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
陸游〔宋代〕〔〕
白發蕭蕭欲滿頭,歸來三見故山秋。醉憑高閣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戰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
譯文及注釋
譯文頭上已經滿布稀疏白發,回到故鄉已整整三年。醉酒后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大宋山河破碎,仕途狹窄;人到中年疾病纏身,時光飛逝眼看已步入晚年。穿著鐵甲衣歷經沙場百戰,時刻空自想著要報效國家;五更時從遠處傳來畫角聲,內心生出無窮無盡的愁怨。明天早上我要去被煙雨籠罩的桐江岸邊,選一株丹楓樹系我的漁船。
注釋蕭蕭:指發白稀疏的樣子。蘇軾《次韻韶守狄大夫見贈》:“華發蕭蕭老遂良,一身萍掛海中央。” 迮(zé):狹窄,這里指宋朝金甌(指國家版圖)破碎,也象征著朝廷言路狹窄,預示著作者仕途不順。遒:這里指迫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醉憑高閣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憑欄高閣之上,作者空懷滿腔憤懣,只得借酒澆愁。“乾坤迮”迮是狹窄,為什么作者覺得天地狹窄呢?結合南宋朝廷偏安于一隅的事實,“乾坤迮”一詞,用其字面意思,指國土淪喪、山河破碎、金甌殘缺。從深層次講,這里的“迮”,不僅指有形的國土殘破,更有深層含義。此前,陸游多次被貶,反映了仕途蹭蹬,官場險惡。正因趙汝愚等人的彈劾陷害,陸游在官場上屢遭排擠與打擊。此后陸游經過幾度啟用和罷免,陸游便開始了基本上閑居的在野生活。所以,這時的陸游不免感嘆,天地之大,竟不容他施展才華。“迮”難道是寫天地的狹窄么?不是,陸游曾在二十年中遭到多次貶謫,“乾坤”這里也象征著朝廷或者
展開閱讀全文 ∨,“醉憑高閣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憑欄高閣之上,作者空懷滿腔憤懣,只得借酒澆愁。“乾坤迮”迮是狹窄,為什么作者覺得天地狹窄呢?結合南宋朝廷偏安于一隅的事實,“乾坤迮”一詞,用其字面意思,指國土淪喪、山河破碎、金甌殘缺。從深層次講,這里的“迮”,不僅指有形的國土殘破,更有深層含義。此前,陸游多次被貶,反映了仕途蹭蹬,官場險惡。正因趙汝愚等人的彈劾陷害,陸游在官場上屢遭排擠與打擊。此后陸游經過幾度啟用和罷免,陸游便開始了基本上閑居的在野生活。所以,這時的陸游不免感嘆,天地之大,竟不容他施展才華。“迮”難道是寫天地的狹窄么?不是,陸游曾在二十年中遭到多次貶謫,“乾坤”這里也象征著朝廷或者官場。一個“迮”字透入出了仕途的險惡,以及朝廷的腐敗,引起了作者的無奈與感傷。
“病入中年日月遒”寫《秋興》這首詩時的陸游已經59歲,由于作者年老多病,接近晚年,在詩歌中也流露出人生易老,歲月將盡的無限傷心。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遒”作“迫近,盡”、“完了”講較妥。比如,潘岳《秋興賦》“悟時歲之遒盡兮,慨俯首而自省.”(見《昭明文選》卷十三)中“遒盡”也是接近終了的意思。
“百戰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陸游曾有詩言:“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他渴望通過參軍,身經百戰,建立顯赫功勛,或是在軍營草擬軍事文件,從而實現施展生平抱負,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可是,據《陸游年譜》記載,乾道六年(1170年),46歲的陸游曾寫詩給梁克家,志在從軍,希望一雪國恥,結果未成。乾道八年(1172年)三月,陸游在四川宣撫使王炎帳下做過幕僚,十月,王炎召還,幕僚遣散。所以陸游一生都沒有帶兵打仗的機會。而且,需要說明的是,陸游祖父陸佃,父親陸宰均非武將出身。所以,“百戰鐵衣”不可能指陸游,而另有所指。其實,這一句中的“百戰鐵衣”用唐代李白《從軍行》中“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的典故,這里代指身經百戰的將士,“五更畫角”用杜甫《閣夜》“五更鼓角聲悲壯”的典故,陸游詩中的“五更畫角”指軍營報曉聲,這里代指軍營或者戰爭。竊以為,作者當時退居山陰,身經百戰的將士,以及五更時分,軍中吹奏的畫角,這些或許是作者夢中或是想象的情景,這里既點明了山河破碎,
戰爭不息的現狀,也是作者在詩中表達出朝廷聽信奸佞,不能廣開言路而導致仕途蹭蹬的事實。需要說明的是,詩中的“桐江”表面意思是說浙江的桐廬江,實際上另有一番深層含義。據范曄《后漢書》記載,東漢的嚴光,字子陵,是光武帝劉秀的好友,他不肯入仕,(筆者按:入仕是步入仕途,就是做官。而部分參考答案中給的是嚴光“不肯致仕”,實際上是有瑕疵的,“致仕”也稱“休致”,是官員辭職歸家,也就相當于今天所說的退休。古代七十致仕,“不肯致仕”難道是不肯退休?顯然欠妥。)而垂釣于桐廬江畔,過起了隱居山林的生活。所以,“桐江”或者“桐江釣叟”就成了古代詩文中表達淡泊名利、辭官歸隱意思的典故,如唐代汪遵有七言絕句《桐江》,其中有一句“嚴陵何事輕軒冕,獨向桐江釣月明。”(見于《全唐詩》卷602)。元代景啟元雙調《殿前歡》中也有名句“好覷桐江釣叟,萬古名傳。”或許,辭官歸隱是古代仕途坎坷的知識分子們最好的選擇。“且占丹楓”是姑且占據著滿眼霜楓,多少透露出退居山陰的無奈。陸游一生屢遭貶謫,無奈之下,做一個像嚴子陵、陶淵明一樣的隱士,尋求超脫塵世的物外之趣。
總而言之,陸游《秋興》這首詩,風格沉郁頓挫,近于杜詩,此外,作者愛國熱忱于此可窺一斑。所以,陸游的好友劉應時曾說“放翁前身少陵老”,“平生一飯不忘君”(《讀陸放翁劍南集》)。陸游的愛國憂民的情懷與老杜相近。詩中情景虛實相生,結構對仗工整,可以說,這是陸游七律詩中的翹楚。▲,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醉憑高閣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憑欄高閣之上,作者空懷滿腔憤懣,只得借酒澆愁。“乾坤迮”迮是狹窄,為什么作者覺得天地狹窄呢?結合南宋朝廷偏安于一隅的事實,“乾坤迮”一詞,用其字面意思,指國土淪喪、山河破碎、金甌殘缺。從深層次講,這里的“迮”,不僅指有形的國土殘破,更有深層含義。此前,陸游多次被貶,反映了仕途蹭蹬,官場險惡。正因趙汝愚等人的彈劾陷害,陸游在官場上屢遭排擠與打擊。此后陸游經過幾度啟用和罷免,陸游便開始了基本上閑居的在野生活。所以,這時的陸游不免感嘆,天地之大,竟不容他施展才華。“迮”難道是寫天地的狹窄么?不是,陸游曾在二十年中遭到多次貶謫,“乾坤”這里也象征著朝廷或者官場。一個“迮”字透入出了仕途的險惡,以及朝廷的腐敗,引起了作者的無奈與感傷。
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佃之孫。陸游是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