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仍用前韻

蘇軾〔宋代〕〔〕

亂山環合水侵門,身在淮南盡處村。
五畝漸成終老計,九重新掃舊巢痕。
豈惟見慣沙鷗熟,已覺來多釣石溫。
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亂山環繞我的住所,江水侵襲我的屋門,長久以來我居住在淮南盡頭荒遠的小村。
置下五畝薄田終老此地的計劃逐漸形成,朝廷新政掃除我昔日窠巢不留一點舊痕。
沙鷗豈止見慣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經常來到江邊垂釣,坐的石臺也是半溫。
很久以前我就與東風作好了今天的約定,當美麗的梅花再度開放,我將重返朝廷。

注釋
環合:環繞。
盡處村:盡頭荒遠的村子。
終老計:終老的計劃。
九重:指朝廷。
沙鷗熟:《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游,鷗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詩首句寫黃州的環境,次句寫黃州的地理位置,是個人抒情。三、四句寫決定終老黃州,三句言終老的物質準備,四句言朝廷官制上的更革,為自己的終老創造了政治條件。五、六句承“終老計”,謂對終老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末二句繼續表達上二句沒有表達完的意思:作者希望每年的正月二十日,梅花再度開放。這里說的梅花再開,也隱隱約約地包含了希望朝廷起用的意思。全詩以溫雅含蓄的筆調寫政治失意之悲,愈覺感情沉厚。

  蘇軾初到黃州,住定惠院,后遷臨皋亭,后又筑雪堂,家住臨皋。首聯的“淮南盡處村”,即指他在黃州的住處。“亂山環合”、“水侵門”、“淮南盡處”, 寫出了蘇軾住處的環境特點:亂山環抱,江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首句寫黃州的環境,次句寫黃州的地理位置,是個人抒情。三、四句寫決定終老黃州,三句言終老的物質準備,四句言朝廷官制上的更革,為自己的終老創造了政治條件。五、六句承“終老計”,謂對終老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末二句繼續表達上二句沒有表達完的意思:作者希望每年的正月二十日,梅花再度開放。這里說的梅花再開,也隱隱約約地包含了希望朝廷起用的意思。全詩以溫雅含蓄的筆調寫政治失意之悲,愈覺感情沉厚。

  蘇軾初到黃州,住定惠院,后遷臨皋亭,后又筑雪堂,家住臨皋。首聯的“淮南盡處村”,即指他在黃州的住處。“亂山環合”、“水侵門”、“淮南盡處”, 寫出了蘇軾住處的環境特點:亂山環抱,江水侵門,荒遠偏僻。

  蘇軾在臨皋亭筑南堂住家,又寫下了《南堂》五首,其中《南堂》之四:“山家為割千 房蜜,稚子新哇五畝蔬。”頷聯中的“五畝“可能指臨皋的“五畝蔬”。說自己在南堂住家, 有田里的五畝蔬,可以逐漸為終老作打算了。為什么想在黃州終老呢?因為朝廷已經不用他 了。“九重新掃舊巢痕”,暗指當時王安石革新官制,蘇軾曾任職過的史館被撤除。陸游在《施 司諫注東坡詩序》中解釋這一句說:“昔祖宗以三館(按:弘文、集賢、史館三館,負責藏 書、校書、修史等事)養士,儲將相才。及元豐官制行(按:王安石改革官制),罷三館。 而東坡蓋嘗直史館,然自謫為散官,削去史館之職久矣,至是史館亦廢,故云‘新掃舊巢痕”’。

  三聯承“終老計”說,“豈惟見慣沙鷗熟?已覺來多釣石溫。”蘇軾說要終老黃州,不只是跟江邊的沙鷗混熟了,還覺得來的次數多了,他釣魚所坐之石也覺變暖了。這首詩說與鷗鳥已熟,釣石已溫,含有甘心退隱,忘掉其他想法的意思。

  他雖說要終老黃州,但還忘不了朝廷,所以又說:“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長久與東風約定,到了正月里,梅花的香魂先返回去,梅花再一度開放。即他希望自己能再回朝廷,宋神宗能再用他。唐末詩人韓偓有《湖南梅花一冬再發偶題于花援》一詩,韓偓認為雖被排擠到湖南,但想著唐昭宗了解他,還能再起。梅花的花朵通體像玉,湖南梅花一冬兩次開,第二次開好比魂的返回,意即希望他能再回朝廷。蘇軾詩的末句即化用韓偓詩意,渾然無跡。王文誥注:“公《歷陳仕跡狀》云:‘先帝復對左右,哀憐獎激,意欲復用,而左右固爭,以為不可。臣雖在遠,亦具聞之。’此段語意適當其時,正此句之本意所謂‘暗香先返’者也。”神宗有起用他的意思,故稱“與東風約今日”。詩題“復出東門”有尋春的意思,即希望梅花再開,他能再起用。

  這首詩情意溫厚,用思雅正。陳衍《宋詩精華錄》認為這首詩有《詩經·國風·邶風·旄丘》之意,《旄丘》有云:“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小序》說;“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衛。衛侯不能修方伯連率之職,黎之臣子以貴于衛也。”責怪衛侯為何這么久不來救黎侯。可是蘇軾的詩只說自己習慣于這種隱居生活,沒有一點責怪的意味,顯得更其溫柔敦厚。又說“漸成終老計”,如同這是他自己的打算,不說被朝臣排擠陷害,只說“九重新掃舊巢痕”,朝廷有新的作為,也很含蓄。他希望能夠歸朝奉職,這種希望在詩題里只說“復出東門”,含有尋春的意思,這個春天,即“暗香先返玉梅魂”,指梅花在正月里落后再開,比喻他在罷斥后能再回朝。▲

,

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12-413
創作背景
這首詩首句寫黃州的環境,次句寫黃州的地理位置,是個人抒情。三、四句寫決定終老黃州,三句言終老的物質準備,四句言朝廷官制上的更革,為自己的終老創造了政治條件。五、六句承“終老計”,謂對終老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末二句繼續表達上二句沒有表達完的意思:作者希望每年的正月二十日,梅花再度開放。這里說的梅花再開,也隱隱約約地包含了希望朝廷起用的意思。全詩以溫雅含蓄的筆調寫政治失意之悲,愈覺感情沉厚。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