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整個晚上,林子里都灑滿了星月的輝光;天上沒有一絲云,也沒聽見有雷震響。
天亮時出門,忽然見到溪水流得分外地湍急;因此上,我知道別的山曾經下過大雨,水宛轉流到這個地方。
注釋
星月白:指星星與月亮的光照得很亮。
云氣:云霧,霧氣。
平明:天剛亮時。
他山:別處的山。
永嘉四靈都喜歡描寫山水形勝,又善于捕捉生活中一兩件小事,用輕動靈快的筆墨描寫出來,惹人喜愛。這首小詩,寫夏天山中夜雨,全用虛寫,道人所未道,正是四靈詩中的妙作,在趣味上頗類楊萬里的絕句。
前兩句寫山間的夜晚,星月皎潔,無云無雷,緊扣一個“晴”字下筆。這是寫雨前之景。后兩句,以“平明”二字與上文的“夜”字相照應,以“忽見溪流急”與上文的“星月白”,“ 亦無云氣亦無雷”相照應,而“溪流急”又與“他山落雨來”互為因果,前者為果,后者為因。這是寫雨后之景。顯然,此詩在結構安排上是別出心裁的,寫雨,不寫雨中之景、雨本身,而由雨前之景一下子切換至雨后之景,跳躍性大,采用的頗似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永嘉四靈都喜歡描寫山水形勝,又善于捕捉生活中一兩件小事,用輕動靈快的筆墨描寫出來,惹人喜愛。這首小詩,寫夏天山中夜雨,全用虛寫,道人所未道,正是四靈詩中的妙作,在趣味上頗類楊萬里的絕句。
前兩句寫山間的夜晚,星月皎潔,無云無雷,緊扣一個“晴”字下筆。這是寫雨前之景。后兩句,以“平明”二字與上文的“夜”字相照應,以“忽見溪流急”與上文的“星月白”,“ 亦無云氣亦無雷”相照應,而“溪流急”又與“他山落雨來”互為因果,前者為果,后者為因。這是寫雨后之景。顯然,此詩在結構安排上是別出心裁的,寫雨,不寫雨中之景、雨本身,而由雨前之景一下子切換至雨后之景,跳躍性大,采用的頗似現代電影蒙太奇的剪輯手法,令人眼目為之一新。
詩的前兩句寫雨前之景,后兩句摹雨后之景,而下雨的過程也即雨本身則略而不寫,看似與寫雨無關,實卻無不關涉一個“雨”字。詩人寫雨前之景,強調昨夜天氣晴朗,實言此山無雨。后兩句寫雨后之景,突出“忽見溪流急”,并以之推知“他山落雨來”,原來是他山之陣雨注入溪中,形成了“溪流急”的景象。清代劉熙載云:“絕句取徑貴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翁詩寫山雨,正是采用了“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之法,且達到了“睹影知竿”之效,堪稱詠雨妙作。
詩題是“山雨”,偏不從雨入手,反過來,從題外擒入,極力寫天晴。詩說整整一夜,月光照著林間,星星在天上閃爍。詩把晴寫得很足,還加以“一夜”字,強調整個晚上都是如此,可詩人還嫌不足,進一步說,這一夜不但星月燦爛,連一絲云都沒有,也沒聽見雷聲。這第二句,補足第一句,分別從視覺及聽覺上寫,把晚晴說得很死,不容轉圜。三、四句卻突然一變,說天明時,見到溪中流水湍急,因此知道這座山以外的山曾經下過一場大雨。這兩句也寫得很肯定,與上兩句組成一對矛盾,出人意表,詩人驚喜的心情,強烈地表達了出來。詩寫雨,不通過正面寫,沒一句說雨如何,已奇;前兩句非但不寫雨,反而寫晴,更奇。妙在詩描述的不單單是普通的雨,完全是山中的雨,更使人感到奇。如果是在平地上,詩人晚上便會見到遠處的烏云、閃電;因為是山中,只能見到自己頭頂上一塊天,見不到山外的山,所以詩得以放筆寫晴,得以在第二天清晨的溪水上做文章,把極其矛盾的兩組景象統一在一首小詩中。永嘉四靈的詩巧就巧在這種出人意表的構思上,同時在景物中貫注了濃厚的生活情趣。
翁卷的《山雨》,不僅描寫了此山星白月朗,他山一霎雨過的奇異景象,而且抒發了詩人驚異的感情。而這情又不是直接抒發的,而是寓于景中,在跳動的景物描寫之中含蓄地抒寫了出來。▲
,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等 .宋詩鑒賞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1212-1213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