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隋堤大路上,天色已晚,茫茫一片霧氣迷漫著路旁的柳樹。冷冷清清的月光,宛如給大地蓋上一層輕輕的沙罩。我再一次住在河橋的深處。畫船不知人間情意,只顧一直前行,任蒼茫的煙波隔著前路。只等行人喝得大醉,又蓋著厚厚的被套,它便載著傷心的離人帶走,同時載走了多少的離別之情。
想到從前在京師,經常到樹林邊的亭臺樓閣中游玩。青樓中的那些歌女都與我相識。我也看慣了她們的華麗裝扮,和她們的動人舞姿。如今我一個人卻宿在這小小的漁村水邊,漫漫長夜難以度過,對著一縷青煙,我自言自語。誰知我孤單寂寞,來到我身邊與我相伴。
注釋
尉遲杯:詞牌名,雙調,上片48字,下
此詞開頭的“隋堤路”,是指宋之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因為是隋煬帝所開大運河的一段,故名。“漸日晚,密靄生深樹”,寫徘徊汴堤而未曾登船之際,但見日色漸漸向晚,濃重的暮靄正從茂密的樹林中彌漫開來。
接下來二句,化用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詩意,寫出主人公獨自悵望江天,孤寢船上的情景。
“無情畫舸,都不管、煙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將離恨歸去。”這幾句寫分手時的情景,用的就是借物達意手法。這詞寫餞別情景是從鄭仲賢《送別》詩脫化出來的。王氏所謂“詩意出側面”,是指詩情借物宣泄,遷怨于物。有情人偏遇著這無情的畫舸,它全然不管戀人們難分難舍,將行人連同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此詞開頭的“隋堤路”,是指宋之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因為是隋煬帝所開大運河的一段,故名。“漸日晚,密靄生深樹”,寫徘徊汴堤而未曾登船之際,但見日色漸漸向晚,濃重的暮靄正從茂密的樹林中彌漫開來。
接下來二句,化用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詩意,寫出主人公獨自悵望江天,孤寢船上的情景。
“無情畫舸,都不管、煙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將離恨歸去。”這幾句寫分手時的情景,用的就是借物達意手法。這詞寫餞別情景是從鄭仲賢《送別》詩脫化出來的。王氏所謂“詩意出側面”,是指詩情借物宣泄,遷怨于物。有情人偏遇著這無情的畫舸,它全然不管戀人們難分難舍,將行人連同離恨都載走了。這里遷怨畫舸,就是側寫。物本無情,視為有情,以責怪于物來表達自己的離情別恨,是借物達意的一種方式;離恨、離愁是一種感情,都是虛的,然而詩人們卻常常化虛為實,將愁恨說成是有形體有重量的東西。這里船載離恨,就是化虛為實。
“因思舊客京華,長偎傍疏林,小檻歡聚。冶葉倡條俱相識,仍慣見、珠歌翠舞。”這是寫昔日京華相聚的歡樂場面。“冶葉”句化用李商隱《燕臺詩》“冶葉倡條遍相識”。所謂“冶葉倡條”,乃指歌妓。
詞中主人公的戀人,也是歌妓一流人物。所以他同歌妓們廝混得很熟,常一起,觀賞她們歌舞。這歡樂的回憶,與“漁村水驛,夜如歲、焚香獨自語”,恰成鮮明對比。人由聚而散之際,回想歡樂聚會,必添愁情離懷。回憶對比,是很能觸發情感的。周邦彥這首詞,除用回憶對比外,還有一種對比,就是夢境和現實對比。“有何人、念我無聊,夢魂凝想鴛侶”,這個結尾,詞評家多以為寫得拙直、率意。這個收尾是不夠含蓄的,但是感情還是十分樸實濃烈的。這里用了眼前實境和夢中虛境相對照,現實是舟中獨處,夢中卻是鴛侶和諧。“鴛侶”一詞已近于抽象化,形象不夠豐滿。但還是足以補出離情別恨的。
此詞以宦游途中水驛之夜的情景為中心而將追憶念想層層展開。全詞由景及情,由今及昔,寫眼前景采用白描手法,敘寫追思往事時用借物達意。反襯對比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結句直抒性情而不借景烘托,可謂大巧若拙,別具魅力。▲
,參考資料:完善
1、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040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