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斜川
陶淵明〔魏晉〕〔〕
辛丑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fēng)物閑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于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彼南阜者,名實(shí)舊矣,不復(fù)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dú)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共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jì)鄉(xiāng)里,以記其時日。
開歲倏五日,吾生行歸休。念之動中懷,及辰為茲游。氣和天惟澄,班坐依遠(yuǎn)流。弱湍馳文紡,閑谷矯鳴鷗。迥澤散游目,緬然睇曾丘。雖微九重秀,顧瞻無匹儔。提壺接賓侶,引滿更獻(xiàn)酬。未知從今去,當(dāng)復(fù)如此不?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
譯文及注釋
譯文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氣晴朗和暖,風(fēng)光景物寧靜優(yōu)美。我與兩三位鄰居,一同游覽斜川。面對悠然遠(yuǎn)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陽中,魴魚,鯉魚歡快地躍出水面,鱗光閃閃;水鷗乘著和風(fēng)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飛。那南面的廬山久負(fù)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為它吟詩作賦。至于曾城山,高聳挺拔,無所依傍,秀麗地獨(dú)立于平澤之中;遙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侖曾城,就更加喜愛眼前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對曾城賞景,尚不足以盡興,于是即興賦詩,抒發(fā)情懷。歲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傷;美好的年華離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內(nèi)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別寫下年齡、籍貫,并記下這難忘的一天。
新歲匆匆又過五日,我的生命終將止休。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這詩真實(shí)記錄了作者剛?cè)氚氚僦甑囊粫r心態(tài)。
詩開頭四句寫出游的緣由。張衡《思玄賦》說:“開歲發(fā)春。”隨著新歲來臨,詩人已進(jìn)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從)。古人說:“人上壽百歲。”(《莊子·盜跖》)由此常引出人們“生年不滿百”的慨嘆。進(jìn)入五十,正如日已過午,歲已入秋,是極足警動人心的。孔融就曾說過:“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論盛孝章書》)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現(xiàn)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驚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離開回歸空無、生命休止的時候也不很遠(yuǎn),(《淮南子·精神訓(xùn)》:“死,歸也。”《說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動中懷”了。于是,在初五那天
展開閱讀全文 ∨,這詩真實(shí)記錄了作者剛?cè)氚氚僦甑囊粫r心態(tài)。
詩開頭四句寫出游的緣由。張衡《思玄賦》說:“開歲發(fā)春。”隨著新歲來臨,詩人已進(jìn)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從)。古人說:“人上壽百歲。”(《莊子·盜跖》)由此常引出人們“生年不滿百”的慨嘆。進(jìn)入五十,正如日已過午,歲已入秋,是極足警動人心的。孔融就曾說過:“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論盛孝章書》)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現(xiàn)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驚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離開回歸空無、生命休止的時候也不很遠(yuǎn),(《淮南子·精神訓(xùn)》:“死,歸也。”《說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動中懷”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氣和美的良辰,他作了這次出游。
次節(jié)“氣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著筆。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侶們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獻(xiàn)在眼前:近處是微流中的彩色魚兒在嬉游,空谷中鳴叫著的鷗鳥在高飛。作者用較華采的筆墨著意寫出游的、飛的都那樣自得,空中、水底無處不洋溢著生機(jī),這其中自然也含著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遠(yuǎn)遠(yuǎn)望去,湖水深廣,曾(通“層”)丘高聳,也構(gòu)成佳境,令人神馳意遠(yuǎn)。特別是這曾丘(指廬山邊上的鄣山),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昆侖靈山的峻潔(《后漢書·張衡傳》注引《淮南子》說:“昆侖有曾城,九重,高萬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樹在其西”);而且它“旁無依接,獨(dú)秀中皋”(盡管它不如昆侖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顧矚四方,無可與比擬者,也足以對人們的人格修養(yǎng)有所啟示。序中說:“欣對不足,率共賦詩。”因?yàn)檫@曾丘的誘發(fā),才給人間留下這好詩。
三節(jié)“提壺接賓侶”四句,寫出好景誘人,鄰里歡飲,使詩人不禁興起“未知從今去,當(dāng)復(fù)如此否”的感念。這是對人生、對美好事物——詩中所寫的風(fēng)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無限熱愛、執(zhí)著的人自然會產(chǎn)生的想法,作者把人們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樸素自然的語言真率地吐露了出來。
結(jié)尾四句,寫出酒至半酣,意適情遙的境界。古人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古詩十九首》)而作者卻以高昂的意氣唱出“忘彼千載憂”,他的人生觀是超脫的。他又說:“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這是本有曠達(dá)胸懷、又加以“中觴縱遙情”的作者所發(fā)出的對良辰、美景、佳侶、勝游的熱情贊嘆,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頹廢之歌是迥然異趣的。▲,參考資料:完善
1、
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60-63
創(chuàng)作背景
這詩真實(shí)記錄了作者剛?cè)氚氚僦甑囊粫r心態(tài)。
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大詩人。他出身于一個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過大司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外祖孟嘉做過征西大將軍。不過到了他的時代,家境已經(jīng)衰落,所以他一生過著窮困的生活。他處在一個晉、宋易代的時期,政治的黑暗,階級斗爭的尖銳,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響著他。他青年時期懷有大志,但是后來和黑暗現(xiàn)實(shí)......[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陶淵明〔魏晉〕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jié)。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陶淵明〔魏晉〕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于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實(shí)欣心期,方從我游。......
陶淵明〔魏晉〕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fù)悔。徒設(shè)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辰 一作:晨)......
陶淵明〔魏晉〕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jié)。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陶淵明〔魏晉〕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于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實(shí)欣心期,方從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