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柳絲長

晏幾道〔宋代〕〔〕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
雪香濃,檀暈少。枕上臥枝花好。春思重,曉妝遲。尋思殘夢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柳枝細長,桃樹嫩葉小小,這靜寂的深院啊,終日沒有人到來。日光淡淡,濃綠的樹叢籠罩著漠漠輕煙,幾聲黃鶯啼叫劃破了深院的沉寂。
雪白的肌膚透出濃濃芳香,眉旁妝暈消褪,只有枕頭上枝梢疊壓的繡花,依舊嬌艷美麗。春日撩起的思緒沉重,晨無心梳妝,仍獨自癡癡地尋思著清晨殘夢的記憶。

注釋
更漏子:詞牌名,又名《付金釵》《獨倚樓》《翻翠袖》等。此調有兩體,四十六字者始于溫庭筠,唐宋詞最多。《尊前集》注:大石調。又屬商調。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詞,無別首可錄。 比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爐香》、《更漏子·柳絲長》等。
流鶯:圓潤婉轉的鶯鳴。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詞表現了一個思婦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戀。詞的上片描寫庭院中的景物,下片轉入居室內部,直接描寫女子的外貌和內心。全詞以閑雅的筆調和深婉的情致,抒寫了春日閨思的情懷,創造出一種純美的詞境。

  “紅日淡,綠煙輕,流鶯三兩聲。”明點“紅”、“綠”二字,照應開頭寫柳、寫桃的暗表兩種顏色;寫到鳥兒,卻又把黃鶯的“黃”字隱去,改作“流鶯”,以表其來來往往快速飛動之狀態。描寫春天景物,筆法極盡交錯變化之能事,真可謂匠心巧運了。加上了動態,加上了聲音,終于把庭院里的春光寫足,而尤其應該注意的是,不可忽略“流鶯三兩聲”一句在詞中的重要作用。請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鳥的叫聲,更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詞表現了一個思婦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戀。詞的上片描寫庭院中的景物,下片轉入居室內部,直接描寫女子的外貌和內心。全詞以閑雅的筆調和深婉的情致,抒寫了春日閨思的情懷,創造出一種純美的詞境。

  “紅日淡,綠煙輕,流鶯三兩聲。”明點“紅”、“綠”二字,照應開頭寫柳、寫桃的暗表兩種顏色;寫到鳥兒,卻又把黃鶯的“黃”字隱去,改作“流鶯”,以表其來來往往快速飛動之狀態。描寫春天景物,筆法極盡交錯變化之能事,真可謂匠心巧運了。加上了動態,加上了聲音,終于把庭院里的春光寫足,而尤其應該注意的是,不可忽略“流鶯三兩聲”一句在詞中的重要作用。請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鳥的叫聲,更加反襯出庭院的寂靜,這是“鳥鳴山更幽”的道理;第二,從全篇的結構上說,是鳥聲喚醒了春閨獨宿的女子,下片接著描寫女子醒來以后的情況,可見,鳥聲起到了把上下兩片連接在一起的作用。

  下片轉入居室內部,直接描寫女子的外貌和內心。先寫她被鳥聲喚醒,尚未起床時的情況:“雪香濃”,言其肌膚潔白似雪,濃香馥郁;“檀暈少”是說經過了一夜睡眠,她臉上的脂粉已然淡卻;“枕上臥枝花好”,是說女子起身離枕,露出了枕面上刺繡的斜枝花卉,并且以花比人,言其貌美。接下來,描寫女子心事重重的慵懶之態。“春思重”是點題之筆,是閨情這類題目的核心所在,當寓含“悔教夫婿覓封侯”之意;“曉妝遲”,晨起無心梳妝,當寓含“誰適為容”之意;“尋思殘夢時”,所夢為何,毋須明言,但引她尋思,必是好夢,然而,夢境雖好,奈其殘破何,又奈其虛幻何!收束之句,委婉含蓄,韻致無窮,最見筆力。

  全詞突出運用對比和反襯的手法。從全詞來看,上片描繪春光美麗,下片卻寫閨中的女主人公臉色憔損,春思重重,遲遲不起。景與人的對照,形成強烈的矛盾和不和諧。這正反襯了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從上片來看,外界是一幅有聲有色充滿生機的春景圖,深院里卻是“無人到”的冷冷清清的寂然無聲的境界,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反襯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從下片來看,龍腦香所散發的香氣制造了客觀的溫馨氛圍,而女主人的主觀卻是“春思重”,“曉妝遲”而且臉上光色少了。主客觀對照又是極不和諧,又反襯出“春思”的深重,所以盡管龍腦香濃,卻提不起女主人公的精神來。▲

,

參考資料:完善

1、 王雙啟編著,晏幾道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1,第209頁 2、 何綿山著,古代詩詞鑒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303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詞表現了一個思婦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戀。詞的上片描寫庭院中的景物,下片轉入居室內部,直接描寫女子的外貌和內心。全詞以閑雅的筆調和深婉的情致,抒寫了春日閨思的情懷,創造出一種純美的詞境。
晏幾道

晏幾道(約1048-1118,一說約1030─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宰相晏殊的幼子,一生落拓不得志。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鄭俠上書請罷新法,獲罪下獄。在鄭俠家中搜得晏幾道的贈詩,中云:「春風自是人間客,主張繁華得幾時。」遂被牽連下獄。元豐五年(1082)監潁昌許田鎮。由于懷才不遇,「陸沉于下位」,晚年甚至弄得衣食不濟。黃庭堅在《小山詞序》中說:「叔原,固人英也。......[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