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酷熱難熬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到西樓乘涼。
山澤凝聚著炎炎的暑氣,銀河閃耀著湛盧似的亮光。
驕陽早已曬干了滋潤萬物的露水,曠野寧靜卻沒有涼風(fēng)送爽。
熱浪滾滾汲取井水洗澡,火燒般的燥熱打開門扉納涼。
靠著欄桿久久地徘徊傍徨,熱汗淋漓在全身四處流淌。
這么熱難道還談得上什么保養(yǎng)嗎?抬頭見北斗,將疑問訴上蒼。
我知道自己不是姑射山上肌膚如冰雪的處子,想要以靜勝熱實在是毫無希望。
注釋
苦熱:為熱所苦。
中夜:半夜。
褰(qiān):撩起,披起。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
全篇緊扣詩題,句句寫“夏夜苦熱”。起首二句開門見山,交代時間、處所,直截點題,并提挈全篇。永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fēng)氣候,夏日溫度高,且時間長。詩人半夜尚不能入睡,悄悄起身登西樓去乘涼;夜半如此,驕陽暴曬的白天,可想而知。簡略幾筆,就高度概括了夏天之熱,生靈之苦。
“山澤凝暑氣”四句是登西樓時之所見所感,極寫赤日炎炎似火燒的環(huán)境。時值中夜,山澤還如蒸籠,凝聚著暑熱的炎氣;長天無云,銀河里也閃耀著刺眼的光輝;太陽烈焰的燒烤,滋潤萬物生長的露水已無影無蹤;四野寧靜,沒有一絲涼風(fēng)。
“探湯汲陰井”四句是登西樓后的活動,極寫詩人如在火爐中熬煎的苦況。炎熱不可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全篇緊扣詩題,句句寫“夏夜苦熱”。起首二句開門見山,交代時間、處所,直截點題,并提挈全篇。永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fēng)氣候,夏日溫度高,且時間長。詩人半夜尚不能入睡,悄悄起身登西樓去乘涼;夜半如此,驕陽暴曬的白天,可想而知。簡略幾筆,就高度概括了夏天之熱,生靈之苦。
“山澤凝暑氣”四句是登西樓時之所見所感,極寫赤日炎炎似火燒的環(huán)境。時值中夜,山澤還如蒸籠,凝聚著暑熱的炎氣;長天無云,銀河里也閃耀著刺眼的光輝;太陽烈焰的燒烤,滋潤萬物生長的露水已無影無蹤;四野寧靜,沒有一絲涼風(fēng)。
“探湯汲陰井”四句是登西樓后的活動,極寫詩人如在火爐中熬煎的苦況。炎熱不可擋,詩人想方設(shè)法來解暑:汲井水沖涼,開門扉納涼,靠著欄桿乘涼。但是,井水卻成了滾燙的開水,打開門灼焰撲面。
最末四句,基于以上厚實的鋪墊,詩人直接抒寫了自己的感觸。面對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如此致命的氣候,詩人簡直難于呼吸,他抬頭看見北斗,不禁向蒼天提出質(zhì)疑:長此下去,萬物怎能蕃長?生靈怎能延續(xù)?此時,讀者似乎看見詩人在仰天長嘯:何當一夕金風(fēng)起,為我掃除天下熱!但是,這美好的愿望是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引用“姑射子”這一典故,自嘲自解,既然不能以靜勝熱,就只能悵恨無邊了。結(jié)尾以反詰語收束,詩的意境也漸臻極頂。
詩人筆下的夏夜,實在令人望而生畏。表現(xiàn)入微,首先取決于作者的體物入神。詩人長期困居永州,對當?shù)貧夂蛴袠O深入細致的感受,再經(jīng)過縝密的構(gòu)思和精心提煉,才收到了如此精妙的藝術(shù)效果。由于詩人將自己的感受、情緒寫得很形象,很具體,就隱含著一種抽象的概念,因而帶有象征意味。柳宗元生活在唐代由盛而衰的轉(zhuǎn)變時期,統(tǒng)治階級奢侈腐化,賦稅徭役日增,老百姓困苦不堪,形成了“貧者愈困餓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橫侈泰而無所忌”(《答元饒州論政理書》)的局面。詩人在永州期間廣泛地接觸百姓,對民間疾苦有所了解,《捕蛇者說》一文就以毒蛇與賦斂作比襯,深刻地揭露了唐王朝統(tǒng)治集團“苛政猛于虎”的黑暗現(xiàn)實。因此,詩人寫夏夜酷熱使人難以忍受,這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而且又暗示著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唐王朝的暴政,使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在死亡線上掙扎,還有什么“亭毒”可言!這正如杜甫在《無家別》所言“何以為蒸黎”一樣,把老百姓逼到?jīng)]法做老百姓的境地,又怎能做老百姓的主上呢?大唐王朝的統(tǒng)治又怎能鞏固呢?這種在比興中巧寓象征的手法,大大地拓展了詩的內(nèi)涵,又增強了藝術(shù)表達效果?!?/p>,
本節(jié)內(nèi)容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wù)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fēng)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fēng)。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