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郎·垂虹橋

吳文英〔宋代〕〔〕

素天際水,浪拍碎、凍云不凝。記曉葉題霜,秋燈吟雨,曾系長橋過艇。又是賓鴻重來后,猛賦得、歸期才定。嗟繡鴨解言,香鱸堪釣,尚廬人境。幽興。爭如共載,越娥妝鏡。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蒼茫,倚歌平遠,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暮雪飛花,幾點黛愁山暝。
譯文及注釋
注釋 ⑴原題下有小字注:上有垂虹亭,屬吳江。
⑵越:一本作“月”。  
⑶迎醉面:一本無“醉”字。
賞析
鑒賞

  《十二郎》,雙調,一百零五字,上片十句四仄韻,下片十二句五仄韻。此詞與《二郎神》,又名《十二郎》詞者,句式、字數(shù)、押韻等均不同。  

  “垂虹橋”,在江蘇吳江縣東,本名利住橋;宋慶歷(宋仁宗年號,公元1041—1048年)間構亭其上,名曰垂虹亭,因亦名橋曰垂虹橋。凡七十二洞,俗稱長橋。  

  “素天”兩句,繪橋四周景色。言橋四周灰蒙蒙一片,天水相連,濁浪拍岸,凍云翻飛。“凍云”,點出時在寒冬季節(jié)。“記曉葉”三句,憶舊。詞人說:記得在一個秋天的清晨,岸上還有霜露沾連在樹葉上,我曾經(jīng)行經(jīng)這兒,并將船停靠在垂虹橋傍。在燈影幢幢中,我還乘興吟哦過這兒的秋雨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十二郎》,雙調,一百零五字,上片十句四仄韻,下片十二句五仄韻。此詞與《二郎神》,又名《十二郎》詞者,句式、字數(shù)、押韻等均不同。  

  “垂虹橋”,在江蘇吳江縣東,本名利住橋;宋慶歷(宋仁宗年號,公元1041—1048年)間構亭其上,名曰垂虹亭,因亦名橋曰垂虹橋。凡七十二洞,俗稱長橋。  

  “素天”兩句,繪橋四周景色。言橋四周灰蒙蒙一片,天水相連,濁浪拍岸,凍云翻飛。“凍云”,點出時在寒冬季節(jié)。“記曉葉”三句,憶舊。詞人說:記得在一個秋天的清晨,岸上還有霜露沾連在樹葉上,我曾經(jīng)行經(jīng)這兒,并將船停靠在垂虹橋傍。在燈影幢幢中,我還乘興吟哦過這兒的秋雨景色。“又是”兩句,言今。“賓鴻”,指賓雀鳥與大雁。《呂氏春秋·季秋》:“鴻雁來,賓爵入水大為蛤。”注:“賓爵者,老爵也。棲宿于人堂宇之間,有似賓客,故謂之賓爵。”此處是說:又到了鴻雁南飛,賓雀入室而居的季節(jié),我這才決定了回歸的日期。“嗟繡鴨”三句,據(jù)《南禺書》:陸龜蒙有斗鴨一欄,頗極馴養(yǎng)。一旦,驛使過,挾彈斃其尤者。龜蒙曰:“此鴨善人言,欲附蘇州上進,奈何斃之?”使人懼,盡與囊中金,以窒其口。徐,使人問人語之狀。曰:“能自呼其名耳。”夏承燾箋《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吳江舊有如歸亭,熙寧中林郎肇出宰,又于“如歸”之側作鱸香亭,因陳文惠有“秋風斜日鱸魚香”之句。陶潛有詩“結廬在人境”。此三句贊橋畔環(huán)境,足可幽居。“繡鴨”,指繪彩的斗鴨。《宋書·王僧達傳》:“為太子舍人,坐屬疾,而于楊列橋觀斗鴨,為有司所糾。”據(jù)此,可見宋時也盛行斗鴨之戲。詞人說:垂虹橋畔的環(huán)境優(yōu)美,足夠促使我決定在此結廬隱居。如果真有這么一天,那我就可以在這兒或是觀看善解人意的斗鴨游戲;或是垂釣河邊,釣上幾尾鮮美的鱸魚嘗新。

  “幽興”三句,憶舊。詞人到了垂虹橋,想起有一次曾與伊人同船來過這兒,并觀賞過她臨水梳洗的難忘鏡頭。“念倦客”三句,承前,記目前。詞人說:今天我卻是孤身獨游重返垂虹橋,時至寒冬,我雖是穿著裘衣,頭戴貂帽,但卻孤孤零零地站在橋上,臨水顧影自憐。這三句既承接上三句的憶舊日共游,又是遙向呼應上片“凍云不凝”的嚴寒天氣。“酹酒”三句,倒裝也。言詞人孤身在橋上亭內眺望,越感凄冷難忍,于是就酹酒祭蒼天,高歌飄四遠,以此抒發(fā)自己胸中的郁結。“迎醉面”三句,寫雪下。此言漸漸地遠方的山色開始昏暗不清,暮色中的天空飄下來幾片雪花,沾在詞人熱辣辣的醉面上。從“凍云”始,至“雪花”飛,首尾銜接,敘事完整,脈絡分明。▲

,

本節(jié)內容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chuàng)作背景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