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春望

白居易〔唐代〕〔〕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杭州城外望海樓披著明麗的朝霞,走在護江堤上踏著松軟的白沙。
呼嘯的錢塘濤聲春夜傳入伍員廟,嬌嫩的綠柳春色包蘊在蘇小小家。
紅袖少女夸耀杭綾柿蒂織工好,青旗門前爭買美酒飲“梨花”。
是誰開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長滿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綠色裙腰彎彎斜斜。

注釋
望海樓:作者原注云:“城東樓名望海樓。”
堤:即白沙堤。
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殺害。伍員逃到吳國,佐吳王闔廬打敗楚國,又佐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后因受讒毀,為夫差所殺。民間傳說伍員死后封為濤神,錢塘江潮為其怨怒所興,因稱“子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首聯,先推出“望海樓”“護江堤”,是因為樓高、堤長足可貫領通篇,它們在輝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襯成一派秾麗暢朗的氣氛,漸啟以下佳境。在這里,“照”樓曙色和霞光屬客觀現象,“踏”堤遨游則是游人的興趣,一靜一動,皆從詩人眼中見出,緊扣題目的“望”字。詩中原注:“城東樓名望海樓”,又杭城臨錢塘江,故筑堤。次聯轉過一層,始引出顯著的季節特征:春潮洶涌,夜濤摩蕩,聲響直振吳山頂的伍公廟;柳枝掩映,蘇小家正當新綠深處,春光似乎就凝匯在她如花的年華和火一般的熱情里……這兩句聲色交織、虛實相襯,分別從視聽感知里生發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聯想,一并融進涵納著深沉悠遠的歷史內容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首聯,先推出“望海樓”“護江堤”,是因為樓高、堤長足可貫領通篇,它們在輝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襯成一派秾麗暢朗的氣氛,漸啟以下佳境。在這里,“照”樓曙色和霞光屬客觀現象,“踏”堤遨游則是游人的興趣,一靜一動,皆從詩人眼中見出,緊扣題目的“望”字。詩中原注:“城東樓名望海樓”,又杭城臨錢塘江,故筑堤。次聯轉過一層,始引出顯著的季節特征:春潮洶涌,夜濤摩蕩,聲響直振吳山頂的伍公廟;柳枝掩映,蘇小家正當新綠深處,春光似乎就凝匯在她如花的年華和火一般的熱情里……這兩句聲色交織、虛實相襯,分別從視聽感知里生發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聯想,一并融進涵納著深沉悠遠的歷史內容的“伍員廟”“蘇小家”里,使古老的勝跡超越時空,帶上了現實感,并給讀者以審美的愉悅。

  第三聯從前面連輻直下的四處景點移開目光,注視到民俗人事上來。江南絲織業繁盛,故詩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物產》記載,這是綾的花紋;又當地產美酒,詩中亦自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這里特以二者并舉,描寫杭州女工織藝的精巧和當時人們爭飲佳醪的民俗風情,勾勒出繁榮興旺的社會景象。而“紅袖”與“青旗”、“柿蒂”與“梨花”的顏色對照、品物相襯,更象一幅工麗雅致的畫圖,流溢著濃郁活潑的生活情趣。尾聯以登高遠眺所見的闊大場景收束,暗與首句照應。“湖寺西南路”,指由斷橋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長堤,兩旁雜花草木密布,詩中自注說:“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請看,滿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飄動,白堤上煙柳蔥蘢,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綠色飄帶。上句就“誰開”提唱,故設問答,接著用了“裙腰”這個絕妙的比喻,使人聯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一位風姿綽約的妙齡少女的化身。▲

,

參考資料:完善

1、 余冠英 .《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 .
創作背景
首聯,先推出“望海樓”“護江堤”,是因為樓高、堤長足可貫領通篇,它們在輝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襯成一派秾麗暢朗的氣氛,漸啟以下佳境。在這里,“照”樓曙色和霞光屬客觀現象,“踏”堤遨游則是游人的興趣,一靜一動,皆從詩人眼中見出,緊扣題目的“望”字。詩中原注:“城東樓名望海樓”,又杭城臨錢塘江,故筑堤。次聯轉過一層,始引出顯著的季節特征:春潮洶涌,夜濤摩蕩,聲響直振吳山頂的伍公廟;柳枝掩映,蘇小家正當新綠深處,春光似乎就凝匯在她如花的年華和火一般的熱情里……這兩句聲色交織、虛實相襯,分別從視聽感知里生發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聯想,一并融進涵納著深沉悠遠的歷史內容的“伍員廟”“蘇小家”里,使古老的勝跡超越時空,帶上了現實感,并給讀者以審美的愉悅。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后遷居下鄧邽(今陜西渭南縣)。早年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地接觸和了解。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唐憲宗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請嚴緝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曾......[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