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蘇軾〔宋代〕〔〕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fēng)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南山林多瘴氣,草木繁茂,只有海棠這種名貴的花很是少見。
那株竹籬間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雖滿山遍野,與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
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地將這株海棠灑落在山谷。
海棠是天然的富貴資質(zhì),本不需要華麗的房屋或是貴重的盤子來陪襯它。
美麗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雙頰微紅,卷起衣袖紅紗映現(xiàn)出肌自如雪。
山林濃密霧氣重,遮住了陽光,海棠就好似在和風(fēng)暖日中睡醒的美女。
一旦風(fēng)雨來襲,海棠便似含淚佳人,神情凄婉。月下無人之時,它則更顯清秀美好。
我飯后無事可做,拍著肚子散步,自在逍遙。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詩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這首詩前半部分反復(fù)刻畫海棠,極力形容海棠幽獨,高雅,美麗、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寫詩人訪海棠,見花生感,抒發(fā)了“天涯淪落俱可念”的情懷。這里贊美海棠,悲嘆海棠,實際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嘆自身的遭遇。全詩因物寄慨,形象鮮明,辭格超邁,不蹈襲前人,是東坡生平得意之作。

  詩歌首句就點出瘴氣蒸郁的惡劣環(huán)境、海棠的高貴和流落草莽間的孤寂,而“嫣然一笑竹籬間”則又深入一層,寫出海棠不以境遇榮辱動其心的品格:縱然被放逐到荒郊野外,卻仍然自信地微笑著,相形之下,遍山的桃李似乎都變得粗俗不堪。下句暗引杜甫“絕代有人,幽居在空谷”詩意,將海棠花比為空谷中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詩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這首詩前半部分反復(fù)刻畫海棠,極力形容海棠幽獨,高雅,美麗、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寫詩人訪海棠,見花生感,抒發(fā)了“天涯淪落俱可念”的情懷。這里贊美海棠,悲嘆海棠,實際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嘆自身的遭遇。全詩因物寄慨,形象鮮明,辭格超邁,不蹈襲前人,是東坡生平得意之作。

  詩歌首句就點出瘴氣蒸郁的惡劣環(huán)境、海棠的高貴和流落草莽間的孤寂,而“嫣然一笑竹籬間”則又深入一層,寫出海棠不以境遇榮辱動其心的品格:縱然被放逐到荒郊野外,卻仍然自信地微笑著,相形之下,遍山的桃李似乎都變得粗俗不堪。下句暗引杜甫“絕代有人,幽居在空谷”詩意,將海棠花比為空谷中的佳人,更突顯出海棠花的絕代風(fēng)華。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詩人首先以簡練的話語總括其自然富貴的風(fēng)姿,以下四句則細筆描摹海棠的美麗和在早晨、日暖、雨中和月下的各種情態(tài):她如醉酒的佳人,朱唇沾酒,紅暈泛上臉頰。卷起綠紗的衣袖,映現(xiàn)出紅潤的肌膚。林深霧暗,很遲才能透進陽光;而當(dāng)日色溫暖,清風(fēng)和暢的時候,春睡十分酣暢。在雨中,海棠垂著淚滴,顯得凄愴可憐;而當(dāng)月下無人之時,則越發(fā)地清雅婉淑。詩人發(fā)他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以擬人的手法從容不迫地對海棠作了多角度的描繪,既精細又不板滯。

  詩歌的第二部分轉(zhuǎn)而寫詩人的感慨,但是卻又不直接加以直白的議論,而是先活畫出詩人的樂天與幽默:東坡先生飽食之后,閑得無事,便摩挲著肚皮漫步,不論是民居還是僧舍,只要看到修長的綠竹,就拄著拐杖敲門要細加欣賞。而后寫詩人初見海棠的詫異與驚喜:忽然看到絕代的艷色出現(xiàn)在我這衰朽之身面前,不禁無言嘆息,擦拭著有病的眼睛凝視著她。僻陋的黃州怎么會有這么高貴的海棠花呢。莫非是好事者從西蜀移來的。但是詩人很快又作出了否定:一寸多長的幼苗,怎么能夠從遠在千里之外的西蜀移植呢。肯定是鴻鵠銜來了種子落到此地才得以成長為這么一株明艷照人的鮮花。

  詩人面對著來自故鄉(xiāng)西蜀的海棠,不禁產(chǎn)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一陣酸楚涌上心來,于是便痛飲一樽美酒,歌吟出這首詩篇。最后兩句是尾聲:明朝酒醒之后,作者他還會獨自到來,只怕那時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紛紛飛落,不忍觸摸了。這句雖是懸想之詞,卻是至情之語。

  全詩的最大特色是以物喻人,而且每一描寫都貼切自然。如海棠自西蜀來黃州的揣測實是詩人自身際遇的暗喻,而海棠在黃州“苦幽獨”的精神苦悶同樣是詩人自指,不過詩人雖然暗用心機進行比附,卻并不顯得生硬單調(diào)。雖是寫“苦”,卻常雜以愉快而幽默的笑語,苦中有樂,苦樂交織,使詩歌顯出一種獨特的格調(diào)。而其寫物抒情,也正如紀(jì)昀所評“風(fēng)姿高秀,興像微深”,實在是蘇軾詩中的精品。▲

,

參考資料:完善

1、 閆曉東.蘇軾詩文選:南海出版公司,2011.05:第55頁
創(chuàng)作背景
詩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這首詩前半部分反復(fù)刻畫海棠,極力形容海棠幽獨,高雅,美麗、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寫詩人訪海棠,見花生感,抒發(fā)了“天涯淪落俱可念”的情懷。這里贊美海棠,悲嘆海棠,實際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嘆自身的遭遇。全詩因物寄慨,形象鮮明,辭格超邁,不蹈襲前人,是東坡生平得意之作。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yǎng)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jīng)歐陽修推薦,應(yīng)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