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我在《三國志》里早就認識了邊防重鎮巴丘,而今年歲老邁,只因避難才得以初次一游。
聽到寒風吹刮樹木的颯颯聲響充滿了廣闊的洞庭原野,又見慘淡的日光籠罩著岳陽樓。
四年來的風餐露宿、輾轉奔波使我的生活飽受侵擾;已到十月,洞庭水落,吐出了縱橫錯落的沙洲。
唉,朝廷未必會派魯肅這樣的良將鎮守上游,我這個書呆子卻空自焦急幾乎全白了頭。
注釋
巴丘:今湖南岳陽,歷代兵家戰略要地。
三分書:即《三國志》,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故事。
胡:指金人。
晚木:秋冬的樹木。
影:指日光。
吐亂
詩中首聯以《三國志》起首,奠定詠史的基調;頷聯描寫眼前之景,寫得氣象開闊;頸聯感慨自己政治上坎坷漂泊的際遇;尾聯反用孫權使魯肅屯巴丘事,表達內心的情感。全詩沉郁蘊藉,委婉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的憂國之情和報國之志。
首句“三分書里識巴丘”引用《三國志》說明巴丘的重要,為題目“書事”打下埋伏。詩人讀《三國志》時就認識巴丘的重要,總想能親臨其地。緊接“臨老避胡初一游”,句中“避胡”二字使此次之游充滿辛酸。胡指金人,自不待言。自然是初游,接下即寫所見景色及感受。
“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上句寫秋冬風急天高的聲勢,“酣”字用得活,這句是耳聞,寫聲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詩中首聯以《三國志》起首,奠定詠史的基調;頷聯描寫眼前之景,寫得氣象開闊;頸聯感慨自己政治上坎坷漂泊的際遇;尾聯反用孫權使魯肅屯巴丘事,表達內心的情感。全詩沉郁蘊藉,委婉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的憂國之情和報國之志。
首句“三分書里識巴丘”引用《三國志》說明巴丘的重要,為題目“書事”打下埋伏。詩人讀《三國志》時就認識巴丘的重要,總想能親臨其地。緊接“臨老避胡初一游”,句中“避胡”二字使此次之游充滿辛酸。胡指金人,自不待言。自然是初游,接下即寫所見景色及感受。
“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上句寫秋冬風急天高的聲勢,“酣”字用得活,這句是耳聞,寫聲。下句寫眼中所見,視線由廣闊的洞庭野收至岳陽樓。“抱”字也用得活,這句是目睹,寫色。上句給讀者一種動亂危迫的感覺,而下句卻表現日影緊抱岳陽樓這一洞庭野的中心景點,又使讀者從動亂中透出一線安定的希望。兩句相連,使讀者從景色引起更多的聯想。
第五句“四年風露侵游子”接“臨老避胡”而來,詩人從宣和七年(1125年)離京師到陳留,因金人入攻,輾轉奔波,已經四個年頭,“風露”二字既是自然界的風餐露宿,也含有政治上挫折和敵騎侵擾。“十月江湖吐亂洲”寫洞庭水落,湖里出現七大八小的沙洲。“吐”字用得生動險勁,“洲”上著一“亂”字,也隱寓世亂之感。
尾聯“未必上流須魯肅,腐儒空白九分頭”值得玩味,表面上是反用孫權使魯肅屯巴丘事。巴丘處在東吳的上游,是邊防要地,須得魯肅這樣的良將,方能把守。表面是說,現在未必需要魯肅這樣的人鎮守上游,自己是書呆子。卻為上游無人而急得頭發幾乎全白了,但是“空”急無補于事,從結構上是回應首句。可是細細琢磨,這兩句大有文章。題目是《巴丘書事》,卻沒有寫出什么事,原來所謂“書事”,就是讓讀者從這尾聯中去體會。這年七月,抗金老將宗澤在開封連呼三聲“渡河”,氣憤而死。這是因為宋高宗采取逃跑政策,不敢親冒矢石,北復中原。《三國志》寫周瑜至巴丘病重,上書孫權舉魯肅以自代。這里暗以周瑜比宗澤之死,但朝廷不知起用魯肅這樣“智略足任”的人才,言外之意,隱然有以魯肅自負的味道。但不便明說,所以隱約其詞,說“未必”,說“空白”,都該從反面理會。又怕讀者不易理解自己的苦心,所以題中著“書事”二字,使讀者聯系當時形勢,思索得之。宗澤死在七月,但消息傳到流亡中的陳與義耳中,已是十月,所以詩人用“書事”二字以為暗示,使讀者探索其難言之隱,憂國之情躍然紙上。
這首詩抒寫亂離,憂心國事;首尾呼應,中間兩聯意境雄闊,對仗精妙而又富于變化,“酣”“抱”“侵”“吐”四字,尤精彩、生動,聲調,音節,洪亮、沉著。全詩由敘事起,中間寓情于景,最后以議論、感嘆收結。聲情跌宕,氣韻雄深。▲
,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著.宋詩舉要: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06:第215-216頁 2、 繆鉞,霍松林,周振甫,吳調公,曾棗莊,葛曉音,陳伯海,趙昌平,莫礪鋒,劉永翔等撰寫.宋詩鑒賞辭典 新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7:第904-905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