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袁紹檄豫州

陳琳〔兩漢〕〔〕

  左將軍領豫州刺史郡國相守: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擬也。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污辱至今,永為世鑒。及臻呂后季年,產、祿專政,內兼二軍,外統梁、趙,擅斷萬機,決事省禁,下凌上替,海內寒心。于是絳侯、朱虛興兵奮怒,誅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興隆,光明顯融,此則大臣立權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丐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丑,本無懿德,僄狡鋒協,好亂樂禍。幕府董統鷹揚,掃除兇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于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故遂與操同諮合謀,授以裨師,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輕進易退,傷夷折衄,數喪師徒。幕府輒復分兵命銳,修完補輯,表行東郡領兗州刺史,被以虎文,獎蹙威柄,冀獲秦師一克之報。而操遂承資拔扈,肆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于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幕府惟強干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響振,布眾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復其方伯之位,則幕府無德于兗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后會鸞駕反旆,群虜寇攻。時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離局,故使從事中郎徐勛就發遣操,使繕修郊廟,翊衛幼主。操便放志,專行脅遷,當御者禁,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臺,專制朝政,爵賞由心,刑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群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百寮鉗口,道路以目,尚書記朝會,公卿充員品而已。故太尉楊彪,典歷二司,享國極位,操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并,五毒備至,觸情任忒,不顧憲綱。又議郎趙彥,忠諫直言,議有可納。是以圣朝含聽,改容加飾,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檀收立殺,不俟報聞。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寶,至令圣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遇隳突,無骸不露。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污國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細政苛慘,科防互設,罾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是以兗、豫有無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于操為甚。

  幕府方詰外奸,未及整訓,加緒含容,冀可彌縫。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撓棟梁,孤弱漢室,除滅忠正,專為梟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孫瓚,強寇桀逆,拒圍一年。操因其未破,陰交書命,外助王師,內相掩襲,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濟。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爾乃大軍過蕩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質,爭為前登,犬羊殘丑,消淪山谷。于是操師震懾,晨夜逋遁,屯據敖倉,阻河為固,欲以螗螂之斧,御隆車之隧。幕府奉漢威靈,折沖宇宙,長戟百萬,胡騎千群,奮中黃、育、獲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濟、漯,大軍泛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后,雷霆虎步,并集虜庭,若舉炎火以焫飛蓬,覆滄海以沃熛炭,有何不滅者哉?又操軍吏士,其可戰者,皆出自幽、冀,或故營部曲,咸怨曠思歸,流涕北顧。其馀兗、豫之民,及呂布、張揚之遺眾,覆亡迫脅,權時茍從,各被創痍,人為讎敵。若回旆方徂,登高罔而擊鼓吹,揚素揮以啟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方今漢室陵遲,綱維弛絕,圣朝無一介之輔,股肱無折沖之勢,方畿之內,簡練之臣皆垂頭拓翼,莫所憑恃,雖有忠義之佐,脅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節?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圍守宮闕,外托宿衛,內實拘執,懼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腦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可不勖哉!

  操又矯命稱制,遣使發兵,恐邊遠州郡過聽而給與,強寇弱主違眾旅叛,舉以喪名,為天下笑,則明哲不敢也。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進。書到,荊州勒見兵,與建忠將軍協同聲勢,州郡各整戎馬,羅落境界,舉師揚威,并匡社稷,則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得操首者,封五行戶侯,賞錢五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宣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難,如律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聽說圣明的君主面臨危局制定策略來平定變亂,忠心的臣子面臨災難尋求對策來確立自己的地位,所以先有了不凡的人,然后有不凡的事;有不凡的事,然后能立不凡的功勛。這個不凡,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從前強大的秦國的國君卻很軟弱,趙高執政,專權控制政局,自己作威作福,當時的人受到脅迫,不敢直言。最終發生了望夷宮之變,導致滅族之禍,至今背負罵名。到了呂后時期,呂祿、呂產專政,擅自處理政事,以及宮內事務,控制軍隊,下級欺凌上級,全國的人都感到寒心,于是絳侯周勃、朱虛侯劉章,憤怒起兵,誅討叛亂,尊立太宗孝文皇帝,所以能國家興隆,他們也光照史冊,這就是大臣立功的典范。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作為曉諭劉備及各州郡討伐曹操的檄文,文章采用了條述的方式,對曹操的“苛虐”,即政治及為人上的嚴厲殘暴,一一道來,主要敘述了中平六年(189)董卓亂起至建安四年(199)曹操與公孫瓚暗通被發覺后退守敖倉這十余年間,曹操的所作所為來聲討曹操的。在列舉曹操“苛虐”的同時,始終伴隨著對袁紹“休明”即美好清明的頌揚。而十余年間,又以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漢獻帝都許為界,分兩個部分敘述。

  建安元年前,曹操從徒手起家到領兗州牧,曹操勢力的不斷壯大都得力于袁紹的提攜與幫助,檄文主要述及了三件大事:其一,曹操乃宦官之后,祖上無德,自身也好亂樂禍,沒有美德可言,但是袁紹在漢末掃除宦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作為曉諭劉備及各州郡討伐曹操的檄文,文章采用了條述的方式,對曹操的“苛虐”,即政治及為人上的嚴厲殘暴,一一道來,主要敘述了中平六年(189)董卓亂起至建安四年(199)曹操與公孫瓚暗通被發覺后退守敖倉這十余年間,曹操的所作所為來聲討曹操的。在列舉曹操“苛虐”的同時,始終伴隨著對袁紹“休明”即美好清明的頌揚。而十余年間,又以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漢獻帝都許為界,分兩個部分敘述。

  建安元年前,曹操從徒手起家到領兗州牧,曹操勢力的不斷壯大都得力于袁紹的提攜與幫助,檄文主要述及了三件大事:其一,曹操乃宦官之后,祖上無德,自身也好亂樂禍,沒有美德可言,但是袁紹在漢末掃除宦官之害與董卓之亂時,“收羅英雄,棄瑕取用”,任用曹操,授以奮武將軍,希望曹操能為漢室效犬馬之勞;其二,曹操愚昧輕佻,缺乏遠謀,多次兵敗喪師,在此情形之下,袁紹仍上表推薦曹操為東郡太守,后又讓曹操領兗州牧,就是希望曹操能像春秋時秦將孟明那樣,雖戰敗但能再立戰功;其三,曹操領兗州牧后,飛揚跋扈,殘害忠良,如殺九江太守邊讓,并納其妻子,致使士林憤痛,民怨沸騰,故其身敗徐州,又于濮陽被呂布擊敗,喪失兗州大部地域,只能游蕩東阿,沒有安身之處。而袁紹為了加強漢室力量、打擊叛黨,發兵征討呂布,使曹操于濮陽敗后不至于一蹶不振,并使曹操重領兗州牧。

  而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都許之后,挾天子以令諸侯,專制朝政。檄文中言袁紹因冀州北面公孫瓚進犯,派從事中郎徐勛讓曹操至洛陽修繕宮廟,護衛獻帝。而曹操借此放橫專行,敗法亂紀,專制朝政,賞罰由心。太尉楊彪忠心漢室,卻遭毒刑;議郎趙彥忠言直諫,卻被誅殺。曹操親自帶兵發掘梁孝王墓,開棺裸尸,毒施人鬼,可謂“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于操為甚”。袁紹因公孫瓚牽累,對曹操無暇整訓,只好忍讓包容,希望或可補救。而曹操包藏禍心,摧折棟梁,孤弱漢室。私下與公孫瓚來往,外助王師,內欲偷襲。會其陰謀發露,公孫瓚也被剿滅。曹師震懾,晝夜逃遁,屯據敖倉。欲憑黃河之險,抵擋大軍。袁紹奉漢威靈,率師百萬,戰馬千匹,并州、青州與荊州勇猛岀擊,直搗曹操大本營,其勢定可破操。而操軍吏士,能力戰的出自幽冀二州,其中有的原是袁紹部下,皆思鄉心切。其余皆是兗州、豫州之民,或是呂布、張揚的降卒,被迫茍從,人懷怨憤。若大軍南下,開啟降路,定兵不血刃,使曹軍土崩瓦解??梢钥闯觯脑跀⒉懿佟翱僚啊钡耐瑫r,始終伴隨著述袁紹之“休明”,即對曹操的提攜、重用、寬容與忍讓。而現在之所以進行討伐,實因“懼其篡逆之萌”。整篇檄文表現了從董卓之亂到官渡之戰這十余年來,曹操的種種劣跡,而文中的袁紹與曹操截然相反,始終表現出以國家為重,申明大義,為漢室肝腦涂地的忠臣義士的形象。整篇檄文將曹操的“苛虐”與袁紹的“休明”對比敘述,以引起共憤,達到聲討曹操的目的。

  《文心雕龍·檄移》一篇中稱:“凡檄之大體,或述此休明,或敘彼苛虐。指天時,審人事,算強弱·角權勢,標蓍龜于前驗,懸聚鑒于己然,雖本國信,實參兵詐。譎詭以馳旨,煒曄以騰說·凡此眾條,莫之或違者也·故其植義揚辭,務在剛健。插羽以示迅,不可使辭緩露板以宣眾,不可使義隱·必事昭而理辨,氣盛而辭斷,此其要也?!毕脑趦热萆闲枰U明我方優明主忠賢相、天時地利人和,同時揭示出對方的苛虐,君不明臣不賢、眾叛親離,天理難容。同時要言辭激烈、氣勢磅礴、言中肯綮、振奮人心。陳琳之文在這些方面做的可謂典范,內容上.處處將袁紹與曹操對比著寫,極力表現袁紹的仁德和勇武,先述及他以天下為己任,面對暴亂匯集天下英雄掃除奸佞,后又不斷表現他對曹操的仁義寬容、棄嫌任用:同時對曹操的罪惡反復渲染,出身是“贅閹遺丑六“本無懿憶”,自小“犭票狡鋒協”,“好亂樂禍”,作為統領戰術上輕進易退,為人殘虐無度,殺害忠良、毒戮生靈、無視君主、無視百姓,擺事實講道理,發出“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于操為甚!”的呼喊。同時言辭通暢、層層推進,多用排偶句、四字句以使得節奏明快、氣貫長虹,充分實現了檄文應具有效用,難怪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評其檄文為:“今之雋也?!?/p>

  在文學的審美追求方面,雖然是一篇應制文,但是陳琳卻在應制文的框架下巧妙地傳達著自身獨特的思想、真摯的情感、個性化的文風。

  首先,傳達了建功立業的政治理想。文章開頭即說“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聯系陳琳當時的經歷,先于何進帳下作主簿,當時所作的《諫何進召外兵一文》已經可見他對政治頗有見解,何進死后與眾人一起隨董卓進京,后見董卓殘害百姓、難成大器便轉而到州追隨袁紹,山此可知他自己內心正是希望能投靠明主以成就一番大事成為所謂非常之人。同時他又將袁紹塑造成為一個有勇有謀仁德為民的英雄形象,將曹操塑造成為殘暴昏庸、貪贊酷烈的奸臣形象,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他理想君主應具有和應摒棄的品質。

  其次,展現了真實的情感傾向,雖然檄文中對曹操的貶抑難免有夸張浪染的地方,但展現的是他的真實情感。在何進手下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他對宦官專權的痛恨,積極為何進出謀劃策以刺除宦官勢力,曹操作為宦官之后成為陳琳厭惡他的一個理由。從檄文中對曹操從祖父開始罵起就可看出:投奔袁紹是陳琳的自主選擇,他是在認可袁紹的處事方式的前提下才會選擇投其軍下,這樣又必然使其抱有對袁紹的贊許心態,所以文中對袁紹的褒揚是出于肺腑也是可想而知的;再者,曹操在當時的所作所為,如出戰不利、濫殺無辜、為人狡詐都是有史可查的,這種行為在位正直文人的眼中是十分不堪的,所以陳琳對其的痛斥也是出于內心的厭惡和痛恨。至于后來陳琳在袁紹死后又歸曹實乃情勢所迫,并不能說明陳琳對曹操的感情傾向。

  再次,充分展現了個性化的文風。曹丕在《又與吳質書》中評價道:“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文心雕龍·檄移》稱“陳琳之檄豫州,壯有骨鯁,雖奸閹攜養,章密太甚,發丘摸金,誣過其虐;然抗辭書釁,皦然露骨矣”,二者均提及此文一個共同特點:文氣剛健,有骨鯁之氣。這不僅和上文所提及的陳琳在文中反映了真實情感傾向、展現出文人的正直有關,同時與陳琳自覺地在句式上多用整句、辭藻的嚴謹華關、善于化用典故有關。具體說來,整句讀起來朗朗上口,一瀉而下,據粗略統計,該文281句,排偶句68句,四字句185句,已經具有明顯的駢體文的特征:典故的使用使得說理更具說服力,例如文章中多處引自《史記》:辭藻的嚴謹而華美,嚴謹處展現出春秋筆法的特色,大有一字定乾坤之妙,如稱袁紹幕府,對曹操直呼其名,又稱其為“鷹犬”“爪牙”“寇”等等,華美處能起到極強的渲染烘托作用,如對曹操惡行的貶斥,無一語有重復寫袁紹之軍威,從“爾乃大軍過蕩西山”直至“有何不滅者哉”,鋪排渲染、氣貫長虹:以上這些都是其氣勢剛健、痛快淋漓的文風的支撐??梢钥闯?,陳琳作文是以氣騁才,以才運氣,氣勢剛健卻又不流于拙樸,有骨鯁之氣而又文采斐然。o▲

,

參考資料:完善

1、 王德華.震雷始于曜電 出師先乎威聲(上)——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解讀[J].古典文學知識,2013(03):117-124 2、 李姝婭.從《為袁紹檄豫州》看陳琳的文學自覺意識[J].北方文學(中),2011(12):14,賞析

  作為曉諭劉備及各州郡討伐曹操的檄文,文章采用了條述的方式,對曹操的“苛虐”,即政治及為人上的嚴厲殘暴,一一道來,主要敘述了中平六年(189)董卓亂起至建安四年(199)曹操與公孫瓚暗通被發覺后退守敖倉這十余年間,曹操的所作所為來聲討曹操的。在列舉曹操“苛虐”的同時,始終伴隨著對袁紹“休明”即美好清明的頌揚。而十余年間,又以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漢獻帝都許為界,分兩個部分敘述。

  建安元年前,曹操從徒手起家到領兗州牧,曹操勢力的不斷壯大都得力于袁紹的提攜與幫助,檄文主要述及了三件大事:其一,曹操乃宦官之后,祖上無德,自身也好亂樂禍,沒有美德可言,但是袁紹在漢末掃除宦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作為曉諭劉備及各州郡討伐曹操的檄文,文章采用了條述的方式,對曹操的“苛虐”,即政治及為人上的嚴厲殘暴,一一道來,主要敘述了中平六年(189)董卓亂起至建安四年(199)曹操與公孫瓚暗通被發覺后退守敖倉這十余年間,曹操的所作所為來聲討曹操的。在列舉曹操“苛虐”的同時,始終伴隨著對袁紹“休明”即美好清明的頌揚。而十余年間,又以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漢獻帝都許為界,分兩個部分敘述。
陳琳

陳琳(?-217),字孔璋,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東北)人。先為何進主簿,后為袁紹典文章。袁氏敗后,陳琳歸曹操,曾為軍謀祭酒、管記室等職。陳琳以文章見長,尤以章表書檄諸體為最。曹丕曾說:「琳瑀(陳琳阮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jīn俊)也」(《典論·論文》)。陳琳的詩歌留下來的只有四首,以《飲馬長城窟》為最好。作品有輯本《陳記室集》。......[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上書諫獵

司馬相如〔兩漢〕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盡為難矣。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

西北有高樓

佚名〔兩漢〕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鴻鵠 一作:鳴鶴)......

贈從弟·其二

劉楨〔兩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孟母三遷

劉向〔兩漢〕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

巫山高

佚名〔兩漢〕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