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
李隆基〔唐代〕〔〕
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譯文及注釋
譯文你裝飾珠寶的高高的發髻,最適合宮中流行的式樣。你的臉龐像蓮花一樣鮮嫩,肌膚白里透紅散發馨香。你青黑的眉毛不需人工描畫,天生雙眉入鬢又細又長。不要倚仗自己有傾國之貌,應該嫁給一個有情有意的如意郎。我和你正當青春年少,千萬不要辜負了美好的時光。
注釋好時光:詞牌為唐明皇李隆基所創。前后片各四句,共五十五字。前后片的二四句押韻,均用平聲韻。《好時光》作為詞牌名,有其固定的曲調,后世的文人多依據此固定的曲調而填詞。寶髻:插戴珠寶的發髻。偏宜:甚合。宮樣:宮中流行的式樣。蓮臉嫩:象蓮花那樣鮮艷嬌嫩的臉。體紅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這是一首仿效民歌寫男青年向姑娘求婚求愛的新詞。它強調了愛情不要倚仗貌美,要選有情有義的郎君來嫁。當然由于封建帝王的審美觀,把一個美女寫得珠光寶氣,宮樣梳妝,脫離了民間姑娘的天生麗質。
上闋集中描寫女子的美艷過人。先寫發髻,“寶髻”二二字透露出來的是精致與講究。“偏宜官樣”是側寫其氣質不凡,蓋宮樣發髻雖時髦好看,但非人人適宜,而詞中女子則天性合適,宛然定制。唐時妝飾風氣往往以宮女為典范,故發型和服裝的“宮樣”意味著潮流和衛,如劉禹錫《贈李司空妓詩》“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書娘”即是指官樣發型,而白居易《上陽白發人》詩“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屆細長”,韓《忍笑》
展開閱讀全文 ∨,這是一首仿效民歌寫男青年向姑娘求婚求愛的新詞。它強調了愛情不要倚仗貌美,要選有情有義的郎君來嫁。當然由于封建帝王的審美觀,把一個美女寫得珠光寶氣,宮樣梳妝,脫離了民間姑娘的天生麗質。
上闋集中描寫女子的美艷過人。先寫發髻,“寶髻”二二字透露出來的是精致與講究。“偏宜官樣”是側寫其氣質不凡,蓋宮樣發髻雖時髦好看,但非人人適宜,而詞中女子則天性合適,宛然定制。唐時妝飾風氣往往以宮女為典范,故發型和服裝的“宮樣”意味著潮流和衛,如劉禹錫《贈李司空妓詩》“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書娘”即是指官樣發型,而白居易《上陽白發人》詩“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屆細長”,韓《忍笑》“宮樣衣裳淺畫眉,晚來梳洗更相宜”則主要指宮樣服裝。
接下寫臉部,視覺上的臉嫩、眉長與嗅覺上的體香,襯托出一個青春可人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天教入鬢長”一句極力寫出了女子的天生麗質。這里雖用了張敞的典故,但并非表現戀人或夫妻恩愛的意思,而是著力表現其超乎尋常的美麗而已。《西廂記》中張生第一次見鶯鶯,就這樣描寫道:“則見她宮樣眉兒,新月偃,斜侵入鬢云邊。”也是被鶯鶯長長的屑線所吸引。有學者認為“體紅香”一句乃是暗寫楊貴妃,因為《開元天寶遺事》“紅汗”條記載:“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但是否能由此將“體紅香”歸為楊貴妃的專有特征,卻是要打個問號的。因為從結構上來說,整個上闋都是集中描寫頭部和臉部的裝扮,如果插入一句對身體的描寫,不免使文筆顯得枝蔓了。而且“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岑參《敦煌太守后庭歌》),紅妝及脂粉香用于臉部描寫也是常見的情形。
下闋轉入議論。蓋此女子因自恃其過人之艾艷,—般男子難入其眼。但真情可貴,青春短暫,故詞人鄭重勸告:美貌不可恃,青春都一晌,如遇有情郎,不妨付衷腸。此即使以朋友口吻相勸,雖有關切,卻無愛戀。
全詞語言生動、流暢,饒有民歌率真風味又不失含蘊。象“蓮臉嫩”的鮮活比喻,“體紅香”的鮮明生動描寫,眉黛的夸張,下半闋流水般的明快、俊朗、流暢,都是藝術純熟的表現。▲,參考資料:完善
1、
高文炳編著.唐宋詞選譯賞析365首:天馬圖書,2001:19-20
2、
彭玉平著.唐宋名家詞導讀新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36-37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仿效民歌寫男青年向姑娘求婚求愛的新詞。它強調了愛情不要倚仗貌美,要選有情有義的郎君來嫁。當然由于封建帝王的審美觀,把一個美女寫得珠光寶氣,宮樣梳妝,脫離了民間姑娘的天生麗質。
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即歷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廟號為“玄宗”),亦稱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謚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故而多稱其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間開創了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的最為鼎盛的時期,史稱“開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寶十四年)爆發安史之亂,使得唐朝國勢逐漸走向衰落。
在文化事業上,......[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