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屈原文
柳宗元〔唐代〕〔〕
后先生蓋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羅兮,攬蘅若以薦芳。愿荒忽之顧懷兮,冀陳辭而有光。
先生之不從世兮,惟道是就。支離搶攘兮,遭世孔疚。華蟲薦壤兮,進御羔袖。牝雞咿嗄兮,孤雄束咮?哇咬環觀兮,蒙耳大呂。堇喙以為羞兮,焚棄稷黍。犴獄之不知避兮,宮庭之不處。陷涂藉穢兮,榮若繡黼。榱折火烈兮。娛娛笑舞。讒巧之嘵嘵兮,惑以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謂謨言之怪誕兮,反置瑱而遠違。匿重痼以諱避兮,進俞、緩之不可為。
何先生之凜凜兮,厲針石而從之?但仲尼之去魯兮,曰吾行之遲遲。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議夫子兮,曰胡隱忍而懷斯?惟達人之卓軌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從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視其覆墜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窮與達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義。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貳。沉璜瘞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仿佛其文章。托遺編而嘆喟兮,渙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驅詭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揮霍夫雷電兮,茍為是之荒茫。耀姱辭之?曭朗兮,世果以是之為狂。哀余衷之坎坎兮,獨蘊憤而增傷。諒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誠之既內激兮,抑銜忍而不長。羋為屈之幾何兮,胡獨焚其中腸。
吾哀今之為仕兮,庸有慮時之否臧。食君之祿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風之不可去兮,懷先生之可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先生逝世后約一千年的今天,我又一次被貶逐乘船來到湘江。為訪求先生的遺跡我來到汨羅江畔,采摘杜蘅向先生敬獻芳香。愿先生在荒茫中能顧念到我,讓我榮幸地向你傾訴衷腸。
先生不屈從世俗不隨波逐流,只遵循正確的政治主張。當時國家是那樣當時國家是那樣的殘破紛亂,你生活的世道實在令人憂傷。華貴的禮服被拋棄在地上,卻穿起羊皮做的粗劣衣裳。母雞咯咯亂叫,昂然獨立的公雞卻不能放聲高唱。庸俗下流的曲調人們圍住欣賞啊,對高雅美妙的音樂反而捂住耳朵。把毒藥當成美好的食物,卻把真正的糧食拋棄燒光。明明是牢獄卻不知回避,丟下美麗的宮殿任其荒涼。陷進泥坑坐在骯臟的地方弄得滿身污穢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這是作者被貶后所作憑吊屈原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贊美了屈原堅貞不渝的愛國精神,同時借以抒發了自己堅持理想和操守的決心,同時,文中滲透著作者愛國憂國的思想感情。文章采用了離騷體的形式。語頗雋永,耐人尋味。
文章共分為五段,第一段交代了“逐而浮湘”感慨為文的心境,奠定了正文的情感基調。“先生之不從世兮,唯道是就”,熱情歌頌了屈原不隨波逐流的崇高品質和始終不渝的愛國情懷。
文章第二段運用對比的手法集中敘述楚國的貴族保守勢力對屈原的迫害。“華蟲薦壤兮,進御羔袖。牝雞咿噯兮,孤雄束咮”,形象地表現了楚國上層集團內部在內政、外交上的尖銳斗爭。而“哇咬環觀兮,蒙
展開閱讀全文 ∨,這是作者被貶后所作憑吊屈原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贊美了屈原堅貞不渝的愛國精神,同時借以抒發了自己堅持理想和操守的決心,同時,文中滲透著作者愛國憂國的思想感情。文章采用了離騷體的形式。語頗雋永,耐人尋味。
文章共分為五段,第一段交代了“逐而浮湘”感慨為文的心境,奠定了正文的情感基調。“先生之不從世兮,唯道是就”,熱情歌頌了屈原不隨波逐流的崇高品質和始終不渝的愛國情懷。
文章第二段運用對比的手法集中敘述楚國的貴族保守勢力對屈原的迫害。“華蟲薦壤兮,進御羔袖。牝雞咿噯兮,孤雄束咮”,形象地表現了楚國上層集團內部在內政、外交上的尖銳斗爭。而“哇咬環觀兮,蒙耳大呂。堇喙以為羞兮,焚棄稷黍。犴獄之不知避兮,宮庭之不處。陷途藉穢兮,榮若繡黼。榱折火烈兮,娛娛笑舞。讒巧之嘵嘵兮,或以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愈西施。謂謨言之怪誕兮,反置填而遠違”,則生動說明了楚懷王忠奸不辯,良莠不分,聽信讒言,甚至對鄭袖、靳尚等人公然接受秦國賄賂、出賣楚國利益的行為而不察覺,最終落得個被秦扣留,死于秦國的下場。楚懷王死后,頃襄王即位,完全依靠奸佞治國,使楚國更加殘破、散敗,“支離搶攘兮,遭世亂疾”,便是當時楚國國情的真實寫照。
文章第三段則連用五個反問句,猛烈抨擊了當年迫害屈原的貴族保守勢力,熱情謳歌了屈原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表達了作者對屈原的景仰、贊美、理解和同情。特別是最后四句,將以上諸般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
文章第四段的開頭,作者以逝者遺留的傳世之作推求屈原的音容笑貌,繼而將自己的悲哀之情推向高潮。“涼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一句,則以畫龍點睛之筆,概括反映了屈原對中國文學史的貢獻以及研究屈原一生遭遇的途徑。
文章第五段,作者借悼念屈原,感嘆自己。聲長而語悲,情哀而意深。? 縱觀全文,柳宗元對楚國黑暗腐朽的政治給予了強烈的批判,贊美了屈原堅持理想、寧死不屈的精神。作者通過憑吊屈原來發泄自己對當時政治現實的不滿,以表達像屈原那樣無論受到多大的迫害,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決心。文章充分發揮了騷體賦的長處,語言上眾多“兮”字的運用,形成了一唱三嘆、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形式上的這種特點與所要表達的沉痛哀婉、悲憤真摯的感情相結合,進一步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參考資料:完善
1、
李生萬編著.祭文名篇注譯賞析: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07:第193頁
2、
(唐)柳宗元著;劉振鵬主編.柳宗元文集 2:遼海出版社,2010.05:第49頁
創作背景
這是作者被貶后所作憑吊屈原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贊美了屈原堅貞不渝的愛國精神,同時借以抒發了自己堅持理想和操守的決心,同時,文中滲透著作者愛國憂國的思想感情。文章采用了離騷體的形式。語頗雋永,耐人尋味。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貞元九年(793)進士,曾為監察御史。唐順宗時為禮部員外郎,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集團。這個政治改革集團,反對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推行免除部分苛捐雜稅等具有進步意義的政策。因為改革觸犯了宦官權豪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憲宗李純繼位后,改變遂告失敗,王叔文被殺,柳宗元等人被貶到邊遠的地區。柳宗元先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縣)司......[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