪滿了枯黃的梧桐葉,不禁哀嘆秋已深。麓翁之宴既是歡宴,又逢良辰美景,在皎潔的月光下,清風習習,園中修竹搖曳,堂內佳人起舞,呈現出一幅富貴夜宴圖。高閣臨近水邊,客人可以邊飲酒邊觀望在月色朦朧中隱約顯現在荷池中的紅花綠葉。然而園堂宴飲還不能盡興,所以大家又攜酒至園中的“小垂虹”橋上,再次自在暢飲。宴席中自有樂工們為大家彈奏升平盛世中流行的樂曲,并且還拿出來醇酒斟滿在玉杯中招待客人。我受到主人如此盛情款待,當然是高興得樂而忘返了。所以不覺沉醉入夢,好夢至曉,并且夢中似乎還覺得自己飄飄然地身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這首詞寫史宅之家園景色與宴飲情況。詞的上片以詞人的哀愁悲秋襯托麓翁的歡宴,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從雨打荷花著筆,使全詞籠罩在秋聲秋韻之中,在“梨園”“笙歌”之外,另拓一藝術空間;下片贊頌主人好客,盛情招飲的情景。拈出“臨池飛閣”扣緊題中之“園堂”,足見構思之精到綿密。全詞浪漫主義色彩濃厚,構思巧妙,生動再現了一番雨打池荷的精彩情景,令人不忍釋卷。
詞的上闕“一番疏雨洗芙蓉”二韻,描寫史家園中景物:池塘上的荷花,在稀疏的秋雨洗滌下,顯得晶瑩光艷,那秋雨灑在荷花荷葉上,猶如玉佩丁冬作響。一開章就將秋雨秋荷寫得有聲有色,富有一種清新剔透的美感。“疏雨”“冷” 字,暗寫了秋
展開閱讀全文 ∨,這首詞寫史宅之家園景色與宴飲情況。詞的上片以詞人的哀愁悲秋襯托麓翁的歡宴,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從雨打荷花著筆,使全詞籠罩在秋聲秋韻之中,在“梨園”“笙歌”之外,另拓一藝術空間;下片贊頌主人好客,盛情招飲的情景。拈出“臨池飛閣”扣緊題中之“園堂”,足見構思之精到綿密。全詞浪漫主義色彩濃厚,構思巧妙,生動再現了一番雨打池荷的精彩情景,令人不忍釋卷。
詞的上闕“一番疏雨洗芙蓉”二韻,描寫史家園中景物:池塘上的荷花,在稀疏的秋雨洗滌下,顯得晶瑩光艷,那秋雨灑在荷花荷葉上,猶如玉佩丁冬作響。一開章就將秋雨秋荷寫得有聲有色,富有一種清新剔透的美感。“疏雨”“冷” 字,暗寫了秋雨。“玉”寫白荷皎潔晶瑩。“轆轤聽帶秋聲轉”三韻,即桐葉知秋意。雖是點“秋”字,但以有形有聲之語出之。“轆轤帶秋聲”言聲響,“轆轤轉”有形象,“早涼生、傍井梧桐”從感覺入手,一個抽象的“秋”字,寫得有聽覺、視覺、感覺,以通感的手法表達,頗有新意。“歡宴”兩句,點題。十二字共分六層意思,全以一“歡”字領起。“歡宴良宵好月”一句,扣題“宴客”,宴客是秋夜,明月朗照之際。“佳人修竹清風”化用杜甫詩句以贊美主人具有高潔的品格。時史宅之首倡括田之議,一應天下沙田、圍田圩、沒官田等并行撥隸本所,名“田事所”,一路騷動,怨嗟沸騰。(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詞中贊其高潔,有阿諛之嫌。
詞的下闕,從“歡宴”展開筆墨。過片“臨池飛閣乍青紅”二韻,寫宴飲之處,在湖邊彩繪的飛閣中,后又泛舟飲酒過彩虹橋。寫宴會地點園堂周圍的景色,此是贊揚主人的好客豪爽之情。“貞元供奉梨園曲”一韻,寫宴飲之樂:由技藝高超的琴師、歌女們彈奏音樂。“瓊鐘”形容音樂的旋律美妙動聽。最后“醉夢孤云曉色,笙歌一派秋空”二句,以寫景敘事作結。言歌聲樂聲響徹云霄,人人酣醉盡興,宴飲達旦。“曉色”與“好月”呼應,寫出時間推移。“笙歌”與“梨園曲”呼應,“醉夢”與“歡宴”呼應,“秋空”與“秋聲”呼應,可謂首尾圓合,針密線連。
此詞在章法上,上片寫園中之景,歇拍“歡宴”扣題“宴客”,下片皆從此二字展開,作到“脈絡井井。”(清馮煦《蒿庵論詞》)此詞不足之處,有的地方用僻典,造詞近晦欠暢達,如“貞元供奉梨園曲,稱十香、深蘸瓊鐘”,其本意是說有技藝高超的女藝人演奏了美妙的音樂。但化用眾多僻典,在用僻典時又有幾番轉義,自然被人指為“其失在用事下語,太晦處人不可曉。”(宋沈義父《樂府指迷》▲,參考資料:完善
1、
趙慧文,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上》:中國書店,2007:第517-518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史宅之家園景色與宴飲情況。詞的上片以詞人的哀愁悲秋襯托麓翁的歡宴,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從雨打荷花著筆,使全詞籠罩在秋聲秋韻之中,在“梨園”“笙歌”之外,另拓一藝術空間;下片贊頌主人好客,盛情招飲的情景。拈出“臨池飛閣”扣緊題中之“園堂”,足見構思之精到綿密。全詞浪漫主義色彩濃厚,構思巧妙,生動再現了一番雨打池荷的精彩情景,令人不忍釋卷。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