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做國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實在更難。
當忠信不被理解時,就有被猜疑的禍患。
周公輔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績不滅永傳。
一片忠心輔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謠言。
周公待罪避居洛陽地,常常是老淚縱橫長流不干。
天帝動怒降下大災難,雷鳴電閃卷地狂風猛又寒。
拔起了大樹吹倒莊稼,上天的威嚴不可觸犯。
成王感悟身穿禮服開金縢,尋求上天震怒降災的根源。
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動傷心悲嘆。
我真想奏完這支樂曲,可是這首樂曲又悲又長。
今日大家一起共歡樂,希望別后不要把它遺忘。
該篇詩人用周公赤心為國,竭忠盡智輔佐周武王周成王,結果仍遭流言毀謗,并被周成王所疑的歷史故事,感嘆自己盡心王室,志欲為國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種種打擊迫害的不幸與無奈。詩人客觀地吟詠歷史,實際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壘塊,萬千感慨充溢其間。
該詩起句由《論語·子路》中的“為君難,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詩人“怨”的真實內涵是:“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這是全篇詩眼之所在。
接著,詩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嘆”十四句詩,通過具體的歷史事實表述詩眼,或者說運用歷史事實,即通常說的例證法來證明自己的論點。“天威不可干”的“干”,是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該篇詩人用周公赤心為國,竭忠盡智輔佐周武王周成王,結果仍遭流言毀謗,并被周成王所疑的歷史故事,感嘆自己盡心王室,志欲為國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種種打擊迫害的不幸與無奈。詩人客觀地吟詠歷史,實際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壘塊,萬千感慨充溢其間。
該詩起句由《論語·子路》中的“為君難,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詩人“怨”的真實內涵是:“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這是全篇詩眼之所在。
接著,詩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嘆”十四句詩,通過具體的歷史事實表述詩眼,或者說運用歷史事實,即通常說的例證法來證明自己的論點。“天威不可干”的“干”,是冒犯之意。這句是詩人對“皇靈大動變”一事的直抒胸臆的評論:識忠奸顛倒易,教天理違物難。本來,“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成王所疑,周公見毀與皇靈動變,其間并無必然的聯系,然而人事與天道的偶然巧合,卻引出了天地人物之間的深刻哲理:易識浮生理,難教一物違。成王昏庸固然可惡,然而“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嘆”,他能知錯認錯仍有可取之處,暗諷曹漢集團的當政者竟不及成王。
結尾“吾欲竟此曲”四句,又是詩的精彩之處:“竟”,終也。“悲且長”,意思是悲而情長,表示有傾訴不盡之意。本來,這四句是樂府歌辭中的套語,特別是“今日樂相樂”一句,漢樂府《艷歌何嘗行》也有此句。無巧不成書,詩人在寫作此詩結篇時,正遇魏明帝曹叡召見,君臣燕享時即景所見,而“別后莫相忘”既似懇求又似諷刺,冀希明帝不要在分手之后又把詩人撇在腦后。在貌似輕松的字句中蘊涵著深沉痛楚的矛盾心理,從而使這首詠史政治詩一下子明顯地注入了詩人主觀的愛和怨,頗有“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陶淵明《詠荊軻》)之感。
該詩的前四句,“難”、“患”、“刊”押韻,后十二句,“言”、“連”、“寒”、“干”、“端”、“嘆”等押韻,聲調和諧,韻節響亮,從此詩中,曹植對于五言詩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可見一斑。▲
,參考資料:完善
1、 姜漢林編著.《歷代官怨詩賞析》:大連出版社,1996.02:第54-56頁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盡為難矣。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鴻鵠 一作:鳴鶴)......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