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揚州

徐凝〔唐代〕〔〕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少女嬌美的面龐遮掩不住相思離別眼淚,桃葉眉上所掛的一點憂愁也容易被人察覺。
天下明月的光華有三分吧,可愛的揚州啊,你竟然占去了兩分。

注釋
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
蕭娘:南朝以來,詩詞中的男子所戀的女子常被稱為蕭娘,女子所戀的男子常被稱為蕭郎。
臉薄:容易害羞,這里形容女子嬌美。
勝:能承受。
桃葉:晉代王獻之有妾名桃葉,篤愛之,故作《桃葉歌》(南朝陳僧智匠《古今樂錄》載)。后常用作詠歌妓的典故。這里代指所少女或指思念的佳人。
覺:察覺。
天下三分:《論語》有“三分天下有其二,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詩,但標(biāo)題卻不明題懷人,而偏說懷地,以離恨千端的綿綿情懷,追憶當(dāng)日的別情。詩人極寫揚州明月,用“無賴”之“明月”把揚州裝點出無限的風(fēng)姿,與標(biāo)題吻合無間,使詩歌產(chǎn)生令人驚嘆的藝術(shù)效果。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極寫當(dāng)日的別離景象。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蕭娘”、“桃葉”均代指所思;“愁眉”、“淚眼”似是重復(fù),而用一個“難”字和一個“易”字表達出來,不但不顯得累贅,反而有反復(fù)留連、無限縈懷之感。當(dāng)日的愁眉,當(dāng)日的淚眼,以及當(dāng)日的慘痛心情,都作成別離后無窮的思念。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在這思念殷切的時候,詩人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詩,但標(biāo)題卻不明題懷人,而偏說懷地,以離恨千端的綿綿情懷,追憶當(dāng)日的別情。詩人極寫揚州明月,用“無賴”之“明月”把揚州裝點出無限的風(fēng)姿,與標(biāo)題吻合無間,使詩歌產(chǎn)生令人驚嘆的藝術(shù)效果。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極寫當(dāng)日的別離景象。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蕭娘”、“桃葉”均代指所思;“愁眉”、“淚眼”似是重復(fù),而用一個“難”字和一個“易”字表達出來,不但不顯得累贅,反而有反復(fù)留連、無限縈懷之感。當(dāng)日的愁眉,當(dāng)日的淚眼,以及當(dāng)日的慘痛心情,都作成別離后無窮的思念。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在這思念殷切的時候,詩人唯覺一片惆悵,沒有可以訴說的人,于是,抬頭而見月,但此月偏偏又是當(dāng)時揚州照人離別之月,更加助愁添恨。雖然時光沖淡了當(dāng)日的凄苦,卻割不斷纏綿的思念。這種掙不斷、解不開的心緒,本與明月無關(guān),但它曾照過離人的淚眼,好比對人有情,而離別后偏偏照著愁人,又好像無動于衷,這便顯得“可憎”。

  詩人在深夜抬頭望月的時候,原本欲解脫這一段愁思,卻想不到月光又來纏人,所以說“明月無賴”。“無賴”二字,原本有褒和貶的兩重意義,這里因明月惱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為驚賞這種揚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離開了詩人原意,把它截下來只作為描寫揚州夜月的傳神警句來欣賞,這時的“無賴”二字又成為愛極的昵稱了。這也是形象有時會大于作者構(gòu)思的一例。

  古人律體絕句的結(jié)尾處,有時用一種叫做“一筆蕩開”的方法,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寄意無窮”的效果。這首詩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時即已“蕩開”。說愁眉,說淚眼,雖然作者余情未盡,而其他的事情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攬入一輪明月,以寫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體現(xiàn)了構(gòu)思的險譎。這兩句看似將全詩截為兩段,實際上則是欲斷不斷,題中用“憶”字,將全詩連貫起來,依然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別是一般滋味”。本來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寵揚州。而揚州的魅力,也不是僅在月色。

  詩為傳神,有時似乎違反常理,卻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無賴”的奇幻設(shè)想,也有它的淵源與影響。《論語》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不過這是贊頌周文王的句子,沒有半點詩意。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徐凝這首詩中的“三分之二”不但是詩意的,而且是新奇的。這些數(shù)目字,都不可以常理而論,而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效果,致使后世之人對揚州的向往如醉如癡,“二分明月”成為揚州的代稱。此后宋人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中“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也不遜色。至于“月色無賴”,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中的“春色惱人”,即運用了同一手筆。▲

,

參考資料:完善

1、 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942-943頁 . 2、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xué)鑒賞辭典編纂中心 .《唐詩鑒賞辭典珍藏本(下)》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 :1641-1642頁 .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懷人詩,但標(biāo)題卻不明題懷人,而偏說懷地,以離恨千端的綿綿情懷,追憶當(dāng)日的別情。詩人極寫揚州明月,用“無賴”之“明月”把揚州裝點出無限的風(fēng)姿,與標(biāo)題吻合無間,使詩歌產(chǎn)生令人驚嘆的藝術(shù)效果。
徐凝

徐凝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字不詳,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廬縣分水鎮(zhèn)柏山村)人。與施肩吾同里,日共吟詠。初游長安,因不愿炫耀才華,沒有拜謁諸顯貴,竟不成名。南歸前作詩辭別侍郎韓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無人重布衣。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游子白身歸。”抨擊了當(dāng)時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實學(xué)的社會現(xiàn)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嘗于杭州開元寺觀牡丹,見徐凝題牡丹詩一首,大為贊賞,邀與同飲,盡醉而歸......[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fēng)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fēng)。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