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昌松東界山行

高適〔唐代〕〔〕

鳥道幾登頓,馬蹄無暫閑。
崎嶇出長坂,合沓猶前山。
石激水流處,天寒松色間。
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鳥兒才能飛越的山路上簸顛,馬蹄篤篤沒有一刻偷閑。
好容易通過一道崎嶇的長坡,又有重重疊疊的大山出現在眼前。
湍急的水流沖激著巨石,松樹的枝葉劃破了寒天。
為王事奔波路程尚沒有走盡,且不要過早地回看刀環。

注釋
昌松:縣名,唐隴右道武威郡屬縣,故城在今甘肅古浪縣西。
鳥道:只有鳥才能飛越的山道。多用來稱險峻的山路。登頓:忽上忽下、忽行忽止,形容山路的難走。
坂(bǎn):山坡,斜坡。
合沓(tà):重疊。
激:拍打、碰撞。
王程:奉王命差遣的行程。
顧刀環: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首聯中“鳥道”,寫山之高峻;“登頓”,上下意,詩中指翻山越嶺。“幾登頓”“無暫閑”,概括地描述了行人馬不停蹄.在崇山峻嶺中奔走的情景。以“幾”修飾“登頓”,可見行人已走的路程之長。這兩句落筆“山行”,既點題,也為后文作了鋪墊。

  頷聯寫行人在鳥道上跋涉已久,一定非常疲憊,走出漫長崎嶇的山坡,滿以為山路已盡,展現在面前的將是一望無際的平川,誰知起伏的山巒又如剛才走過的山一樣橫亙在面前。用一“出”字、一“猶”字,生動地顯示了行人錯以為山路已盡的興奮,以及看到眼前橫亙的山巒后失望、厭煩的情緒。兩句詩一揚一抑,既寫山路,又寫行人;寫山路回應“幾登頓”,寫行人回應“無暫閑”;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首聯中“鳥道”,寫山之高峻;“登頓”,上下意,詩中指翻山越嶺。“幾登頓”“無暫閑”,概括地描述了行人馬不停蹄.在崇山峻嶺中奔走的情景。以“幾”修飾“登頓”,可見行人已走的路程之長。這兩句落筆“山行”,既點題,也為后文作了鋪墊。

  頷聯寫行人在鳥道上跋涉已久,一定非常疲憊,走出漫長崎嶇的山坡,滿以為山路已盡,展現在面前的將是一望無際的平川,誰知起伏的山巒又如剛才走過的山一樣橫亙在面前。用一“出”字、一“猶”字,生動地顯示了行人錯以為山路已盡的興奮,以及看到眼前橫亙的山巒后失望、厭煩的情緒。兩句詩一揚一抑,既寫山路,又寫行人;寫山路回應“幾登頓”,寫行人回應“無暫閑”;寫山行非常真切,寫行人十分細膩。

  頸聯描寫山間的具體景物。水石相激。湍奔而去,耐寒的松樹,樹色蒼涼,令人頓生寒意。詩人驅馬趕路,走出長坂,又入群山,“山行”的辛苦、乏味自在不言之中。現在又要過激流,穿寒松,荒寒的景象使山行之人不能不生孤寂、厭倦之感。

  尾聯詩人在自覺厭倦之時,馬上自激自勵:王事未盡,不當思歸。“王程”二字總管“山行”,點明了此次”山行”的意義。“顧刀環”句用漢朝李陵的典故。李陵留匈奴后,漢使任立政等見到他,難以私下說話,便向他使眼色,井屢屢撫摸刀環,“環”與“還”諧音,示意其歸還漢朝。在這里,詩人說“且莫顧刀環”,就是提醒自己“王程”未盡,公事未了,決不能中途而止。詩人以明確的盡職意識,戰勝了“山行”的疲倦、孤寂,詩的情調也為之一振,表現出盛唐邊塞生活中所洋溢的進取精神。

  這首詩在剪裁上舍因去果,直截“山行”中的一段,以少總多,富于典型性。全詩八句,以“山行”為線索,前六句與山行之所見,意境真切,使人如臨其境;后兩句寫山行之所想,情緒昂揚,一派盛唐風調。▲

,

參考資料:完善

1、 余冠英.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244
創作背景
首聯中“鳥道”,寫山之高峻;“登頓”,上下意,詩中指翻山越嶺。“幾登頓”“無暫閑”,概括地描述了行人馬不停蹄.在崇山峻嶺中奔走的情景。以“幾”修飾“登頓”,可見行人已走的路程之長。這兩句落筆“山行”,既點題,也為后文作了鋪墊。
高適

高適(702?─765),唐代著名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藍(今河北滄縣)人。幼年家貧。二十歲后曾到長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薊門,漫游燕趙。后客居梁、宋等地,過著「求丐自給」的流浪、漁樵、耕作生活。自稱「一生徒羨魚(希望作官),四十猶聚螢(刻苦攻讀)」。天寶三年(744)秋,與李白、杜甫相會,共同飲酒賦詩,以抒襟抱。天寶八年(749),由宋州刺史張九皋的推薦,舉「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就棄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