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你父親懂得治理國事有如懂用兵,邊塞上連草木都知道成名。
他使敵人打開門戶以我為處女,又使敵人掩耳不及畏我如雷篷。
平生確有救國的大計,百分之一也不曾試行便葬身九京。
你哥哥兩次持著慶州節,十年中像騏驏地上行。
深沉大度好似臥虎,使邊民耕田種桑生兒育女。
運籌帷幄雖有馀裕,論大道治邦國正需要渠。
你青春年少外任補官在父兄之處,自然是才力能應時勢所需。
春風吹動旌旗擁有萬夫,幕下將領們盼望塞外草枯。
個人的智勇功名都不在你的眼里,你要用折斷的馬鞭捶打羌胡。
注釋
乃翁:你
全詩共十八句,每段六句,章法井然。
詩一開始就以縱論軍國大事的雄健筆調,寫出了其父范仲淹的才能、業績和威名,有高屋建瓴的氣勢。“塞垣草木識威名”,用翻進一層的寫法,極寫范仲淹的名震邊陲。草木為無情之物,原本談不上識與不識,此時草木都能識,足見其聲威之盛。草木尚能如此,人則更不待言。所以透過草木,實是寫人。這一句是對范仲淹功業威名的高度概括。接著寫其杰出的軍事才能?!皵橙碎_戶玩處女”一句用《孫子·九地》語:“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以此形容宋軍鎮靜自著,不露聲色?!把诙患绑@雷霆”,則寫迅捷的軍事行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里用“驚雷”代替“脫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全詩共十八句,每段六句,章法井然。
詩一開始就以縱論軍國大事的雄健筆調,寫出了其父范仲淹的才能、業績和威名,有高屋建瓴的氣勢?!叭菽咀R威名”,用翻進一層的寫法,極寫范仲淹的名震邊陲。草木為無情之物,原本談不上識與不識,此時草木都能識,足見其聲威之盛。草木尚能如此,人則更不待言。所以透過草木,實是寫人。這一句是對范仲淹功業威名的高度概括。接著寫其杰出的軍事才能?!皵橙碎_戶玩處女”一句用《孫子·九地》語:“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以此形容宋軍鎮靜自著,不露聲色?!把诙患绑@雷霆”,則寫迅捷的軍事行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里用“驚雷”代替“脫兔”的比喻,表現出黃庭堅對典故的改造與化用?!稌x書·石勒載記》有“迅雷不及掩耳”之說,《舊唐書·李靖傳》也說:“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薄绑@雷”對“處女”,不僅有動靜的對比,而且更加有聲有色,形象的反襯更為鮮明。這兩句詩是范仲淹用兵如神的真實寫照。如他率兵筑大順城,“一旦引兵出,諸將不知所向。軍至柔遠,始號令告其地處,使往筑城。至于版筑之用,大小畢具,而軍中初不知。賊以騎三萬來爭,公戒諸將,戰而賊走,追勿過河。已而賊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賊失計,乃引去。于是諸將皆服公為不可及?!苯酉露溆质且晦D:范仲淹不僅是杰出的統帥,更是治國的能臣?!捌缴擞谢顕嫛本褪琴潛P他的經邦治國的才能,“百不一試”,即還未來得及全面施展,就溘然長逝,沉埋九泉了。這兩句也是寫實。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年),范仲淹入為樞密副使,旋為參知政事,推行了一系列刷新朝政的措施,史稱“慶歷新政”,但只一年多即遭挫折而失敗。
第二段寫范純仁。“兩持慶州節”,指熙寧七年(1074年)及元豐八年(1085年)兩度為慶州知州?!膀U驎地上行”襲用杜甫的詩句“肯使騏驎地上行”。馳騁廣野的千里馬正用以比喻范純仁。“潭潭”二句寫他戍邊衛國的雄姿。“潭潭”,深沉寬廣,形容他的統帥氣度,如臥虎鎮邊,敵人望而生畏,不敢輕舉妄動?!斑咁^”一句則寫他的惠政:勸民耕桑,撫循百姓,使他們生兒育女,安居樂業。同上段的中間二句一樣,這兩句也是一個對比:對敵人有臥虎之威,對人民則具長者之仁?!罢蹧_”一句承上經略邊事之意而來,是活用成語。《晏子春秋》:“夫不出尊俎之間,而折沖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原指在杯酒言談之間就能御敵致勝于千里之外,此處用以指范純仁在邊陲遠地折沖御侮,應付裕如。但下句一個轉折,又把意思落到了經邦治國之上:范純仁雖富有軍事韜略,但治理國家正少不了他。
第三段歸結為送別范純粹,臨別贈言,寄以厚望?!懊钅辍币痪涑薪由厦娴摹案感帧倍鴣?,銜接極為緊密?!按猴L”二句描寫儀仗之盛、軍容之壯,幕下諸將士氣高昂,期待著秋日草枯,好展露鋒芒。王維《觀獵》:“風勁充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彼^“射獵”有時常用以指代作戰,如高適《燕歌行》:“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闭绽?,順著此層意思應是希望戰績輝煌,揚威異域。但是詩意又一轉折:不要追求智名勇功,只需對“羌胡”略施教訓即可。孫子曾經說過:“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薄罢酃姟?,即折下策馬之杖,語出《后漢書·鄧禹傳》:“赤眉來東,吾折箠笞之?!痹娭磷詈?,宛轉地揭出了詩人的期望:不要輕啟戰端,擅開邊釁,守邊之道不在于戰功的多少,重要的是能安邊定國。
至此,就表現出這首詩的立意與匠心了。詩中寫韜略,寫武功,只是陪襯,安邦治國才是其主旨。所以第一句就極可玩味,“知國如知兵”,“知國”為主,“知兵”為賓,造語精切,絕不可前后顛倒?!爸獓笔翘彡姷囊粋€綱。因而一、二段寫法相同:先寫軍事才能,然后一轉,落到治國之才。詩入突出父兄的這一共同點,正是希望范德孺繼承其業績,因而最后一段在寫法上也承接上面的詩意:由諸將的思軍功轉為期望安邊靖國,但這一期望在最后卻表達得很委婉曲折。盡管如此,聯系上面的筆意可知,如果直白說出,反嫌重復淺露,缺乏蘊藉之致。
這首送人之作,不寫依依借別之情,不作兒女臨路之嘆,而是發為論道經邦的雄闊慷慨之調,送別意即寓于期望之中。詩人如同在寫詩體的史傳論贊,雄深雅健,氣度不凡。這正表現出黃庭堅以文為詩的特色。這種特色還體現于獨特的語言風格方面。他以散文語言入詩,多用虛詞斡旋,大量運用典故成語,力盤硬語,造語獨特,使詩產生散文一樣的氣勢,好像韓愈寫的贈序,渾灝流轉。如“敵人”一聯,點化成語,別具一種格調,是未經人道之語?!捌缴?、“折沖”二聯都是十足的散文句式,古雅樸茂,“百不一試”連用四個仄聲字,奇崛頓挫,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這首詩的用韻也別具一格。它一反常用的以換韻標志段落的寫法,第一段用“名、霆、驚”韻,第三段用“須、枯、胡”韻,中間一段卻三換其韻,首聯、尾聯分別與第一段及第三段押同一韻,中間一聯則押仄聲的“虎”、“女”。全詩三段,句子安排勻稱,而韻律卻參差有變?!?/p>,
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等撰寫 .宋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12 :第506-508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