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丹丘歌

李白〔唐代〕〔〕

元丹丘,愛神仙,朝飲潁川之清流,
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峰長周旋。
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
橫河跨海與天通,我知爾游心無窮。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元丹丘啊,愛神仙,早上你還在潁川的清流中飲水,
晚上就回到紫煙繚繞的高山中來了,你常在嵩山的三十六峰上來回盤旋。
你來往于群峰之間時,身騎飛龍,耳邊呼呼生風,其速度之快可追趕流星。
你可橫跨河海與天相通,我知道你是想游無窮之境,追求無邊的快樂啊。

注釋
元丹丘:李白二十歲左右在蜀中認識的道友,是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游人物之一,曾一起在河南嵩山隱居。
愛神仙:一作“好神仙”。“好”字似更合理。
潁川:這里指潁水,即今潁河,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西南陽乾山,東南流至今安徽潁上縣東南入淮河。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道教的神話常常會激超詩人的豐富想象,仿佛道士們過的也是神仙生活,也能擺脫人世間的種種限制,享受神仙的超脫和自由,以滿足他們向往自由的心理和愿望。這首詩的基本內(nèi)容就是這樣。

  “元丹丘,愛神仙。”正因為元丹丘喜好神仙之術(shù),所以他才長期在嵩山修煉。下三句就是他常年在嵩山中求仙學道的夸張描寫:“朝飲潁川之清流,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峰常周旋。”詩中把元丹丘長期在嵩山的活動浪漫化,夸張地說成是一天之內(nèi)的活動,仿佛他已成仙得道,有了神仙飛騰之術(shù)。早上,他還在清清的潁川邊飲水,晚上就出現(xiàn)在紫煙繚繞的嵩山峰頂,在嵩山三十六峰的絕頂燦列處都有元丹丘的蹤跡。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是五岳之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道教的神話常常會激超詩人的豐富想象,仿佛道士們過的也是神仙生活,也能擺脫人世間的種種限制,享受神仙的超脫和自由,以滿足他們向往自由的心理和愿望。這首詩的基本內(nèi)容就是這樣。

  “元丹丘,愛神仙。”正因為元丹丘喜好神仙之術(shù),所以他才長期在嵩山修煉。下三句就是他常年在嵩山中求仙學道的夸張描寫:“朝飲潁川之清流,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峰常周旋。”詩中把元丹丘長期在嵩山的活動浪漫化,夸張地說成是一天之內(nèi)的活動,仿佛他已成仙得道,有了神仙飛騰之術(shù)。早上,他還在清清的潁川邊飲水,晚上就出現(xiàn)在紫煙繚繞的嵩山峰頂,在嵩山三十六峰的絕頂燦列處都有元丹丘的蹤跡。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是五岳之一的中岳。唐時這里是道教最盛的地方。著名的道教勝地嵩陽觀和中岳廟就在這里。嵩山有太室、少室二山,二山各有三十六峰,共計七十二峰。大概在唐時嵩山有名字的只有三十六峰,后來愈來愈多,但三十六峰也只是一個約數(shù),言其多而已。

  下面詩中著重寫元丹丘的神通:“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橫河跨海與天通。”以上詩句意即腳踏星虹,身騎飛龍,速度之快,星馳電閃,只覺得兩耳生風。可以橫跨江河,飛越大海,在天空自由邀游,一直通向神話中的天國。這與屈原《離騷》中的乘飛龍遨游天國是同一寓意,即借飛升以向往自由,借游仙以寄托理想。

  詩的最后一句說。“我知爾游心無窮。”《文苑英華》“游心”作“心游”,意思就更為明顯。原來“躡星虹”、“乘飛龍”,“橫河跨海”的無窮之游,都只是“心游”而已。這一切都是詩人想象中的產(chǎn)物。并非真實。原來只是精神上的一番自由和逍遙之游。這與莊子“游心”(《莊子·則陽》:“知游心于無窮。”)的精神遨游是完全一致的。

  此詩贊揚元丹丘愛神仙。“愛神仙”是全詩之眼。詩中故意把元丹丘寫成一個能騎龍升天、橫河跨海的神仙,表達了詩人對老友的美好祝愿,也是對老友的戲謔。李白真心希望元丹丘像神仙一樣的自由快活,當然這也是李白自己的愿望。詩是歌謠體,用三、三、七的句式,使詩句更加活潑,富有變化。詩的前半首和后半首結(jié)構(gòu)重疊,有一種長短相間,循環(huán)復(fù)沓的音樂美。后半首的首句與前半首的來句還用頂針格的修辭手法,使前后段自然銜接,天衣無縫。此詩有語言明白如話,自然天成的民歌風味,讀起來朗朗上口。由此可見,李白在學民歌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此詩就是他學習民歌的優(yōu)秀結(jié)晶。▲

,

參考資料:完善

1、 葛景春.李白思想藝術(shù)探驪.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60-262
創(chuàng)作背景
道教的神話常常會激超詩人的豐富想象,仿佛道士們過的也是神仙生活,也能擺脫人世間的種種限制,享受神仙的超脫和自由,以滿足他們向往自由的心理和愿望。這首詩的基本內(nèi)容就是這樣。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早年在蜀中就學漫游。青年時期,開始漫游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yīng)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quán)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游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