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憑吊舊宅含悲痛,心傷難止淚飄零。
問我如今為誰悲?所懷之人在幽冥。
按禮成服為堂弟,恩情不減同胞生。
門前執手話別時,誰料你會先凋殞。
天數命定不免死,建功立業竟未成。
慈母哀傷心沉痛,二子尚且是幼童。
夫妻靈位置空館,早晚寂寞無哭聲。
灰塵堆積在空座,隔年雜草生前庭。
臺階荒廢無蹤跡,唯有園林留遺情。
暗隨自然消逝去,終古不再見身形。
腳步沉重緩緩歸,憂傷悲痛淚沾襟。
注釋
從弟:同祖父的弟弟,即堂弟。敬德:一作“仲德”。按陶淵明另一位從弟名“敬
陶淵明全家回到上京里后,感到物遷人非,非常惻愴,他憑吊了從弟敬德的舊宅,寡奶遺孑,虛坐生塵,更觸動悲懷。
盡管陶淵明深知自然規律不可抗拒,人死不能復活,仍為從弟功業未成一簣而悲嘆,為從弟在“上有老下有小”最需要他的時候辭世而感傷。從弟的舊宅如今已物是人非,只剩下他和妻子落滿灰塵的靈位和庭園荒草以及園林馀情了,陶淵明不禁步履沉重遲緩,眼淚沾滿衣襟。
禮服制度決定人與人的親疏關系,金錢財富決定人與人的感情距離。陶淵明對失去從弟會如此悲痛,反映了他不受禮法制度和世俗偏見的約束,將情感置于禮法和世俗之上,從容于禮法和世俗之外。全詩體現了陶淵明情感至上和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陶淵明全家回到上京里后,感到物遷人非,非常惻愴,他憑吊了從弟敬德的舊宅,寡奶遺孑,虛坐生塵,更觸動悲懷。
盡管陶淵明深知自然規律不可抗拒,人死不能復活,仍為從弟功業未成一簣而悲嘆,為從弟在“上有老下有小”最需要他的時候辭世而感傷。從弟的舊宅如今已物是人非,只剩下他和妻子落滿灰塵的靈位和庭園荒草以及園林馀情了,陶淵明不禁步履沉重遲緩,眼淚沾滿衣襟。
禮服制度決定人與人的親疏關系,金錢財富決定人與人的感情距離。陶淵明對失去從弟會如此悲痛,反映了他不受禮法制度和世俗偏見的約束,將情感置于禮法和世俗之上,從容于禮法和世俗之外。全詩體現了陶淵明情感至上和逍遙自佚的性格特征。
這首詩寫得較長,分五層委婉道來,有的句子似不甚精思,如“悲淚應心零”、“何意爾先傾”,殊不知悲之至而不擇語,隨口道來,更能體現其任真。陶淵明雖然淡泊,然對于親友,正是一位十分重感情的人。▲
,參考資料:完善
1、 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07-109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于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實欣心期,方從我游。......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辰 一作:晨)......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于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實欣心期,方從我游。......